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霍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很多观点深刻而又易于引起争议。"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与"法律是一种预测"是他最著名的法律观点,而在法律思考中采用的"坏人"视角与"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的方法更使法理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重新认识霍姆斯和他的法律思想对于今天的法理学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霍姆斯大法官的“经验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大法官之一。1880年,他首次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个命题。霍姆斯所说的"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充分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的生命。他并不否认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只是当逻辑无能为力时,法官才应该抛弃形而上学的束缚,在法律的空隙"立法"。霍姆斯对法律中逻辑与经验的论述,同时也是对传统形式主义法律观念的一种批判。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3.
1997年的《哈佛法律评论》曾出版专集,以纪念“法律的道路”发表100周年。以下的译文就是纪念文献中的一篇.为波斯纳法官所作。和《法律的经济分析》联系在一起.他的名字也是法学界相当熟悉的.无庸赘述。和霍姆斯一样,波斯纳也是一位法官兼学者的人物。事实上.两者的司法哲学也是相通的:他们都赞成某种意义上的司法节制(judicialrestraint).主张法官不要无端干涉人民代表作出立法选择的权力.不论这种主张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是否具有不同的实体结果和政治内涵。更重要的是.两者的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或许可以不夸张地说,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正是霍姆斯所指的“法律的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法律的道路”在一个世纪以后的生命力。但是在霍姆斯宣称自己所生活的“思想的自由市场”里.无论这篇名作具有如何非凡的说服力和预见力,都不可能阻止不同意见的“挑策”。波斯纳教授的这篇短评可.以被视为对霍文中某些观点的“友善批评”。  相似文献   

4.
刘亚 《方圆》2023,(8):22-23
<正>我想告诉年轻的法律人,从现在开始,要培养自己严谨的法律思维和习惯,这将决定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圆》:你在工作中是高校教师、专业学者,但在微博上却是一名活跃的法律博主。你是如何灵活切换这两种身份的?施鹏鹏: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属于偏双重性格,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在高校上课时,我接触的是年轻学生,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关注点,就难以上好一堂课。获取最新知识的最便捷来源是互联网。要做好教育,就要了解年轻人,学会转换角色,像年轻人一样成为网络使用者和倾听者。  相似文献   

5.
在“考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了,这是对司考经历调侃式的表述,但是从话语中却流露出司考经历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也曾是一名“司考人”,同样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我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两组律师政治家,他们虽身居高位却能从容面对各种思想。他们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语言及书面文字为美国留下了印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他们所接受的法学教育及法律实践。19世纪早期的一位法律执业者约瑟夫·斯托利说:“清晰表达的能力构成了法律实践的全部。”19世纪的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要求律师合乎逻辑地展开他的观点并将之解释给陪审团与法官,而出于律师政治家们之手的许多政府文件都是这种解释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日前去浙大紫金港校区给法学新生做了一场讲座,主题是“怎样进入法学的思维?”间中谈及我们法律人在进行法律思维时,如果真的像1885年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在萨福克律师协会的晚宴上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共同准则,那就是法律”的话,那也有可能会踩入法律思维中所可能隐藏的陷阱,这是因为法律本身也可能是“有问题”的——从法学内部立场加以转述,这至少可以说法律也是可能被质疑或被批评为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李霞 《北方法学》2015,(4):29-37
奥利弗·W.霍姆斯是美国法理学与司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历经百年,他的司法哲学仍然意义深远地影响着美国的法律思想与司法实践。在霍姆斯的司法哲学理论中,法官的首要职责是遵守代表多数方的立法,即使立法存在缺陷;然而,对立法机构的尊重,并不是因为法院缺乏发现事实的能力,而是法官在裁判时不得依赖个人对事实的认知。在其撰写的司法意见中,霍姆斯为言论自由与结社所做的辩护与其对优势社会力量或立法的尊重之间存在着矛盾。正是古典的司法自制理论与狭义的司法能动主义,共同构成了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理学,这是一种美国法律本土背景下的法官法理学。  相似文献   

9.
<正> 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主张"绝对自由"的人,想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那里寻找理论根据。比如,有人引证伏尔泰的"我坚持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却誓死捍卫你说这句话的权利",用以论证绝对自由的观点。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句话并不能说明自由可以不受法律的任何约束。大家知道,"自由只服从法律"这句名言,正是伏尔泰说的。因此,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究竟怎样看待法律与自由的相互关系,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他们在这方面的观点,实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原始的陪审制度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古希腊没有法官,一般由公民组成陪审法庭审理案件并做出裁决。在国外,关于陪审制的历史渊源还有别的说法,有的认为,陪审制度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有的则认为是受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影响而建立。根据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特兰的观点,英国的陪审制起源于欧洲大陆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宣誓调查法。那时,当王室土地出现争议时,国王就会派出官员到当地就地进行调查。到达当地后,官员就从当地选择一部分居民组成陪审团,让他们经宣誓后就争议问题作出裁决。当时,宣示调查法应该说是国王用以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特权工具,除他以外的人若想使用,还必须取得国王恩准。1066年,随着诺曼征服的脚步,这一习惯也被带进了英国。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国外学者的赞同。  相似文献   

11.
张千帆 《法学研究》2004,26(3):39-51
随着《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个人自由权利与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现实冲突比过去更为突显。应转变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传统思维,在允许地方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同时,更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宪法基本权利。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法律界定,还是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都要求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以审查地方立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The history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monstrated little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in our ability to deter crime. The major obstacles to implement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nd policies have been a weak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 about how to prevent crime, the research community's inability to effectively disseminate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causes of crime and to translate this knowledge into operational programs and policies, and a resistance on the part of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evaluate programs and policies and to use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grams and policies. In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auses of crime and we have now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ected prevention programs.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this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informing current practice or policy. Problem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to utilizing it remain.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addressing them. Our knowledge base remains modest, but it is now sufficient to inform policy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community must work to do a better job of disseminating this information and overcoming the resistance to utilizing it before we will be successful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crime prevention programs and polic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 - The access to goods and their allocation (who gets what, when, where and how) is one of the analytical problems of the 2009...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of graduat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aw School from the late 1970s reports on the differing ways that women and men have responded to the conflicting claims of work and family. It finds that women with children who have entered the profession have indeed continued to bear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are of children, but it also finds that these women, with all their burden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areers and with the balance of their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lives than other women and than men.  相似文献   

15.
16.
在美国法律文化塑造下的对抗制诉讼制度和科学的调查程序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tension),在法律所关注的裁决终局性(finality)和科学所追求的持续性纠错(oven—minded fallibilism)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长期以来,法律界都试图通过可采性法律规则归化科学证言,结果导致联邦法官担负起广泛的审查职责;近期,法庭指定专家的制度实践导致对抗制度做出某些修正,这种制度实践已经被批评为“带有纠问色彩”(inquisitorial),甚至“违背了民主的要求”(undemocratic)。在分析这些制度利弊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考察其他法律系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主要从设备故障与维护、防静电、动火作业、执行操作规程等几个方面引起的爆炸和火灾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以做好设备维护保养、防静电处理、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落实动火作业措施及强化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消除油气储运过程中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以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re is tension between the adversarialism of the U.S. legal culture and the investigative procedures of the sciences, and between the law's concern for finality and the open‐ended fallibilism of science. A long history of attempts to domesticate scientific testimony by legal rules of admissibility has left federal judges with broad screening responsibilities; recent adaptations of adversarialism in the form of court‐appointed experts have been criticized as “inquisitorial,” even “undemocratic.” In exploring their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it would make sense to look to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legal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