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晞 《春秋》2012,(6):9-15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今冠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以乞丐之身而行兴学之事,艰苦备尝.终生不渝。为表彰他的义学善举.清政府赐其“义学正”之名号、“乐善好施”的匾额和象征最高荣誉的“黄马褂”。清国史馆将其事迹列入清史列传孝行节内。建国前,各界要人和社会名流对他都极其推崇。蔡元培、黄炎培、邓...  相似文献   

2.
抗战以来,长年埋头教育的黄炎培与共产党人结识结交,在《延安归来》一书中对中共予以高度评价。1947年,黄炎培拒不参加伪国大,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张治中将军托人来告诉黄炎培,当局已把他列为黑名单之首。黄炎培偕妻子姚维钧躲避在浦东南汇,隐居乡间。接到党中央北上的邀请后.在地下党和老友王良仲的安排下,黄炎培夫妇由香港乘船赴天津.并于1949年3月25日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设宴邀请黄炎培夫妇。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则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三位主要发起人与创建人。其中,黄炎培是前清举人出身的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大职业教育;胡厥文是著名的实业家;章乃器则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的经历、观点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不妨碍他们来何结下深厚的友谊。劝说黄炎培建国以后,黄炎培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要B、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然而,在此前,黄炎培一向表示不做官,北洋政府曾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都坚拒不就,并表示…  相似文献   

4.
想起了黄炎培的一番话李隆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之进行了感人肺腑的长谈。黄炎培,这位满腹经纶的前清举人,从李自成、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不久便陷入腐败的历史教训,他向毛泽东坦诚陈词:“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文载 《现代领导》2011,(1):39-39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黄炎培。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二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提及中国职业教育的话题,都会联想起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他将职业教育的宗旨诠释为:“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其具体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2005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民建北京市委组织  相似文献   

8.
近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黄炎培》,再现了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爱国情怀。黄炎培终生致力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振兴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他务实求实、正直坦荡的人格魅力,是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李清华 《前沿》2008,(7):153-155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在中国职业教育的思想中,黄炎培先生的思想最为系统与完善,其中“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描述对职业教育的目的阐述得极为深刻。黄炎培先生丰富而深刻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前中国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上海》2014,(1):2-2
凌凯礼是上海中加飞机维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中加晨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曾祖父凌云洲.上世纪初与黄炎培、顾兰洲共同缔造了浦东第一条铁路线“上川铁路”。听着曾祖父的故事长大的凌凯礼,自幼希望自己能像曾祖父那样,也能为交通事业作出贡献。以后,他走出政府大楼,下海创建了中加飞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1,(7):46-48
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前往延安他家做客。彼此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上海川沙人。清末曾考取秀才、举人,但他无意仕途,就学于南洋公学,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03年,发表斥责清廷的演说,在“就地正法”的电令到达前一小时,幸得营救脱险。1905年,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参与上海、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  相似文献   

13.
知识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谁最先提出的1949年6自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案自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讨论起草过程中涉及到新中国的名称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张志开始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提出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  相似文献   

14.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40年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并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预言“假如更多的人象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从此.他把拯救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身上。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了延安.也同样为延安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所感奋.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身上.并非常赞同毛泽东关于用人民民主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想。傅作义将军在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曾经跟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他最终之所以下决心起义.不仅仅是因为怕北京这个文化古城被战火摧毁而成为千古罪人.根本的原因是共产党搞民主政治让他心服口服。他同时也给毛泽东留下了这样的话:如果50年后共产党搞民主政治搞得还象今天这么好.他就真的折服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黄炎培》真实、艺术地再现了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早期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探求救国真理的坎坷历程,并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中国历史独有的侧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爱国者,尤其是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资本家在救国之路的艰辛探索中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6.
任铭 《中国人大》2010,(10):47-47
黄炎培,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7.
我青年时期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读过书,解放后从事南京市民建和省民建的筹建工作以及副主任委员等工作,对民建会的历史略知一二,现介绍如下:民主建国会是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成立的,他的主要发起人是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先圭和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胡厥文、上川企业公司总经理章乃器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家和政治经济学界人士施复亮以及代表川康地区金融、工业界人士黄墨涵、徐崇林等爱国人士。黄炎培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圭委创建人。黄炎培先生是江苏川沙县人士,1902年中江南乡试举人。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1903年他因指斥时弊,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营救保释,亡命日本。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任江苏教育司长。他兴学堂、办教育,没有走前人的老路,而是提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业教育;他又发现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之业,乃教以读农工商之书",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实用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特大洪水袭击长江中下游地区达两个多月,造成的经济损失近二千亿元。洪灾肆虐,让不少著名水利专家和学者重新思考治水方略。近日,87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决定重上讲坛,给研究生讲黄河、长江治理原理。黄万里教授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之子。黄家父子为中国水利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国6年(1917年),黄炎培先生在南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黄炎培很重视。毛泽东认为,黄炎培“不仅在化教育界有地位,而且是经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名代表”。(《毛泽东年语》中卷,第212页)还认为,”江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心”,黄炎培等“为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名代表,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政策耐心地争取他们与我们合作,则对于争取整个江浙民族资产阶级集团以及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党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到党的策略原则的高度。”(《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10页)由此可见,当初毛泽东对黄炎培的统战工作是下了大功夫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一、重温著名的延安对话1 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当年,毛泽东同黄炎培有一段关于民主监督问题的闻名于世的对话,近六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起来,仍然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在谈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黄炎培对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