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陂位于武汉市北部,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最好的新城区。区南部有被誉为“大武汉城市之根”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北部有被誉为“武汉后花园”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这里是巾帼英雄花木兰故里,也是红七军和李先念、徐海东、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挥师转战之地。区内有1500年历史的道教、佛教并兴的宗教名胜木兰山,更有大别山余脉绵延跌宕造就的山水奇观。  相似文献   

2.
黄陂地处武汉市北部,南濒长江要津,北枕大别山余脉,与武汉中心城区河之隔,区位优越。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在黄陂西南部,是进出武汉的空中门户;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联络线穿越个区,南有长江水道,毗邻阳逻深水港,318国道和武以市外环线纵贯全境,在武汉市域独具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优势。黄陂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的区,山水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是全国大中城市中最人的城市生态旅游区,境内有集华中宗教圣地、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旅游风景区于一身的木兰山;有全省八大度假区之首的木兰湖;还有武汉市网上点击率最高的术兰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09,(12):1-1
为强力推介“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丰富钢仁地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铜仁地区观光旅游,促进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陂木兰山,因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而得名,因现代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木兰烽火”而流芳,因当代山乡播火人李先盛、袁隆兴等一批教书育人的优秀共产党员而添彩…… 近些年来,中共黄陂区教育工委在木兰山下这块热土上,高扬邓小平党建理论旗帜,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他们带领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克服种种困难,描绘  相似文献   

5.
广州红色文化品牌培育具有重要价值意蕴,但是在其培育过程中还存在思想不重视、宣传不力、研究不深等问题。广州可以通过借力借势新技术,增强红色文化品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挖掘其独特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新亮点和新名片;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途径来培育广州红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营销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好品牌凝聚着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树立产品的正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新任务,要求组织部门也要树立品牌理念,在组织工作中植入品牌文化,靠锻造一流的品牌,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枫 《学习月刊》2014,(22):126-127
锦绣黄陂,木兰故里。从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爱家、英勇抗敌的女英雄形象。花木兰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勇于战斗、质朴廉洁的精神,实践了中国传统道德理想。木兰精神同样以其独特的魅力对黄陂地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自1994年国地税分家以来,在黄陂地税五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黄陂地税人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把木兰精神的种子植入税苑,  相似文献   

8.
<正>地方的对外宣传,是一个行政区域对外塑造形象、打造品牌、推广经济文化、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传播手段。地方外宣由于受到区域、资源、经费、人才和媒体影响力、传播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很难经过一次或数次活动,就将自己推向全国,也不可能很快吸引知名媒体介入参与,因此提升地方外宣的层次与级别,尤其是将区域性地方外宣提升到国家外宣的层面,便成为地方外宣突破瓶颈、扩大影响、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冯琳  张妍 《学习月刊》2022,(10):18-20
<正>近年来,武汉市黄陂区委、区政府依托本土丰富的旅游资源,确立了“建设精品民宿集聚区,打造木兰系高端精品民宿品牌”的发展路线,为发展精品民宿产业营造了良好氛围。民宿特色产业现已成为推进黄陂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黄陂也成为省内民宿产业的先行者。当前,为了抢抓强县工程机遇,更好地“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黄陂民宿产业的精品化发展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一本杂志,就是一种文化,读一本杂志,就是读一种文化。从读者的角度讲,是欣赏、接受一种文化,从杂志的角度讲,是介绍、宣传一种文化。《前线》恢复刊名10年,作为读者,我看《前线》、读《前线》也有10年,从中,我看到、读到的是:《前线》矢志不渝地弘扬先进文化,励精图治地打造先进文化的品牌。我们说,《前线》无愧于党刊的称誉,无愧于先进文化品牌的称誉。《前线》是如何弘扬先进文化、又是如何精心打造先进文化品牌的?我谈三点看法:一是善于引领作者的思维。每个刊物都会有自己的作者,这是自不待言的;但作者和刊物的关系却并不尽然。有的刊物…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9日,由贵定县黔星云雾贡茶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草木茶会走进贵定,茶友通过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感受贵定云雾贡茶的历史和品质。本次茶会重在巩固提升贵定"最美茶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营造贵定云雾贡茶文化旅游节氛围,进一步宣传贵定茶文化。草木茶会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和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发起,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文件精神,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引导广大读者形成知茶、懂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助力推进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贵州茶产业、茶文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或者说对于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承载的主题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文化符号。说起井冈山,人们总会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起遵义,人们誉之为"转折之城"。其实这已经成为一个红色景区的标志或叫主题。而这些标志和主题,是视觉传达给受众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所谓品牌的传播核心。就西柏坡纪念馆而言,多年来在宣传上下的功夫不少,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逐年上升。但在宣传上存在着主题不统一的问题。观众对西柏坡留下的印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升西柏坡品牌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点题:追求服务群众质量,政府机关评选名牌 话题背景:《大众日报》报道,近年来,青岛市直机关各单位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积极创建社会各界认可,基层群众满意,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的机关品牌.此消息一出,舆论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石阡县围绕"温泉之城·长寿石阡"品牌定位,通过深挖内涵、举办活动、凸显特色、强化宣传等举措,进一步宣传了石阡的旅游文化资源,提高了"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深挖文化内涵,增强温泉吸引力。邀请社科机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深挖温泉的文化内涵,对温泉景观文化、温泉水质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温泉洗浴文化等进行  相似文献   

15.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1,(31):52-53
六枝特区借助“多彩贵州”、“凉都·消夏文化节”等活动,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六枝特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文化与旅游、经济相互交融,呈现出民间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共生共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李伟红 《学习月刊》2011,(22):130-131
品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度融合的结晶,是职工品格、服务品质、文化品位"三品合一"共同铸就的综合体,是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最好展示,是提升行业知名度、美誉度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打造品牌是一个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趋势。"十二五"时期,伴随着长江航道大建设大发展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孙建伟 《奋斗》2011,(1):40-41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依托着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精华,并具有唯一垄断性。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就是要在研究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提炼、开发(宣传、包装)等过程去粗取精,使特定的地域文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是提升地域文化品位、提高地域文化知名度的过程,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方案,要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化,进一步提升贵州民族文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贵州发展的新名片和新增长点。2月22日,贵州省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正式启动。如何才能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本刊为此专访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徐飞。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12,(12):8-12
东城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五个工程”。推进“学习提升工程”,实施《东城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理论宣讲工程”,开展“红色讲坛”理论宣讲活动。推进“品牌塑造工程”,开展“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活动交流展示”等活动。推进“文化凝聚工程”,开展“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东城人”等文化活...  相似文献   

20.
祝福与祝贺     
《学习导报》2012,(16):20-25
值此贵刊更名改版100期之际,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新湘评论》始终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传达社情民意,倡导科学精神”的办刊宗旨,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深化党的理论宣传和重大主题报道,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省级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