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江西吉安的东固为中心,跨越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边界,是赣西苏区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论著中,这块根据地没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人们只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而不知当时被陈毅称为“东井冈”的东固根据地。特别是由于这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李文林在反“AB团”的斗争中遭到错杀,使这块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也被抹煞。  相似文献   

2.
红安,是两任共和国主席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两百多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为了民族的新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14万英雄儿女洒下了鲜血。北出武汉,沿纵贯红安南北的阳福公路北上,仅公路沿线,就有许多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遗迹,可谓是“百里途中百座丰碑”。红安,因“将军县”而闻名遐迩,因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被定为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红安县教委也因重视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的中小学德育  相似文献   

3.
反腐     
《廉政瞭望》2010,(16):11-11
江西吉安官员出狱收“压惊钱”再获刑 江西省吉安县原国土资源局干部龚伏金,曾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5年7月获准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李某为感谢龚伏金之前的“关照”,送给龚人民币l万元,为其“压惊”。2008年,龚伏金被正式释放后不久,  相似文献   

4.
谢明亮 《党史文苑》2023,(S1):24-26
<正>“攻取吉安”的战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吉安人民在毛泽东“争取江西”计划下的伟大壮举,也是江西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吉安的占领,使得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红军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力排众议,主张红军放弃吉安,实行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战略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探索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城——记“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卢金城□杨万福亢西民阎抗在山西省南部,有一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临汾。华夏民族的始祖尧帝曾在这里筑城建都。解放之后,勤劳善良的临汾人民把这里建成了享誉全国的“黄土高原花果城”……然而,曾几何时,在这块孕育过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6.
老镇新姿     
郭家店镇是梨树县的一个老镇,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这里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松辽平原上有名的粮仓,也是全县的重工业基地。多年来,由于受乡、镇两个政府机构重叠的制约和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建设在“土城土路土建筑,小打小闹小对付”的状态下度过了漫漫的十几年,郭家店镇仍是“老城、老镇、老模样”。这里曾流传过这样几句话:“进了郭家店,让人真憋气。晴天一身灰,雨天半身泥。全镇没好路,满街是垃圾。”由于城镇建设的相对滞后,也使城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经过…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之际,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在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领导的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长汀因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而名留青史,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时,长汀又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永载史册。长汀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六条大江奔腾咆哮,昼夜不息,它们带着红土高原的淳朴野性走向东南亚、奔向中国的腹地和东南沿海,就像血脉一般交融着中国与世界。在这江河纵横,群山连绵的天地里,26个民族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这块被叫做云南的红土地并不因为远离中原大地而长期沉寂。几年前,一份全国性的大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云南的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比全国平均高出一倍多,云南人均为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在全国各省市中也名列前茅,云南对农业和教育投入资金的绝对数也占了全国的第一,财政收入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东宝山之歌     
龙岩东宝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尤以雾和石出名。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闽粤赣特委机关驻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后,这块红土地矗立起一座  相似文献   

10.
吕斌 《实践》2011,(10):28-29
盛夏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大地,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站在高高的望京山上,极目远望,到处是绿色的海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蔚蓝色的天空上白云朵朵,铺展着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迷人画卷。可是谁能知道,十几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风起之时,满天弥漫着沙尘……多年来,风沙就是巴林左旗人民生产、生活的劲敌。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记者走进德江县复兴镇政府的群众接待室,墙上挂满的锦旗映入眼帘,为一探究竟,记者沿着这些锦旗的来源地进行了一次探访。一条路,群众十余年的愿望变为现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是东泉路沿线群众抱怨得最多的问题。东泉路因复兴镇东泉村而得名,是一条典型的乡村泥路,全长10.58公里,沿线涉8个村1.5万余人。因路线长、地  相似文献   

12.
金哲 《党史文苑》2006,(5):36-37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3.
肖小华 《世纪桥》2010,(24):35-39
井冈山这块红色的土地,在如火如荼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曾有48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里。除15744人留下姓名外,还有30000多名烈士连姓名也没留下。随着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些长眠在红土地的烈士们的坟墓大都湮没于荒草丛中。  相似文献   

14.
江西这块红土地,不愧是人杰地灵的一块宝地。它有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传奇,让你惊讶不已!匡庐俊秀,赣水长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闻名中外的杰出英才;井冈雄伟,鄱湖浩瀚,开创了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宏图伟业。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展示出红土地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追溯中国近百年来的伟大人物,江西为其祖籍地者不在少数。细细数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祖籍都在江西;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中共“三代领导核心说”,而三代领导核心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祖籍地,也全在江西。此外,陈独秀、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从我家出发西行不远,便是武平县城西门马头山。从山脚下再迈步北去,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刘亚楼将军广场了。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原先是一片山坡地,零零散散地住着几户人家。还在武平二中念中学的时候,我便沿着这里的溪畔走过多回,所以对远远近近的一切并不陌生。现在巍峨壮观的将军广场坐落在这里,是将军带来的福气,也是这块红土地本来就有的福气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的第一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绚丽多彩的一生不仅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始终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江西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艰苦卓绝的中央苏区时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云都在江西度过一段非常岁月。不唯上,致力中央苏区纠“左”1933年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委派,陈云千里迢迢由上海来到红都瑞金,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副委员长兼党团书记。到中央苏区工作,是陈云长久以来的期盼。踏上赣南这块红土地初始,空旷的田野、清新的空气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
孔力 《党史纵横》2012,(7):59-60
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因毛泽东的亲笔批示而享誉全国,后来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在那股波及全国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来自北京、郑州等地的知青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从这里走出了全国党代表和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全国人大常委薛喜梅、中共十犬代表杜银娣、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等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上饶及其周边地区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上饶集中营,曾经发生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堪称暴动成功的典范。当年的诸多革命历史旧址成为当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观光的旅游景点。1996年,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江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流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呼声明显没有前些年喊得响亮,仿佛有着一股“云过烟散”的凄清。于是,在这块孕育出“铁人文化”、雷锋精神的土地上,在东北一些大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人们好像又多了一份“口号振兴”的谈资。但振兴之事,并没有因为不喊口号而停息,而由此折射出来的东北文化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工业文化毋庸置疑,东北是中国工业文化尤其是重工业文化成长的基地或摇篮。曾几何时,在这里聚集了全国10%以上的重工业,多少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第一艘巨轮、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机床、第一炉钢水……也正因为此,在这…  相似文献   

20.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属机构,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担负着在社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职能,也是党和政府形象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者。通化市东昌区团结街党委多年来面对庞杂的居民群体,把密切新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解决“行路难” 团结街的11个居民委近2万人口居住在“三岗”、“六沟”的市区地段,这里雨天水漫过脚面,晴天尘上飞扬,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