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人民日报》5月11日报道,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5月8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一句句发言真刀真枪,火辣辣叫入出汗。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率先自我批评,缺乏担当,得过且过,怎么对得起兰考83万人民?其他常委也纷纷“开炮”,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从早上开到深夜,足足用去了13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睢宁最近组织了一次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会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发言者开始发言后,会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倒计时。睢宁的做法是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目前,睢宁已经连续下发五个红头文件着力推进这项改革,在国内实为少见。笔者认为,官话套话不仅在睢宁存在,在很多党政机关都存在,此风当煞。  相似文献   

3.
4.
5.
《法治与社会》2011,(11):42-42
刘益飞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党员干部要对人民赋予权力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至少以下三点是不能忽视:第一,党员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才会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6.
台风来袭,为了避开低洼地带,不少温州市民把车从车库移到人行道,结果被贴罚单。行政执法部门在台风来临时仍不忘贴罚单,让不少车主无奈发问:“台风天的违停罚单能免吗?”而行政执法部门给出的答复是,将不会因为台风而暂停处罚。(10月8日《温州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戴先任 《政府法制》2014,(34):37-37
《行政诉讼法》在颁布25年来的首次修改,让人对其寄予厚望.其实这十年来,“民告官”案件败诉率越来越低,不会是民众越来越“瞎胡闹”,而是司法部门越来越沦为地方利益的保护者,司法公平、公正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熊晓平 《中国审判》2014,(4):100-101
法官职业化进程中为民品性的内涵 品性是一种"品质性格"(见《现代汉语词典》),法官品性是法官在司法实践活动中所必备的职业品质性格,在我国,体现为一种司法为民的法官职业道德、职业作风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2,(5):6-6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的评论称。  相似文献   

10.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2,(20):23-23
继“眼神执法”、“举牌执法”和“酮观执法”后,武汉城管再现柔性管理——“鲜花执法”:城管队员在劝阻占道商户时,如果商家配合地将占道物品搬进店里,城管会给其献上一束玫瑰花。(10月7日《武汉晨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察》2010,(19):48-48
詹勇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目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蓬勃兴起,崇尚学习的空气日益浓厚,而一些学习上的“老问题”也更加突出。有人忙于事务和应酬“顾不上”学习,有人浅尝辄止搞“差不多”学习,有人总把“学习不够”当作托词,心里却并不认为是多大的毛病。  相似文献   

12.
游伟 《检察风云》2010,(5):62-63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被认为将在信息公开和安全监督方面为系统有序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保障。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毒奶粉又死灰复燃,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一事件呢?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1,(27):11-11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刊发卢福林文章:在残酷的战争中,善攻者必有运筹帷幄之略、万夫不当之勇,善守者必有兵来将挡之策、水来土掩之法。善攻者可摧城拔寨、攻城略地。善守者可守得密不透风、固若金汤。自古以来。善攻者往往也善守。如蜀汉名相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把最弱的事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于他深谙攻守之理,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据1月19日开幕的政协重庆市三届一次会议透露.重庆市3名长期不参加政协活动、不履行职责的政协委员,不久前被劝辞了政协委员资格。(1月2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4,(27):11-11
《人民日报》2014年9月1日刊发崔楠楠的文章:俗话说“相府门人三品官”,“身边人”本无权,但与权力朝夕相处,久而久之就成了权力的“代言人”.管住身边人,关键是给权力“加密”.将权力关进笼子,身边人进不去、摸不到,自然不会搭车蹭权.没有了权力光环的笼罩,身边人也就少了些“套近乎”“被公关”的纷扰,“身边人”的贪腐土壤也就铲除了.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2,(9):20-20
《人民日报》2012年2月17日登载武园萍的文章:我们要干成点事,胆子与点子同等重要。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计”就是计谋,就是点子。好的点子,即办事情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科学方式,往往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最少的成本赢取最佳的效益。但干事创业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和阻力,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作为典型的社会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是社会集体思考共同问题的场域,影响大众对公共议题的认知与态度。《人民日报》呈现以责任框架为主,并将医患矛盾冲突归责于医改制度缺陷;《南方都市报》则用冲突框架,同时归责于病患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两家媒体均运用"战争"隐喻医患冲突;这种媒介话语对医患双方极易产生敌意媒体效果。我们应深入思考新闻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促进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4,(24):10-10
《人民日报》2014年7月14日刊发荔红文章:当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说会写的干部吃香,埋头干事的反而不受重视。近年来,不断有人请笔者推荐干部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文字功底好的、会写材料的。好像那些地方和部门从来不缺干事的干部,只缺会写的干部。  相似文献   

19.
翟峰 《公民与法治》2014,(17):32-33
早在2005年,我就在地方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开通了人大代表博客。此事的起源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我常给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杂志等在内的一些国家媒体投稿,因而当《环球》杂志社在国内首次引进精英博客,并诚邀我设置个人网络日记博客时,我便主动提出,想设立“代表博客”,以此用来征集网友意见和建议、记录代表履职心得。  相似文献   

20.
宪政一词从清末以后逐渐成为官方与学术界的常用词。在1949年以后的前30年,宪政一词被逐渐贬值直至最终消失;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后30年,宪政一词经历了艰难的解禁期。1993年法学研究开始全面涉及宪政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直到2006年宪政研究才真正从政治上解禁。中国宪政研究的艰难历程昭示我们:宪政研究有赖于宪法权威的确立与宪法基本观念——法治、人权——的被接受;宪政研究与宪政解禁和宪政观念的传播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宪政研究有赖于权力主体对宪政研究的宽容;同时,学术体制对宪政研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