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峰  计志宏 《前沿》2012,(2):122-123
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历史上曾经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对韩国的孝道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韩孝文化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等,导致了两国孝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分析两国的孝文化的异同可以得出诸多启示,对传统孝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和重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美两国已建立90余个政府间对话机制,成为双方增进沟通、拓宽合作的主要渠道。与其他机制相比,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议题广"、"集中程度高"和"灵活性强"的制度设计更能满足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其对"关系治理"的重视也能促进两国对深层次、战略性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借助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过程建构主义分析S&ED的制度设计和对话进程,可以丰富对S&ED的理论解释,有助于对其更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世界的发展应该以政治多极、经济多元和文化多样为主题,这是中法两国共同的立场,是中法互办文化年的启示,更是中法两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郑自立 《桂海论丛》2015,31(3):103-109
美、法两国在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上的地位"超然",都可谓"超级大国"。然而,两国在文化治理的方略上却又不尽相同。文章深入剖析了美、法两国在文化政策、文化行政管理、文化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其中治理经验,并从文化发展模式、加强对文化发展和相关成果的立法保护、注重增强地方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推进治理手段多元化现代化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进行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日两国文化转型的外部背景都是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而内部背景即近代前期两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状况却有所不同,这决定着两国面对文化转型时的心理准备,也预示着文化转型过程的难易,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中日两国在近代文化转型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器物、制度以及思想三个层面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有各自的特色和局限。对我国当前的文化转型及现代化进程而言,上述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快餐式”文化转型与“慢炖式”文化转型相结合;二,制度设计与思想建设并重;三,加强同各类文化间的交流;四,走综合创新的文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6.
许琳 《长白学刊》2012,(1):34-38
战略文化作为"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思维",对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中国战略文化具有求统一、尚和平、重防御的基本精神。而根植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美国战略文化则具有"与生俱来"的扩张性。虽然由于民族构成的相似性决定了中美两国战略文化不无相通之处,但其差异性仍十分明显。这不仅表现为两国战略目标和战略取向的根本不同,而且两国在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战略思维方式以及两国国民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06,(6):F0003-F0003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随着各领域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日趋成熟。2006年中国的“俄罗斯年”和2007年俄罗斯的“中国年”,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借鉴,必定会为两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注入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传统时期的中国和日本拥有相同的法文化传统,其近代的法制改革启动之时的社会背景极其相似,但两国的法制近代化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法制近代化水平。其间的原因耐人寻味,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近代时期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太度上的不同,也是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突出表现在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作用、本国法文化与外来法文化进程有所不同的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一国的战争观受其历史、地缘、体制、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在战争观问题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发展路径.辨析这一差异,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以及对未来发展态势的预判.  相似文献   

10.
周秀娟 《长白学刊》2012,(2):157-157
正在构建和适用本国法律制度时对国外制度的了解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对中俄两国的结婚条件的制度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的同时,总结中俄两国不同的婚姻法律文化,以探究我国婚姻法律文化中对"身份和契约"、"自由和理性"等理念的权衡与应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上中旬,我随湖北省新闻文化考察团对巴西、阿根廷两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状况进行了考察,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观看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婉秋 《长白学刊》2008,(5):146-147
中、美各有自己的文化系统以及代表其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价值观念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通过对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体现了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7,(9):10-10
近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丹增率云南文化友好代表团,访问、考察了印加文明的发祥地--南美洲的秘鲁、玻利维亚两国.  相似文献   

14.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澳洲统促会)于2000年7月在澳大利业悉尼市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推动和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米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5.
孙康 《友声》2011,(1):42-43
【正】为促进中德两国的友好往来,增进两国友好城市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对外友协与德国纽伦堡市政府及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首次合作组织了"德国记者看中国"项目。德国《纽伦堡  相似文献   

16.
王淑侠 《人民论坛》2010,(8):206-207
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并寻求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中美两国学生之间沟通、理解。此外,我们应立足于本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中越两国合作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在"两廊一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双方跨境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而从文化层面来看,中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同根同源,文化上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形成了一条联系密切的跨境民族文化带。此外,中越跨境地区汇聚了两国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双方协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整体开发、合作共建机制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进而促进双方开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宋玮 《传承》2010,(21):142-143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若干间接史料证明,"孙中山"的称谓,绝非中日两国姓氏的简单组合,而是包涵着十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揭示这一称谓的演化历程和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人格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本文借助各种文史资料,对这个此前长期被忽略和误解的历史积案,进行了多角度的探寻和考证。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