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前 ,我和周培源老师接触不多。50年代中 ,我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时 ,周老是教务长 ,教过我们理论力学课程。听人说 ,国内物理学和力学界内 ,当时一些知名学者不少是周老的学生 ,我们这些后生不由得肃然起敬。60年代初 ,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的一些老师在议论 :计算机调试能否作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系里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不合适 ,担心理论水平不够 ,而周老却明确表示 ,调机完全可以作为毕业论文 ,当时给我印象很深。周老是搞基础研究的 ,却十分重视应用和实验。1967年春 ,“文化大革命”高潮中 ,在一次接见昌平200号…  相似文献   

2.
王选走了。留下足以泽被后人的成果,留下感人至深的事迹和催人泪下的细节。想知道王选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吗? 去北大看看哀伤的学子,去网上看看长长的留言。王选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 1954年,17岁的他怀着探索数学王国奥  相似文献   

3.
老陋 《今日民族》2004,(6):56-59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中央决定成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我国正式开始举办6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际,作为郑和的家乡的一份民族性期刊,我们登载这篇文章,从一个角度来探讨和回顾中国航海的辉煌历史,这是一件令人激动和振奋的事。  相似文献   

4.
袁新文 《世纪行》2006,(2):10-10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听他的同事们说,他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相似文献   

5.
左志英 《创造》2008,(12):43-43
他的家国情怀与专业自尊,于逆境寒流亦不曾冷淡。不止步于学术阶梯的自我攀爬,却常挂怀于以科技助产业兴邦。他以学者之情育桃李,以儒商之举报家国。名利双收之后,他仍孜孜于用知识改变世界,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以科技创造财富的最大可能。  相似文献   

6.
木木 《人民公安》2007,(3):52-53
党中央进中南海办公后,谭政文接到一张佩枪证。这个佩枪证很不简单,持它,可以佩枪进出中南海,这在人民公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7.
黄可 《台声》2005,(1):54-56
上海台商汤君年于2004年10月14日在香港病逝,他的病逝引起两岸三地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悉,祖籍上海南汇的汤君年先生,是最早来上海投资的台湾大企业负责人之一…… 汤君年勇闯浦东 近年上海浦东房地产飙涨,汤君年与汤臣集团的生意风生水起。 10 月14 日,汤臣集团(0258.hk)及川河集团(0281.hk)大股东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 而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 56 岁。 汤君年一生纵横两岸三地,有“浦东开发的 先行者”之称,先后在上海投资 16 亿美元,开发了20个投资项目,亦曾一度因宏观调控而被深度套牢。近年上海浦东房地产飙涨,汤君年与汤臣集…  相似文献   

8.
9.
400多年前,小帆船“圣路易”号载着一位蓝眼睛的西方人从大西洋彼岸驶来,穿过狂风惊涛,来到中国澳门。这位西人名叫利玛窦。不久他再度乘船溯西江而上,踏足广东肇庆,从此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他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致力于向中国介绍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并将中国文化推介出去。继马可波罗之后,他是  相似文献   

10.
双击王选     
鼠标象冰鞋一样,轻柔地在桌面上滑行。让我们打开文档,双击王选。王选不是《王选》。他不是伟人著作的汇编,而是我们中间的一位普通人,我们尊敬又亲切的朋友。跟他交谈,家常又随便;听他讲话,真实又风趣。王选也是《王选》。他好象一本没有写完而引人入胜的“书”。...  相似文献   

11.
王选智慧     
生命中的两个女性1954年,17岁的王选从上海进了北大,学的是数学,四年后毕业时,时值1958年我国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计算机人才奇缺,王选当初选择的正是这个专业,学校正需要用人,于是王选被留校当助教,并成为设计硬件的主力之一。这一时期,王选还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开始每天半小时收听英国 BBC 广播的英语。王选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搞这项研究恐怕总还是需要从美国学东西的,因此有必要继续学英语。没想到1961年夏天,饥饿加上连续的劳累,王选病倒了,辗转首都几家医院,持续一年久治不愈,生命一天天虚弱,他不断  相似文献   

12.
搜索王选     
将近20年前,一家诗刊征集最短的诗章,一位应征者寄去了他(她?)的“一字诗”──“网”。也许是诗人的预言应验了,如今,高科技带来了网上世界。一批高科技工作者,实现着全新突破。人们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有6100万网民在高速信息公路上驰骋。于是,在我们《双击王选》之后,还要进一步跟踪寻访,“搜索”王选。一 都说新千年是知识经济时代,那末高新科技的焦点人物就理所当然地被作者和记者关注。早在去年9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推出的《知本家风暴》一书,就介绍了三个科学家成就了三个企业家的故事。柳传志找到倪光…  相似文献   

13.
王选心语     
《民主与科学》2006,(1):2-4
在本刊即将付印之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王选一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缅怀王选同志,本刊从王选生前的文章、言论中摘选了一些话语,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科学大师的音容笑貌,更能看到王选作为科学工作者杰出代表的追求、思考、品格和风范。  相似文献   

14.
王选名言录     
《世纪行》2006,(2):12-12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相似文献   

15.
王选生平     
《世纪行》2006,(2):11-12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16.
数字王选     
《世纪行》2006,(2):13-13
最喜欢的一个称呼——王选喜欢别人叫他“王老师” 王选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然而,始终在他的名片上印着的,不是这些显赫的职位,而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17.
隋穗 《时事报告》2007,(4):65-66
吴渝,一个活泼开朗的重庆女孩,是重庆医科大学2002级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在2004年6月,她成为中华骨髓库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左志英 《创造》2008,(12):41-41
他是第一个因承包而出名的企业家,上世纪80年代最出名的厂长。尽管他像一颗流星,辉煌后即告陨落,但他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仍然激励了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他的命运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前,国企改革的命运——一场“笼子里的变革”,鸟再怎么飞,也飞不出这个笼子。  相似文献   

19.
苍茫大海,一片孤帆。 那白帆在朝霞、旭日的渲染下,泛着金红,气势恢弘,绚烂! 翁以煊,一位美籍华裔航海人,屹立在船头,极目远眺,胸中鼓荡着大海一般的豪情!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我的行为能够以点带面,做一个民间戒毒的模式出来。普洱市是云南省惟一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地区,边境线长达468公里,且无天然屏障,是历史上深受毒品危害的重灾区。据统计,2004年全市吸毒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