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狱情分析是提高监狱安全防范能力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关键性的工作。狱情分析会议制度是监狱工作最常见的会议制度。本文对监狱体制改革后,推行监狱长参与主持狱情分析会议制度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狱情分析质量,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狱情分析是监管工作的一项核心制度,也是监管最安全防范的主动进攻措施和科学认识罪犯的具体体现。狱情分析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狱情动态,并根据狱情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将各种违纪违法甚至是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确保监管秩序和安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特别是象我们武汉市第三看守所这样一个代为执行监管犯改造的机构。站在惩罚和改造的前列,科学地做好狱情分析工作是稳定我们监管改造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甄别黑白是非,观察罪犯思想倾向,针对性地开展改造对策的行动依据;是对罪犯集体、个体改造成果的总结。笔者认为,分析狱情应贯穿于监管、教育、生产劳动的始终,遇人、遇事、遇时只要是所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点滴,我们都应该进行认真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程颖 《中国司法》2011,(9):38-41
当前,监狱押犯构成日趋复杂,长刑期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犯等呈持续上升趋势,暴狱、袭警、脱逃、行凶、自杀等危险性不断增加,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主要以阶段性活动和非常态应急措施推动监狱安全稳定的工作方式,要通过规范监狱内部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安全稳定贯穿于监狱工作的全过程,使安全稳定工作的各项措施日常化,推动和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狱情排查是强化监狱民警危机思维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的“金钥匙工程”。当前监狱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狱情排查力度不“深”、排查方式不“细”、狱情报告不“实”、狱情掌控不“准”、收集渠道不“多”的弊端,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监狱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狱情排查和防控的科学体现,应该是科学地认识狱情的来源;科学地排查狱情;科学地搜集狱情,建立科学的防控机制,这也是狱情排查与防控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狱情——罪犯现实和可能发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的总和。对狱情的收集、知晓、分析和掌控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对罪犯有效实施监管教育改造的基础和前提。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化,监狱职能纯化,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要求的提高,狱情分析工作任重而道远。回顾历史沿革,丰富新内涵,探索新模式,跨入新境界,更彰显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6.
当前监狱狱内侦查工作存在工作理念故步自封,运行机制传统陈旧,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狱情搜集渠道不畅等问题,而这些需要通过以建立狱内侦查工作制度为起点,以构建狱情防范预警机制为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狱情分析制度是监管工作的一项核心制度。加强狱情分析,对于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监管安全,以及提高监狱民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狱内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加强和改进狱情分析工作已势在必行。必须在强化民警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狱情侦查掌控能力、畅通狱情信息收集渠道、激发民警工作创新动力等方面花气力、下工夫,从而使有效的狱情分析成为监狱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全稳定问题是监狱工作的首要问题。10年来监狱安全防范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但是近期也发生了几起大要案,折射出监狱恶性案件的新情况、新趋势。近期狱内恶性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押犯构成趋于复杂、押犯人数居高不下;干警麻痹轻放,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物防与技防先进落后并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应该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物质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来防范狱内恶性案件,提高新时期监狱安全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监狱安全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手段,为建立具有探测、延迟、反应为基本功能并使其有效结合的综合安全防范保障体系。其中,技术防范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防范手段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正确理解技术防范的内容、应用原则和发展趋势是确保监狱技术防范工作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岩 《人民检察》2015,(22):71-72
预防和减少服刑人员自伤事件的发生是衡量监狱改造服刑人员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驻狱检察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在监狱安全防范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服刑人员自杀、自残事件的发生,是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改造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世纪监狱工作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回应了国情、警情、狱情的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严峻挑战,标志着监狱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实现这一中心任务,必须从教育改造理念、教育改造内容、教育改造方法上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渝州监狱系重庆直辖后新建的一所高度戒备重刑犯监狱。司法部吴爱英部长、重庆市黄奇帆市长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亲临视察指导,对渝州监狱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守住安全稳定的门口监狱以"确保安全稳定"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物防、人防、技防、联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135"工作体系,构筑多层级、全方位的安全防范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8,(4):F0002-F0002
山东省滕州监狱始建于1984年,常年押犯在4200人左右,是一所关押重刑犯的高等级警戒监狱.建狱24年来,滕州监狱以维护监管安全为着力点,坚持“用严明的纪律约束人,用开放的教育培养人,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用自身的形象影响人”的监管改造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制度健全、责任落实、监督有力、工作到位的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有效确保了监管改造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汪利民 《刑警与科技》2008,(16):134-138
近年来,司法部多次做出“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等重要指示,对于监狱管理来说,贯彻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在监狱监管体系中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技防建设日益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监狱技防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监狱系统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投资建设加快。  相似文献   

15.
监狱监管安全工作的创新是近年来深化监狱管理工作的热门话题,也是监狱管理整体水平上层次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司法部多次在电话会议通报所发生的多起全国性重大、特大恶性案件时,反复强调了监狱监管安全的重要性。把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定位到既是工作指标也是政治指标,事关“稳定压倒一切”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高度。这样,如何在监管安全工作上下一番功夫,探索监管安全工作的创新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监狱的“三防”安全历来是监管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大“三防”的防范力度和有效性,又是确保监狱监管安全的关键所在。在人防、…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监狱内外执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狱内押犯构成和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监狱工作特别是对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山西省各级监狱机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面对“严打”以来押犯增加、狱情犯情日益复杂、监管改造难度进一步加大,上级党委、政府对监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认真落实司法部、省委、省政府关于监狱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创新教育改造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改造的科学化进程,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犯罪结构出现新情况、新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改变狱内侦查工作被动局面,迫切需要运用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排查工作,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实现"预防为主"的狱侦工作方针,也是监狱安全的首要任务,所以监狱应充分利用现有软件条件与硬件,对罪犯实施心理排查,为确保狱内的安全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将从开展心理学的必要性、内容以及心理排查与狱侦工作的关系等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心理排查工作,从而达到深化细化狱侦工作,确保监狱稳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监狱机关执法安全形势和存在问题,探讨监狱机关执法安全管理工作应对之策,构建监狱机关执法安全长效机制,达到有效控制执法安全事故,防范民警执法腐败发生,保障监狱机关民警职工和罪犯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监狱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与稳定,是监狱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监狱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稳定性和完整性是监狱安全的本质。监狱的空间状态呈现物理空间的封闭性、社会空间的权力性和罪犯心理空间的被动性,因此构筑监狱安全防范应当监狱物理空间要求安全和人性化并行,监视与控制并重;监狱社会空间依靠权力的层级监视完成,并应注重应急状态下监狱社会的控制;监狱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要尽可能地与罪犯的心理空间相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监狱体制改革是监狱系统的一场深刻革命。改革必然对监狱安全稳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当前监管安全工作形势相当严峻,二者碰撞及复合,不仅使体制改革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使确保新形势下的监管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监狱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的监管安全就必须从思想、制度、技术等方面落实安全机制,建立长效稳定的安全制度,使监管安全工作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