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与国际接轨更加迅速、快捷,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二元城乡体制的逐渐打破,"留守未成年人"成为近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伴生群体,这个群体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具有鲜明的特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其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多方面,如何预防和控制,同时保护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在监狱服刑的人,普遍会形成一种与外界公民完全不同的"监狱人格",这种人格特征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改变。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刑满释放人员歧视,也对社会和谐和公共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这是一个急需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即开始了确立这一原则的努力,但直到1997年刑法典才实现了与这一原则的"无缝衔接"。考察未成年人不判死刑原则在中国确立的历程,至少有三点启示:第一,尽管艰难,但彻底废除死刑在中国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二,从犯罪主体(强调其社会弱势群体特征)的角度废除死刑要比从罪行性质的角度入手,更具可行性,也更为平等和较少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青年,尤其是年轻青年与未成年人有着诸多类似之处,可以而且应当首先将未成年人不判死刑规则延伸于这一群体,这也是避免误判不满18岁未成年人死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群体,对这一群体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已成为司法界的统一认识。由于涉罪未成年人相对成年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均较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其可塑性较强,因此如何通过加快办案速度,减少刑事诉讼带给涉罪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尽早使他们回归社会,需要司法机关进一步统一认识,完善机制,发挥最佳联动效应,推动该项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群体.由于其身心智力的发育都没有成年人成熟,在社会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他们的权益极易受到侵犯,也极易成为各类违法犯罪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侵害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犯罪屡见不鲜,未成年人犯罪率也逐年增加.新刑诉法特别程序一编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这是新刑诉法不同于旧刑诉法的突出变化,填补了旧刑诉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诉讼规定的空白,使刑事程序关于未成年人部分在立法上更加独立,丰富完善了刑事司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制度,也充分注重了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林 《法制与社会》2012,(31):261-262
"社会控制职责"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中都是学校职责的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校的社会控制职责被整个社会所漠视。学校社会控制功能的缺丧,使得"学校"这一对未成年人不当行为起牵制作用的社会力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未成年人越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国家亟需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督归责机制来督促激励学校对其社会控制职责的承担。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人多达3.67亿,如何充分有效保护和促进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增多、在全部犯罪中所占比率增大、社会危害性日趋加剧,已成为"当今之患、未来之忧"。因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迫在眉睫,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和共同责任。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一)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态势。2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反社会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他们未满14周岁而被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这部分"严重不良行为少年"客观上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危害结果,法律却又对他们无计可施。我国对于这部分未成年人的司法处遇存在缺陷和空白。可以从原有的收容教养制度和工读学校入手,借鉴域外先进刑罚理念和处遇理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司法处遇制度,包括完善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制度,将原有的收容教养制度和工读学校完善发展起来,与发展中的社区矫正相结合,建立适合这群体的社区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其享有的公正审判权的具体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对未成年人的审判应该遵循教育保护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应该将较完善的社会调查制度作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必经程序,以便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公正审判权的实现。社会调查制度的构建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的主体,社会调查的对象及社会调查开始的时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因父母一方或双方的违法犯罪行为,导致过早地承受了来自生活、心灵等不同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往往面临着缺少亲人关爱、感情脆弱无依托、家庭环境不和谐等各种现实问题的特殊群体。做好两类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帮扶工作,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服刑人员消除顾虑积极改造,有利于帮助两  相似文献   

11.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5):94-94
正2013年,全国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60余万人,其中安置54万人,安置率为90%;帮教57.6万人,帮教率为96%。为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各级安置帮教机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刑满释放人员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救助政策。协调人社部门,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的刑满释放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落实保障待遇;对不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条件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采取临时救助措施,给予必要帮扶。2013年,全国共有21571名刑满释放人员获得一次性救济。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对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现规范化,山西省绛县司法局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管齐下,建立完善了信息掌控、部门衔接、环境包容、安置帮扶及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一、以"三清"为重点,完善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掌控机制为了切实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第一手资料,绛县司法局以底子清、问题清、困难清"三清"为重点,由县安置帮扶办牵头,各乡镇安置帮扶工作站参与,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监狱内服刑的罪犯通过改造教育最终面临的结果就是重新回到社会,由于罪犯个体情况的不同,回归社会的难度和后果也不尽相同。而影响罪犯回归社会后各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罪犯个体存在一定的自身心理影响,社会对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决定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但是监狱这一封闭的刑罚执行场所却对罪犯与社会的衔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探讨影响罪犯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各种因素来解决罪犯由"监狱"到"社会"的有效过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再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累犯在诸多方面与一般意义的再犯存在区别。刑满释放人员在回归社会后的较短时间内之所以能变成累犯,总体上与其对再犯罪的机会成本认识程度有直接关系。所以,预防累犯的关键是提高累犯的犯罪机会成本并使之为易形成累犯的群体所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许永生  李青  刘伟 《江淮法治》2010,(21):54-55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一群体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蜀山区五里墩街道人大工委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事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五里墩街道人大工委近日专门组织人大代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冯金银 《行政与法》2004,(8):104-106
隐私权作为一项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特殊群体的罪犯是否也享有隐私权呢?刑满释放人员对其曾经的犯罪事实是否也享有隐私权呢?本文将就该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特别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把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要对象,是人民法院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北京市法院稳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当事人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为这片特殊的温馨园地播洒了"爱"的阳光和雨露。  相似文献   

18.
马艳霞 《法制与社会》2013,(29):44-44,46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初具框架,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ff六十八条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进行社会调查,更是将其提升至法律这一位阶。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还存在主体多样、内容模糊、证据属性不明等问题,亟需完善。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在我国的立法沿革进行探索其制度内涵,提出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在为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其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未成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的分析,找寻预防与降低未成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对策,力求缓解或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案件不起诉交易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各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率均呈上升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西方国家走出了一条社会化、简单化、交易化的路子 ,根据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点 ,让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监督下进行改造而不是将其与世隔绝。这在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和现有司法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为此 ,笔者认为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 ,在提起公诉阶段以一种交易的形式来处理未成年人案件 ,从而使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