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又一重要的创新思想,它以新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更加完善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澄清理论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认清构建和谐社会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和谐社会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认清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保证.目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生产方式的趋势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也必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既不能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社会和谐,也不能只顾发展而无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渴望。要力争做到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方面内容看,每个方面都同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完全一致的。其次,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第三,人民富裕、社会安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也是一致的。最后,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谐社会提出先富帮后富的要求,这同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一、积淀着具有人类普遍性意义的精华;二、提供着解决现实问题的民族智慧;三、蕴涵着现代生活的文化根基;四、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至今日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鉴于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仅从交易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经济理象的框架出现了困境,然而从冲突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可以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也更有利于切实地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9.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养料,又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老子希望通过人服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人修德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修德而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和谐,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子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其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内容深遂而广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内在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工会论坛》2007,13(3):112-113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建设不仅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和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应当着眼于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可促使社会有序,可促使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保障公民权利,最终消除不和谐因素,达到社会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了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略析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面临的挑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国内外都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地发展,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成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从多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本文从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出发,分析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始终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息息相关,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具有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是统一战线的现实使命。为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把实现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作为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重视推进统战工作信息化的进程,实现新时期统战工作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