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剑 《瞭望》1990,(52)
近期公布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表明,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但人口增长形势依然很严峻。更加稳健、卓有成效地继续推行人口政策,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仍是90年代一项艰巨任务。 公报提供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控制。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育子女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我国保险业和证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比较规范,成绩斐然。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对外实行全面开放,由此我国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中国保险业在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框架下,其与证券业协调发展既是突破保险业与证券业进一步发展困境的双赢策略,也是我国金融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四川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四川省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为四川省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把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 ,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作为人口结构复杂且人口高度密集的深圳经济特区 ,更应高度关注此问题 ,并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正确的人口对策 ,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人口结构。据统计 ,1979年末 ,深圳市常住人口为 3 1万人 ,到 2 0 0 0年末 ,已达 43 3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 12 5万 ,暂住人口 3 0 8万 ) ,2 1年来 ,增加了 40 2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达 14 %。可见 ,深圳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这些城市移民成为深圳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以…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考验着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程度和环境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环境保护程度的提高不会削减经济增长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的污染存量累积,目前我国经济与环境矛盾仍十分突出。建议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扶持环保产业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意愿分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张鹏 《理论探讨》2019,(5):142-148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生产要素实行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和人口作为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其交换和流动效率直接影响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意愿分化格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受阻,制度根源是土地市场与人口管理的双重非融合格局,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利益重新分配,优化现行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相互激励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保、户籍、规划、监督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普遍有早婚早育的习俗,高出生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比较艰巨。 用“地广人稀”来描绘和理解 青海是不确切的。虽然青海 省人口密度仅高于西藏,但其东部的海东地区、西宁市和环青海湖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占全省总面积 97%以上的广阔牧区草原、大漠戈壁才居住了全省3%的人口。 据青海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来厚琴介绍,青海省有着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城镇生一个、农村有计划有间隔地生育两个、牧区可以生三个的“一、二、三”政策)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而我国目前无论是资源或环境容量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要使我国经济在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双重约束下,继续保持年均7%的快速增长,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21世纪我国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煤炭行业中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普遍举步维艰、亏损严重 ,而依托这些大型煤矿形成的煤炭城市也陷入了困境。课题组对黑龙江省四大煤城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进行了调查走访 ,提出了煤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宏春 《理论视野》2010,(8):27-29,33
"十二五"时期,应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的情况下,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我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理念,审视陕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要抓好统筹规划、典型引路、科技创新、建立体系、以法推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功能和我国政府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滞后,说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已有必要。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发展和我国企业环境意识的提高,说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已经具有可行性。我国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主要包括环境行政合同的程序控制、主要内容、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建设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人口、资源和环境又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三者之间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整体,它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14.
申亚民  吴润 《理论导刊》2004,(10):53-55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具有加权效应。通过对陕西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陕西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呈加剧趋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陕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主体.人口的集中是产生城市的先决条件,城市的发展对人口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又会产生各种城市问题,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城市人口变动与城市发展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必须十分重视人口变动过程和城市发展过程的内在关系.人口变动过程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机械变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和社会变动(人口社会结构、部门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等).这里,笔者着重分析上海人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环境立法不断补充和修改的过程中,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立法目的所涉及的是我国环境法制定过程中的环境立法价值体系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环境立法的价值体系如何配置,是强调环境公平还是效率优先、是追求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法价值的好坏以及实行中所获成效的大小。通过探析我国环境立法价值体系的配置,阐明价值选择对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分析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及如何协调我国环境立法的价值冲突,最终提出实现我国环境法质的提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面小康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方位提升。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实现途径,全面小康又是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利益的观念,确保人民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改革创新,而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有社会主义法治保障和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环境方面的立法越来越多,但相对粗略,缺少具体规范;制度设计、检查程序尚不完善;执法腐败、为经济发展让步等都阻碍了对环境的治理工作,造成了环境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今后,应更加注重协调立法的原则性与具体性、全局性与地方性,在构建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中融入市场元素,对环保行政部门的权力和职能重新进行合理分配,更好地解决我国雾霾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律环境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制度基础支持。缺乏系统、专业的法律保障是影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私募股权投资治理体系、投资者保护、退出机制、信用秩序等面临的诸多法律环境制约,亟需从治理思路、配套体系以及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抓紧完善,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制度环境国家创新系统有两种相反作用和输入 ,即积极的、有利的输入和消极的、不利的输入 ,这两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功能等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 ,这就是所谓环境对系统的塑造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在于不断改善和塑造有利于国家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