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要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与客观要求,并努力按照这些客观规律与客观要求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朱冬英 《唯实》2008,(9):91-95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有三个重要观点,即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理念应该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四个公平"的有机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朱冬英 《唯实》2008,(8):91-95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有三个重要观点,即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理念应该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四个公平”的有机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要求各类资源进入市场进行有效配置 ,使稀缺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 ,又要求必须对资源进行宏观管理 ,保证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不受破坏 ,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小兆 《学习月刊》2010,(18):24-24
随着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内外经济学界从各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观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我国传统道德观是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专制统治和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这样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对当时个体道德心理的形成起着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总体上看,它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的,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伦理道德观在市场经济社会就一无是处了,相反,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升华传统道德观,使之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雷小兆 《学习月刊》2010,(14):6-6,3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入.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内外经济学界从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解释消费行为、表达某种意义或价值的符号或规范系统,它深刻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观教育。在消费文化影响下,青少年道德观教育产生了道德认同缺失、道德价值平庸化、道德情感冷漠化等问题,为此应以主流价值观整合多元价值观,保持公共规则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张力,提升德育内容与现实的契合度,化解消费文化境遇下的青少年道德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道德观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一、道德观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当邓小平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道德之本提出来后,他的道德理论也因有了落脚点而不再空洞,道德与经济建设之间一度被割裂的关系得到了链接,并呈现出互融互动状。民本道德的核心是人,这就决定了这种道德必然要把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作为行为目标。儒家在谈到道德的来源时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以人之所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评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和方向,且呈现出主流突出,多元并存的状态,体现了低层次性、道德意识不清晰的特点。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注重解决强化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自觉性、提升道德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它要求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一方面要求人们在法律面前或诉讼中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要求居间者的不偏不倚、公而无私;一方面要求实体正义和实质正义,另一方面要求程序正义和形式正义。它是实体与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评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和方向,且呈现出主流突出,多元并存的状态,体现了低层次性、道德意识不清晰的特点.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注重解决强化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自觉性、提升道德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强调以德为先,是党的一贯原则,也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那么,党员干部应树立什么样的政治道德观?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至少应当树立以下五种政治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共产党员身份具有二重性,只有了解这一特性,才能教育共产党员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市场运行中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是一对既相辅相承又互为对手的市场主体。我们在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时 ,不仅要研究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更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 ,而在我国当前 ,认真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尤其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性增强 ,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所以 ,我们在研究消费行为时 ,要更新观念 ,从各个方面对消费者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我党在新世纪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是我国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的道德框架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发展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两大理想目标 ,是人们用来评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尺度。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 ,保证效率和推进公平是“政府的两个核心经济责任。①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 ,虽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对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最初探索与尝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 ,我国逐步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体制 ,开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 ,“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生产的有效性与有序性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合理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有序地健康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生产既要保护社会竞争,又要维护社会平等。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给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交往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道德人格扭曲,网络犯罪增多.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