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政府总结出一套自认为成功的扬名国际、获得好评的"韩式防疫"(K-防疫)经验。进入12月以来,韩国疫情拉响了最强的警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防疫抗疫是几家欣喜多家愁,韩国明显属于前者。韩国政府总结出一套自认为成功的扬名国际、获得好评的"韩式防疫"(K-防疫)经验。"韩式防疫"大体上将防疫级别由轻到重分为五...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国家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共同抗疫,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造成的"东亚悲剧"阴影对东亚区域仍产生消极影响,但东南亚国家能够超越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区域主义",积极推行"开放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运用超越"雁形模式"的"平轴模式"概念,可以更好地解析东亚国家强化区域认同,加强互信互助,推动联合抗击疫情的制度化区域合作进程.而泛东亚的"胡桃模式"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盟+中日韩"合作内核机制及其与区域外重要国家协调的外壳机制构成的双层跨区域合作的复合型框架的建构.在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中美两国应建构一种"双核模式",以防止滑向冲突,积极地相向而行,共同管理好太平洋这台巨型电脑.新冠疫情中的种种乱象预示着西方主导的平面全球化行将终结,东南亚以及东北亚区域的机制化合作将有助于加强亚洲各区域的聚合,促进世界形成区域间相互连接与合作的立体性网络化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20,34(2):9-43
美国是世界上公共卫生体系较为健全、公共卫生基础较为坚实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是在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传染病疫情防控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并受到美国政治体制及其所决定的卫生体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状况和对卫生安全形势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可分为疫前应急准备机制、疫中响应机制和疫后恢复机制三个部分。把公共卫生纳入国家安全范畴、从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层面规划应对措施,并将之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强调跨地区和跨部门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卫生援助,是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和响应措施的主要特点。目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暴露出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存在的内在缺陷。在新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全球卫生形势下,研究美国应对疫情的经验及教训,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疫情暴发,增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洁 《新民周刊》2020,(17):24-27
环顾世界上所有国家,只有中国的药品供应链是最完整的。新冠肺炎疫情演化为一个全球性挑战时,单个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加强各国协调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必然要求和唯一出路。在这一过程中,率先从疫情危机中走出来复工复产的中国,始终及时向国际社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相关信息,加强国际合作抗疫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两国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不断深化.新冠肺炎危机爆发以来,中缅积极开展抗疫合作,深化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也为两国推进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除了双边合作外,中缅还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等区域性合作机制下积极寻求联合抗疫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缅甸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缅边境地区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缅甸不稳定的社会基础等因素对中缅深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构成了巨大挑战.为此,中国应利用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遇,深入了解缅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民众卫生健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空间,为中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创造有利环境.概而言之,中缅应围绕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中缅应对传染病联防联控体系常态化建设;注重能力建设,利用多边平台增强缅甸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联合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传统优势,充分激发中缅传统医药合作潜能;鼓励多方参与,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卫生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4点倡议,即"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是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中国主张,为全球战"疫"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日本召开首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特别是在2016年第六届峰会首次走进非洲以来,日本逐渐加大了在“印太战略”视域下对非洲的战略重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中断了日本原有对非洲合作议程的同时也为日本开展对非洲抗疫外交提供了重要契机。2021年以来,日本作为世界卫生医疗及对外援助大国,先后举办“全球疫苗峰会”以及“东京营养峰会”,聚焦非洲在营养健康以及新冠疫苗等领域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在双多边层面积极对非洲实施援助,大力开展对非洲“卫生健康外交”,既着眼实现自身在非洲战略意图,也为将于2022年召开的第八届日非峰会搭桥铺路。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从日本对非抗疫外交切入,以“东京营养峰会”和新冠疫苗援助为线索,重点整理了日本对非营养健康与疫苗外交的主要动向,试析其战略考量并研判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8.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在各国疲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国际恐怖主义非但没有放弃或减少恐怖袭击活动,反而是利用此次疫情,重新部署力量,加大了组织宣传和招募成员的力度,预谋或已经在常住地实施了多起恐怖主义事件.从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现状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恐怖主义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恐怖分子开展活动产生了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国际恐怖势力反而利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开展活动.并且国际恐怖主义还有可能利用这场波及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制造混乱,袭击本已经遭受疫情创伤的国家和地区.整个国际社会需注重研究个人在恐怖主义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恐怖组织信奉的意识形态和认识基础,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标本兼治,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9.
2020年,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国家立法机关以紧锣密鼓的立法、修法节奏,为举国抗疫源源不断地提供法制利器,留下了“抗疫立法”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10.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0,(14):52-57
当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近200万人之际,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无论是物资支持、专家派遣,还是信息共享、科研合作,中国已尽应尽之力,接下来还将持续发力。"中国的生产正在逐步恢复,医疗用品行业更是大幅扩充了产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1亿只。中国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没有对出口施加限制的国家之一,因此,我认为未来相应的需求可能进一步增加,还会有更多从中国市场采购的抗疫物资发往海外。"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女士日前所说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