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健 《当代贵州》2023,(20):18-19
<正>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服务激励并举吸引培育人才,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汇集贵州,从“贵漂”成为“贵定”。广大人才建设贵州、服务贵州、奉献贵州,为贵州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注入了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2.
正3月15日,作为第五届中国贵州人才发展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成果,贵州首次发布了《贵州人才发展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新常态下贵州经济形势及其特征”“贵州人才发展概况”“贵州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举措”“贵州省2017年人才需求情况”6个方面,对最近5年来贵州人才工作进  相似文献   

3.
姚远 《当代贵州》2023,(20):20-21
<正>贵州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诚邀天下英才,共同书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要在于人。每逢四月,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和人才博览会精彩纷呈,一系列敬才、赞才、引才之举,吸引千万人才关注贵州、汇聚贵州,呈现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好景。  相似文献   

4.
谢念 《当代贵州》2008,(21):48-48
贵州人才建设任重道远。人才的脱颖而出,不但需要选拔、培养的全国性视野,还需要立足贵州本土特色人文资源基础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贵州后发赶超的充分必要条件。当前,贵州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人才的制约、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制约、产业的制约等,都是贵州发展“瓶颈”。通过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人才的制约,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省人才队伍状况远不适应“两加一推”、“三化同步”战略的需要,特别是观念滞后、氛围不浓、机制不活、平台不多等问题,导致人才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6.
高万能 《当代贵州》2007,(16):30-30
据统计。“十五”期间,贵州从省外引进各类人才9791人,同期流出省外各类人才3173人,引进人才与流出人才之比为3:1。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必需确立十大理念。  相似文献   

7.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31):62-62
贵州的近代化与工业有着密切联系,在工业发展之初,通过“招商集股”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近代之门”的打开为贵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1):13-15
处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伟大征程中的贵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的确是人才难得啊”。他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人才”。人才不是天生的,靠育才培英,首先在大力普及教育,高等院校要培养尖子人才,大人才小人才多了,大家都来对祖国对贵州人民,对事业献上一份寸草心,贵州就有希望,如果文盲太多,什么事都谈不上,只能去刀耕火种,吃空用光。所以结合贵州实情深感教育重要,切不可忽视。教育理应包括理想教育、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贵州当前还要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因为贵州的发展不能停滞,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9):4-I0002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贵州商科职业教育的发祥地,60多年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以培养思想品格、专业技能“双过硬”黔商专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形成了良好的办学品牌和社会声誉。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市场办教育。坚持产学研结合,实施”一书多证”毕业制度,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先后与国内数十家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建立教学与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蔚桦 《当代贵州》2005,(21):30-31
《多彩贵州风》是第一次运用市场机制动作的大型歌舞,不但培植了作品,培育了人才,更培养了观众。这次“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打破了固有的“财政出钱,文化部门办戏”的传统做法,给贵州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狠抓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快构建“人才高地”助力贵州实现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宏伟目标。创造“五心”学习方式,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快打造“人才高地”的实力。一是用心向先进学。在每年开展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又深入开展“五先进一满意、锻铸儒魂商才”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三新农”的探索,是贵州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人才支撑、产业为基,把全民参与与系统培育相结合、流量吸引与效益转换相结合,依托村超和主播的“双向赋能”,“三新农”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释放强大能量。  相似文献   

14.
姚小泉 《当代贵州》2012,(35):26-26
作为贵州教育界唯一的十八大代表,我感到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也倍受鼓舞。贵州高等教育面临着规模与质量的矛盾、结构与效益的矛盾、层次与水平的矛盾、成本与投入的矛盾。同时也面临着四大机遇: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新高教30条”的机遇,教育部“西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为贵州高校发展提供了经费、人才、政策上的倾斜,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杜平  付松 《当代贵州》2011,(17):55-55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着“明德修身融人文教育,精技立业铸职教人才”的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坚持围绕“一个核心”、全面整合“两种资源”、着力打造“三支队伍”和积极构建“四个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23,(Z1):86-87
<正>近年来,贵州开放大学致力于构建贵州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持续拓展和扩大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2022年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贵州开放大学如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人才总量达到389.9万人,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上升至11%,呈现出“孔雀”西南飞、“贵漂”正当时的良好局面。3月下旬,第五届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将在贵阳举行。连续四年,人才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已成为贵州规模引才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不断改革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引才载体,全省上下始终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曹宝杰 《当代贵州》2013,(30):24-24
2012年9月,花溪大学城迎来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所学校的莘莘学子,按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建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关于“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的要求,目前各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新校区二三期建设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遴选培养”“百千万人才引进”等人才工作计划,围绕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打造贵州金融升级版,突出打造农字号、金字号、新字号、创字号等专业人才,各类创业故事星耀贵州。典型一颜明霄与金正大颜明霄,2014年第二届人博会引进,任黔南州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20.
凯里学院 《当代贵州》2010,(18):175-175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凯里学院凝练成“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和“求是、严谨、和谐、创新”的校风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教风。孜孜以求,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