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头号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犯罪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带来了恶劣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了《反恐怖主义法》以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其中,境外反恐成为一大亮点。境外反恐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在境外反恐上存在反恐合法性、管辖权、恐怖主义犯罪认定与程序、证据交换、境外侦查与引渡等现实难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型反恐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完善国内立法与司法,以及加强与他国反恐合作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论反恐刑事特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恐刑事特别程序是反对恐怖主义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简称,是指专门适用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是依法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也是各国在反恐立法与实践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惩治恐怖主义犯罪需要适用不同于普通刑事程序的特别程序.反恐刑事特别程序的价值取向是安全优先兼顾自由.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各国通行的执法制度设计和各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规则.它的特别之处在国外的反恐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体现得很明显,尤其是在反恐特别侦查措施、刑事特别强制措施等方面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构建反恐刑事特别程序有理论依据--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优先、不可克减之权利、在强化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达成平衡.如何平衡强制性的反恐措施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是反恐刑事特别程序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对这个矛盾进行适当的平衡是许多国家反恐立法的一个核心思想.构建我国反恐刑事特别程序应充分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同时,应该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反恐刑事特别程序是指专门适用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其立法模式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反恐刑事程序立法技术、经验,背景、习惯,体系及价值取向等内容,而且是一国反恐刑事程序立法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刑事特别程序立法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有助于维持本国法律体系的稳定;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用法律的手段来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是国际社会面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共同选择。综观国际反恐立法,目前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分散型立法模式、专门型立法模式和综合型立法模式。我国当前反恐立法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配套立法还不完善,在未来难以有效地同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因此,制定我国的反恐基本法与反恐配套法,构建“以反恐法为基本法、各单行法为配套法;以反恐基本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立法格局,是我国未来反恐立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上的诸多分歧,意味着对该犯罪定义的难度,也决定着需要寻找新的问题解决之道.要素分析法不仅可以表征恐怖主义犯罪之形式,而且反映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因而是一种可取的定义模式.立足于要素分析法,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一种以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主体实施的、旨在制造恐惧或恐怖气氛的各种犯罪的简称.而要合理应对恐怖主义犯罪,中国需要坚持“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并完善反恐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在打击以埃塔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过程中,运用刑事和行政立法、刑事司法及执行、设立反恐法庭、建立反恐部队、完善受害者赔偿制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等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应当参考西班牙的反恐政策,在完善我国反恐立法的前提下,依法打击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势力;建立反恐武装力量,加大反恐信息工作的收集力度;注重涉恐罪犯的改造工作和人权保障;在武力打击、情报收集、经济金融等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同时寻求国际社会对我国反恐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恐怖主义在我国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仅在今年,就发生了昆明火车站、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案等多起恐怖袭击案,造成了多人伤亡、财产损失重大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采取高压态势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共识。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首次表示了"反恐零容忍"的强硬态度。我国虽然在1997年的新刑法以及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三)》中写入了恐怖主义类犯罪的罪名,但是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反恐的严峻形势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在零容忍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反恐形势,完善反恐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8.
羁押是侦查机关采取的对嫌疑人人身权利约束最严重的手段,同时由于其具有的人身控制性也成为各国面对严重犯罪采用率较高的强制措施之一。恐怖主义犯罪在严重性、急迫性、危害性等方面与普通犯罪不可同日而语。各国为了有效反恐纷纷创设和改良羁押模式,羁押措施的程序控制成为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美国从"法律真空"到有限审查、英国的无限羁押和控制令制度是反恐背景下羁押制度改革的典型。两种模式在法律基础、程序的刚性程度、对待基本人权的态度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普遍强调公民身份、推崇行政权力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我国未来的反恐羁押制度必须汲取两国经验,坚持人权保障的底线标准。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犯罪日益严重威胁着整个世界.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其中,完善国际反恐立法已是当务之急。当前的国际反恐立法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但还无法满足现有的国际反恐形势,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统一恐怖主义的内涵.制定一部统一的《国际反恐怖主义法》,使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协调一致。而对于我国而言.同样需要完善国内反恐立法.以有效打击我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并为国际反恐合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反恐警务是反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为框架,以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为目标,在理论研究与措施研发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面对国际和国内恐怖威胁形势的加剧,各国警方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其中调动民众参与反恐警务工作和尊重公民权利被认为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反恐警务工作发展的方向。"大数据"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是近期国际警学界研究的热点,它不仅能够提升反恐警务工作效率,还或将引发犯罪预防手段的整体革新。中国反恐警务工作在与境内外恐怖势力斗争的过程中,日趋成熟与完善,融合"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理念的社区警务反恐被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反恐警务模式。国际警学交流对我国反恐警务工作、警务发展和警学发展方向等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澜湄次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民族宗教成分复杂,反恐形势严峻。随着“伊斯兰国”实体性组织遭受重创,恐怖组织改变策略,借助互联网将恐怖主义威胁向全球扩散,对传统反恐模式提出挑战。基于恐怖主义犯罪本身的国际性、网络平台的无地域性以及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反恐合作意愿,澜湄国家具有开展网络反恐的可行性。澜湄国家网络反恐合作机制的构建,应当树立网络空间主权理念,共建澜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立网络反恐合作框架及运行机制;依托LMIN系统平台,加强情报信息共享;借助网络反恐联合演练,提升执法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犯罪是2l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之一。比较国际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我国目前的相关刑事立法还存在一定缺陷,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对恐怖犯罪的打击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刑法首次规定涉恐罪名及之后几次刑法修正案的罪名增加、修改,我国反恐刑法规定日趋严密。加之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恐怖主义犯罪综合治理体系。但是,从国内外恐怖主义犯罪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反恐刑法还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14.
