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金先生走了,他走得那样安详.走得那样平静,他抛却了这个世界的纷扰和浑浊.留下的是尘世的纷争和喧嚣。  相似文献   

2.
张治宇 《世纪桥》2005,(7):86-88
张治中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与封建军阀和对日作战中战功赫赫,显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在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内战的风雨历程中,他是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却又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多次和谈的将军。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可以说,这是对张治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齐民 《前线》2012,(11):50-50
最近,笔者先后在《前线》上发表了"呼唤‘伟大作家’"、"呼唤‘伟大作品’"两篇短文,旨在期盼文化大发展的一派繁荣景象。关于作家、作品已写了,接下来准备写读者,却有些犯难。给作家、作品冠以"伟大"称谓,说得通,也好定性。可用"伟大"来形容众多读者,便说不通,亦不好判断。思来想去,有意罢笔。可一转念,觉得写了前两者,不写后者,似有缺憾,便决意为之。绞尽一番脑汁后,以为用"优秀"二字替换"伟大"一词,问题便迎刃而解。事实上也如此,同样是读者,但层次有别,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读者和优秀读者。  相似文献   

4.
宝藏 《党史纵横》2006,(4):46-48
抗战胜利以后,党中央制定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1945年10月,马加和申玮告别延安,随干部大队渡过黄河,跨过吕梁山,于冬季到达了张家口。由于战局变化,干部大队行进受阻。当时,邓拓正在这里主办《晋察冀日报》,邀请马加做副刊主编、申玮做记者  相似文献   

5.
1974年6月1日:最后一次离开西花厅 1972年5月,周恩来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1973年3月10日在北京玉泉山做了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而是越来越恶化了,以至于血尿不止,有时形成凝血块堵塞尿道内口,排尿非常困难,疼痛难忍.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不得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宝藏 《党史纵横》2006,(2):34-37
马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加考入东北大学,开始创办革命文学刊物《北国》。“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并主编《文学导报》。1938年,他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并出席了中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前夜,主编《晋察冀日报》副刊,以后跟随干部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参加土改。解放后,马加先后出任东北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政协辽宁省第六届委…  相似文献   

7.
何平 《党建文汇》2006,(2):45-45
提起王国藩的“究棒子社”,人们自然想起“三条驴脚”的故事。那是1952年,王国藩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联合起来,办起了一个初级社。办社之初,他们只能靠农闲的时候上山砍柴,  相似文献   

8.
对话陈忠实     
陈忠实,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300余篇。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运筹帷幄,亲自指挥三大战 役,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打垮了国民党蒋介 石的八百万军队。新中国的曙光从东方冉冉升起。党中央将要向京城转移了。 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 这时,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及时而严肃地向身边的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进城以后干什么?他谆谆告诫大家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北平已…  相似文献   

10.
1959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的一副对联,写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念完对联后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他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同志题写了这副对联。1988年11月11日至1989年1月7日,胡耀邦在长沙,住在省委接待处九所。1月6日上午,耀邦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大学内,湖南大学翁祖泽校长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圣初教授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灾难面前,我们为什么能够作出迅速反应?为什么能够动员强大救援力量?为什么救灾工作能够务实高效、紧张有序?为什么越是灾难当头,我们的社会越是荡漾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这次抢险救灾,给了我们许多不同凡响的启示。启示一:举国抗灾——强大动员能力和雄厚国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灾难袭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统筹全局,举国动员,高效展开抗洪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百周年诞辰。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从已经出版的《任弼时传》、《任弼时年谱》、《我的父亲任弼时》、《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纪念集》、《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等书中,选编出若干个小故事予以连载,题为《他是中国人民的骆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在周氏三兄弟中,大哥鲁迅在青年时代应当说对周作人情谊最深。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只有四岁,自幼一同玩耍嬉戏,在同一所私塾上学,共同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变故,一同到乡间避难,之后又先后到南京读书,赴日本留学。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书信不断,互相作诗唱和,赠书寄文,他们一同翻译,一同…  相似文献   

14.
8月2日,为期两天的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对话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意义不仅在于中美以开放的胸襟和务实的态度开创了一种新的沟通机制。而且在于双方求同存异、登高望远,坦陈各自战略关切和核心利益.寻找共同点的同时明确分歧点,谋求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从中美关系大局来看,战略对话机制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许陈静 《理论导报》2012,(12):60-61
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1日19时),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诺奖,令中国文学界为之沸腾,也让亿万国人备感兴奋!正如中国作协一位负责人所说,莫言获奖表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在发生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对活,也正在非常有力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老爸:您好!您辛苦了!人们常说阴阳相通.我们不信。但此时此刻我们却真诚地期望阴阳无隔。我们说的话您能听见吗?我们的音容笑貌您能看见吗?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您亲昵地搂一个.抱一个、亲一个.身前背后,足上膝下.有哭有闹.又喊又叫.您却总是笑嘻嘻的.永远不烦。  相似文献   

17.
张雨生 《唯实》2004,(10):92-93
被称为杂文家的人不少了。我觉得,如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至少如我,其实不宜称家。弄杂文时间很长了,也只宜称杂文工作者。学有专长,业有专攻,自创一体,自成一家。问题就出在学与业上。自创与自成,先天不足,何以称家?之所以有这点想法,是受到北大教授汤一介的启发。汤先生祖籍黄梅,我是他的小老乡。有人问他:您的学术成就能不能赶上父辈(指其父汤用彤及冯友兰)?汤先生肯定地说:不可能。又问为什么,他回答:人的生命最具创造力在三四十岁前后,也就是30来年的时间。在那个年龄段,我们这一代搞哲学的人,只能解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不能有自己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贺子珍与我家的渊源 贺子珍与我家不是亲戚,更主要的是革命关系.我的继父吴成德是个知识分子,教书先生,受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吴成德任永新县南四区宣传部长,区农会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19.
明红 《党史文苑》2005,(2):13-18
金庸,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系"镛"字一分为二.作为武侠小说家,金庸早已为人熟知.他总共写了14部36册武侠小说,他曾将自己的14部作品首字连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他与鲁迅、老舍、曹禺一样,已经走进了中国文学史.而作为社会活动家,金庸却并不那么广为人知.金庸行走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对自如.他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几次接见,还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并获英国女皇授予OBE勋衔.全球十余所著名学府授予他名誉博士与名誉教授,天上亦有一颗行星被命名为"金庸星".他的生活,恰似他书中描写的"桃花岛"一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6-36
正报道鲜见之迷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1000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