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根本任务、根本制度、根本目标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生产力主体、人权主体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基础性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作为根本经济制度的标志性本质和人们共同富裕普遍平等作为目标的终极性本质有机统一的整体。完整地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态度。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防止和反对割裂这种有机统一的片面性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不再是“资本”,不可能再成为剥削的手段。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解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铲除了给社会生产力造成周期性破坏  相似文献   

3.
卫兴华 《新视野》2004,46(5):4-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应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是一般地去描述社会主义的内容和特点,而是从其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和根本目的,将其凝聚为社会主义本质。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包括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内容。但既然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概念中不言而喻地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的存在为前提的。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也是发展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联系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而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生产资料的性质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公有制为主体,表明劳动者与关键生产资料分离的状态已经结束,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根本保证和源泉。我国人口多。人均生产力低,生产力水平具有不同层次,城乡地区之间严重不平衡,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必须支持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关注所有制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统一和矛盾。当前要着重防止私有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出自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并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给予科学正确认识的标志。 要从三个方面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从生产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就需要既解放生产力,又发展生产力,这也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二、从社会制度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体现在生产力领域,也体现在生产关系领域,这就是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此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作为公有制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时期内完全消灭剥削是不现实的。但必须明确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主体。 三、从最终目的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存  相似文献   

6.
(一) 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一个是党的工作路线,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乍一看,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只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首先,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奠基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党的群众路线是在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因此,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就成了这条工作路线所要实现的一个伟大目标之一。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7.
一、两种民主建立与服务的经济基础不同。作为适应私有制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为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民主形式制度和法律条文实际上都掩盖着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统治的实质。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任务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相似文献   

8.
人的劳动和权力在原始社会是统一的,在阶级对抗性社会是根本对立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又是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统一,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统一。劳动和权力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后,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与此相反,如果人为地搞脱离经济建设的“思想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那就是破坏生产力。政治权力逆经济发展方向而动,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全哲洙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所有制,在消除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 ,邓小平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他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也设计指导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行政领导艺术风格。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实质 ,对于拓展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我国行政管理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行政管理的使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前进。至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历了50年的曲折沿革,回顾这一历程,可得出许多有益于今天公有制发展的启示。沿  革第一阶段,奠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时期(1949~1956年)。建国后,党和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肃清帝国主义残余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之点。《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但有自由,而且还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并不能否定它的商品交换形式。因为企业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要计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这种商品交换形式的实质并不是买卖劳动力,而是劳动者得以进入生产过程实现其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途径,因此,必须开拓和建立有计划的劳动力市场。出现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其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根据什么?根据就在于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 拚弃了按劳分配也就丢掉了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列宁认为,“人类从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符合社会经济的现实性质.过去将单一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实践证明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还要看到这一制度内含着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促进生产资料向着真正社会所有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韩富贵 《探索》2007,24(2):139-142
列宁和邓小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列宁主义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列宁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集中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上。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0那末,这五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否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的人来说,这五句话中的后三句,指的就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限于篇幅,这里仅仅以消灭剥削的内涵和外延为例给出证明。什么叫消灭剥削?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由劳动者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及其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全部归劳动者自己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目标,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在前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的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再认识。这种认识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现实任务和最终目标的统一。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澄清了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模糊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绵勇  毛日清 《求实》2003,42(10):31-33
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平等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共同劳动。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都是国有 ,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应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国有制只是公有制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