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2年12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随着中国发展步伐加快,有关中国前景预判的分析报告层出不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实力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同在美国,《外交政策》等媒体此前则预言“2012年中国即将崩溃”,高调唱衰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责任论”:挑战还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中国的国际责任应当从这个角色定位出发来认定在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用“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来定位中美关系后,“中国责任论”在国际舞台上悄然兴起,并逐渐取代“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成为国际社会针对中国的主流话语。此后在多种国际场合,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声音频繁响起。“责任论”对正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是挑战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开办“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特区”栏目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上开办“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特区”栏目,从2000年第1期开始,每期编译3篇海外人士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刊登美国莫里斯·迈斯纳撰写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国打开国门的第一把钥匙》、日本大桥英夫的《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及其未来———以深圳为例》以及薛晓源的访谈文章《中国经济特区的今天与明天———访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IDS)高…  相似文献   

4.
春秋代序,日月递嬗,自50年代中期至今,美国“衰落论”几经起伏。最近,随着1987年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在美国国内,“衰落论”与“复兴论”之争又出现高潮,进入了第5个回合。“衰”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相似文献   

5.
在地缘政治领域,忧郁的言论总能找到市场。近日,这种“忧郁生意”更是相当“红火”,英国《经济学人》、美国《外交》以及其他许多没那么大牌的刊物都满载各种悲观看法,认为全球秩序正在崩溃,认为美国拯救全球秩序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彻底下降,认为未来十年避免重大冲突的希望相当渺茫。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5年3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即将崩溃"的文章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美国与沈大伟进行了一次真诚和坦率的沟通。沈大伟教授表示,愿意公开发表澄清其对"中国即将崩溃"的看法。以下是双方对话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中国再次进入政治季节。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认为,中国“站在大国的门槛上”。在2007年春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透过外国媒体的视角和笔端,可以折射出一个变化中的中国形象。中国机遇“主流化”美国《商业周刊》曾经这样展望中国经济的“一跃而起”:汽车——到2008年,中国小型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870万辆,是预期购买人数的两倍;钢铁——2004年,中  相似文献   

9.
继90年代初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火炮制出“中国威胁论”之后,最近又出笼了另一种奇谈怪论,即所谓“中国无足轻重论”。该论调的始作确者,是西方有名的保守派国际问题学者、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西格尔。西格尔不时抛出极端观点攻击中国。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外交》杂志9一10月号上,他发表了题为《中国重要吗郊的长篇文章,妄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充其量也是个“小角色”,在军事上是个“二流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和权威显然“微不足道”。一言以蔽之,“中国是多么地无足轻重”。西格尔的文章,从材料的选择;到结论的导向,通篇贯2穿着一…  相似文献   

10.
杨慧娟 《学理论》2009,(4):156-157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在国际社会中,“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热点问题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仍有广泛的市场,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创下了中国这家最大的电视台广告招标成交额10.6亿元的记录。这个数字所拥有的32块(条)黄金段位广告,将成为中国10多亿电视观众在新一年里的“屏幕朋友”。舰丽的“屏幕朋友”从幕后走上来的路却是不轻松的。从《阿信》带着“柯达”起步中央电视台最早做广告是1979年,那时广告少,播出时间又都在一些非黄金段的零散节目之间,故而没有在观众中引起大的冲击。1985年,中央  相似文献   

12.
王攀 《瞭望》2013,(21):6-6
“海量中国资金涌入硅谷”、“中国资金外流整体上激增”、“中国人用行李箱将现金空运至西方买房”……今年以来,类似言论多次登上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13.
剖析“新炮舰政策”的理论根据 《北京日报》1999年5月26日载本刊特稿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为自己施行的“新炮舰政策”编造出了一系列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所谓理论根据。我们必须对支撑这一政策的种种理论根据进行剖析和批驳。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周启朋教授说:“天定命运论”、“注定领导论” (是干涉有理的依据)、“参与绝对必要论” (是新干涉主义逻辑)、“民主和平论”(是新干涉主义悖论)等是支撑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外交政策的主要理论。这些所谓的理  相似文献   

14.
读了邓广铭先生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不宜印行》——精神为之一振,觉得北大毕竟有人.在热热闹闹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在各种传媒将这套丛书诩为“二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空前盛举”,“面向21世纪发展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复兴中国文化的一件大事”之后,敢于力排众议,不仅需要识见,而且需要勇气.邓先生的见解是应当重视的.他把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的书籍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为了避  相似文献   

15.
赵晨 《党政论坛》2014,(16):37-37
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面世以来,衰落和崛起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常用词。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一次传出“衰落论”,可很快,欧洲在欧债危机之后取代美国,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被提及“衰落”更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景芳洲 《学理论》2009,(24):63-64
《鄂榭府崩溃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中追忆自我与经验自我两种眼光之间的转换,强化了弥漫小说全篇的恐怖气氛。通过赋予“崩溃”多重隐喻意义,使其所着力描述的恐怖氛围在“崩溃”中达到高潮。而这一切都是他所强调的“单一效果”、“结局感”等短篇小说创作理论的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瞭望》杂志编辑同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贵刊第12期(1990年3月19日)《当代中国人心态录》一栏中登载的《去美国度蜜月》一文,文中主人公马赛所下榻的那一“美国家庭”正是我家,我也就是他所提及的特为他们房间贴上“囍”字的那位“上海太太”。  相似文献   

18.
一、何为“中国道路”中西学者对“八大”认识上的不同观点   八大作为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一次重大会议,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足够的注意。但是 对八大的评价上,中西学者的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 (以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为例)认为,“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 初步成果。”这一论断,肯定了八大寻求中国道路的重大贡献。中国学者认为,八大的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七十年》以“八大和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为标题,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洲良博士所著《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以下简称《古槐》)一书在钱学研究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试作评介。一、亦史亦论论从史出《古槐》阐释钱著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钱钟书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以评述。亦传亦论,传论结合,以论为主,属于论从史出的写法。关于传,已有美国学者胡志德的《钱钟书》、大陆学者孔庆茂的《钱钟书传》、张文江的《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钟书传》等;关于论,则有臧克和的《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胡范畴的《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陈子谦的《钱学论》等。而亦传亦论…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毛泽东的哲学名著《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和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发表5周年。缅怀两位伟人,重读“两论”和“南方谈话”,回顾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轨迹,深感“两论”与“南方谈话”虽然时间相隔达半个多世纪,但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