日韩反恐情报工作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和韩国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来往密切。两国为了应对恐怖主义,打击恐怖袭击,开展了一系列反恐情报工作。对两国反恐情报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优缺点,为我国反恐情报工作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分析比较日韩两国在反恐情报法律、反恐情报机构、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搜集分析等方面的优缺点,发现两国采用综合反恐立法模式,反恐情报机构有待完善,积极参与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有待发展。结合我国反恐情报工作现状,我国应进一步落实反恐情报法律、完善反恐情报机构、积极参与反恐情报合作、加强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以便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的暴力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于西藏独立势力、新疆"三股势力"。其中,最具现实威胁并已经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是新疆的"三股势力"。"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目前我国的反恐工作在法律保障、反恐机制建设、反恐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不尽完善。进一步探讨、完善反恐的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三、欧洲刑警组织与国际反恐警务 欧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了专门的反恐政策。例如,为应对恐怖主义及相关国际犯罪,1975年。欧洲警察机构建立相关机制,交流有关恐怖主义、激进主义、极端主义和国际暴力集团的信息。1993年,《欧盟宪章》第6条对国际暴力集团、有关欧洲机构的司法惯例和移民问题进行了规制,以作为欧盟成员国之间取消边境控制的补救性措施。1997年,欧洲成立了一个反恐预备小组,以决定欧洲刑警组织在反恐事务中的职能和作用。随后的《阿姆斯特丹条约》扩大了欧洲刑警组织在反恐事务中的权限。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视野下西北地区反恐国际合作机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是我国一贯的立场与态度。我国加入了12个国际公约,并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双边、多边的反恐合作,有力地保障了"一带一路"在西北边境地区的安全推进。与此同时,反恐合作中也存在互信不足、法制缺位、机制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着力从增加政治互信、促进反恐军事合作、实现法律对接、增强执法成效及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以有效应对跨国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8.
李恒 《公安学刊》2014,(6):39-43
情报工作是反恐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当前,恐怖犯罪行为手段诡秘多样、凶狠残忍,恐怖分子意图制造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来宣扬自己的政治目的或需求,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和人民群众心里恐慌。反恐情报是公安机关反恐怖工作部门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运用方法而搜集的情报信息。反恐情报在公安机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反恐情报在反恐斗争中的应有作用,要更加注重反恐情报搜集、预警、分析之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反恐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一直是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反恐成为保障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作为俄罗斯反恐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反恐预警机制是在预防、制止与打击境内恐怖主义活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但与美、英、法等国家不同,俄罗斯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于境内,这使得俄罗斯的恐怖活动更难于防范与识别.严峻的恐怖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反恐斗争的残酷性、长期性与复杂性,也决定了俄罗斯反恐预警机制仍在不断地发展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反恐策略只是国家武力的延续,事实证明并不适应世界各地反恐的严峻局势。后拉登时期,全球恐怖行动明显又有了变化:恐怖主义传播渠道拓宽、恐怖组织表现形态多样、恐怖暴力不断升级、恐怖分子不再自认其责。针对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反恐武力使用的前提应该是与对恐怖主义的认识、恐怖组织的认定、恐怖行动的演变相匹配;在武力使用的选择上不宜尽用或简化的"战争论",或单纯的"侦查观",或传统的"防范法";对于国际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可以借鉴美式制裁、俄式打击、英式预警等方法,进行反恐合作;对于国内的恐怖主义,则要把法律武器、反恐机制、武装力量和反恐策略高度整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