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市场经济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正在迅速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广度、深度是以往任何一次变革所不能比拟的。价值观念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对此,一些同志持肯定的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要求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是必然的,甚至觉得应当冲击得更全面、更彻底,以实现价值观念的全面转变。另一些同志则持否定的悲观的态度,认为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已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和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强调抓紧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次论述中,反复提出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这既是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任务,也是对全党同志发出的号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结合基层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以下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值得重视。一、面对人们价值观念多元的状况,必须唱响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处于社会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人们价值观念已呈多元状况。我们不能搞价值观念“一刀切”,但在价值观念多元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许多事情都以审视的态度来思考,这无疑是一个进步。面对着正在进行的理论学习、"三讲"及爱国主义等教育,许多人对理论灌输也进行了思考。然而,一些人对此的思考不是对理论灌输这一原理倍感坚定,而是越发怀疑,甚至一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也认为在新形势下搞"灌输"不足取。显然,重新思考和议论一下理论"灌输",实有必要。一曰"灌输"是对人的不尊重。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提倡自主意识、平等观念,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搞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迅速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当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却因“政绩显著”,被陆续选拔到党政领导班子中。让企业家“入仕为官”成为一种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和待遇,调动企业家积极性的激励手段。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目标的实现,必须尽快走出这一误区。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价值导向周宝余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的。诸如:──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左”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引发出的某些社会现象,一些职工表现出种种忧虑和困惑,有的职工还提出了这样一个既现实,又颇具理论色彩的疑问:“个人顾个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吗?”对此,笔者有如下认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个人顾个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矫枉必须过正”由来已久,人们也习以为常,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拿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碰到要纠正某种错误的东西时,就想到“矫枉必须过正”,似乎这才叫彻底克服错误。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作法是不对的。“矫枉”不应“过正”。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这个质和  相似文献   

8.
端正认识走出误区王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几种糊涂认识,影响着民主集中制的有效执行。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平等竞争起作用,强调民主集中制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不利于...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所面临的矛盾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它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分析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一、“以德治国”有利于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从传统的窠臼中走出,对是非、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议论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调整尺度的认知向“税”这种市场经济的杠杆集中,应当说这是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极大的社会进步。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一些相关议论中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仍颇多似是而非之处。“个税”应怎么倜.该市场经济下的客观规律说了算。从客观规律出发.特对若干认识误区有以下辨析。  相似文献   

11.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好经济建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都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然而,对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党内却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党建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消除三个误区。 一是“干扰”论。有的同志片面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任务繁重,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建设难题很多,要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党的建设,甚至担心抓党的建设干扰了经济工作。这种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党员不爱党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不热爱党的事业,持动摇态度。有些党员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疑虑,进而对党的事业持动摇态度,认为党的事业已不再值得自己去珍爱和为之奋斗,失去了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和执着精神。更有甚者,转而热衷于宗教、宗族活动。二是不关心党的前途,持悲观态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一个新热点,迎来一个新热潮。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解决好一些人们思想上存在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态度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两个极端倾向。有的是持"全盘抛弃"态度,认为时代不同了,传统文化是过去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没有必要去了解。有的则与此相反,持"全盘接受"态度,认为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东西,拿来用就是了。这些是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须着力防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讲话的一个重要之点是提出了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何在?在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两个根本转变”不仅使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使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日常生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使整个社会趋向复杂化、多样化、动态化和开放化,成为一开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超繁动态巨系统。对此传统的思维方式已难把握,必须树立现代思维方式。奋斗目标确定,思想转变先行。而思想转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本文想结合“两个根本转变”谈如何树立现代思维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仁智互见,莫衷一是。而为世代认同并沿袭至今的则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不失其双重命运:被批判和被运用。而矛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们又如何才能走出这理性和情感的“二律背反”呢? 人们对“重义轻利”价值观持否定态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将义利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变化,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人们的看法却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其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人们谈论较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沉渣泛起,完全持否定的态度,因而应大力加强人生观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是必然的,进步的,整体上仍是集体主义价  相似文献   

17.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继续解放思想。 一、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巨大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社会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改革,中国经济及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体系远未得到最终的确立,观念的转变、道德伦理制度的建设,落后于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从市场经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却又冲击和扰乱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有的认为,时下是人心不古、金钱至上,是非混乱,善恶颠倒,道德严重沦丧,并把这种恶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观念意识,由此得出经济上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在道德精神层面上应无情地毫无保留地批判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有的认为,应以市场经济观念、意识横扫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来一个彻底的“思想改造”.人们的议论颇多,产生了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能否兼容的局促和困惑.基于此,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伦理性、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建设的多层次性作一简要论述,以寻求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同构,进而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向东 《党建》2023,(8):17-20
<正>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人们的价值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值观,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强调加强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一度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原则,这种“集体主义”否定个人合理的物质利益,追求所谓“一大二公”,结果挫伤了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导致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合理利益,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明确地肯定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并切实迈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在这一经济体制大转轨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大的转变.如何转变,此时应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一些人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人认为就是要抛弃集体主义原则,鼓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认为既然搞市场经济,就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他们说,西方不正是在个人主义精神之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当今这样的高度的吗?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必须放弃道德建设,放弃集体主义原则.另有人认为集体主义扼杀了人们的天性,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削弱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会对经济建设起阻碍作用而不会促进之.还有人把我国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归咎于集体主义原则,主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再也不要提倡集体主义,否则市场经济建设就会受阻.这些观点都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