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观点提出应限制甚至取消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对此,理论界存在各种声音,司法实践中也无统一的做法。上诉权是被告人的法定权利,上诉具有纠错、维权功能,保留上诉权体现了刑事诉讼追求的公正价值。从刑事诉讼客体理论和刑事诉讼构造模式分析,上诉权的保留有其必要性。因此,不应当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设置任何限制条件,更不应取消该权利。  相似文献   

2.
卢静  张悦 《前沿》2011,(12):88-90
在刑事诉讼中,人们一贯认为"惩罚犯罪"是刑事诉讼的第一要务,在诉讼(本文指公诉案件)过程中,法院不能调解,当事人不能和解,必然会充满冲突与对立。但在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刑事诉讼中体现和谐精神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将使这一精神成为必然。本文力图阐明刑事诉讼的当代意义,为刑事诉讼的理论发展做出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通过对刑事诉讼目的之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而今,伴随着刑事诉讼朝着现代化的趋势发展,对刑事诉讼目的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也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拟从刑事诉讼是一种高度专业化,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活动的角度,分析刑事诉讼的技术目的。以期对人们认识和把握刑事诉讼的目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刑事诉讼模式理论在相应术语的含义、刑事诉讼模式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本身的功能与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对刑事诉讼历史阶段的划分和对刑事诉讼历史发展的描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刑事诉讼模式的现实选择也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相比,西方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研究视野显然更为广阔,现实功能也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制裁机制的缺失是我国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等程序性违法行为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程序性制裁理论和刑事诉讼行为无效理论。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可以从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范围和确认机制两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6.
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了系列重要的职权。法学界习惯于讨论检察监督,但是在刑事诉讼中对检察机关权力的监督同样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对检察机关起诉权的监督,主要包括对公诉的审查、出庭支持公诉以及通过法院裁判的制约等方面。我国构建起了相对全面的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监督机制,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模式缺陷和制度缺陷。另外,对检察机关之强制措施与侦查行为的监督,我国刑诉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法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的运行费用由国家承担在我国几乎成为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公理.然而在大陆法系代表国家的德国,其目前的刑事诉讼制度却存在一种由有罪的被告人承担刑事诉讼费用的制度.这对我国既有的诉讼费用理论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就此制度全面地进行介绍和梳理,以求对我国的学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并通过对德国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研究展现德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即有原则必有例外,有例外必有例外中之例外.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仰赖于国家司法机关和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对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遵守。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其原因除了“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外,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的存在有其正当的哲学根据、宪法根据、逻辑根据及现实基础。我国必须确立以程序性法律后果为主体的刑事程序法律责任基础,以司法审查和程序裁判为责任实现途径的刑事诉讼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目的和刑事诉讼价值是刑事诉讼理论的两大基本范畴,对二者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义、秩序和效率是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冲突,刑事诉讼只能追求总体价值上的平衡。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彼此发生冲突时,应该在保护人权的前提下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0.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3):111-119
诉讼效率、实体公正、刑罚功能、起诉法定与有诉必审、相对合理主义构成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容许性理论基础;程序公正、被追诉人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构造形成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限制性理论基础。刑事缺席审判是在动态平衡诉讼观指导下确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制度本身体现了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基本价值的冲突与平衡。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3.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