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棋王》是一部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叙事学原理与文化寻根的内在意蕴巧妙结合的典范作品。小说中叙事顺序的顺叙、倒叙以及插叙等方法得到了巧妙地运用,而且不同叙事顺序的运用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不同的意义:顺叙让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倒叙使得首尾联贯;插叙又为小说增添了清新自然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化产生的基础是祖先崇拜风俗,姓氏寻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姓氏的微弱亲情把同一宗族联系起来,通过寻根而凝聚在一起;寻根是以血缘关系或者类血缘关系为基础,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知识获取相联系。本文从寻根文化的发生过程、建设过程、功能结构、制度因素、符号互动、社会道德发展等社会学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追求寻根文化能形成一种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从表现内容看 ,寻根文学的文学理念与文化保守主义有很多相合之处 ,寻根文学运动虽没打出“保守”的旗号 ,但在当时繁复的文学状态中却不期然地向文化保守主义靠拢 ,是文化保守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于文学上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徐坤的小说善于运用其独特的智性叙事策略,以戏谑的手法揭示新的历史时空下男性"精英"文化的败落,解构男权文化,试图构建新的话语秩序.在其小说<含情脉脉水悠悠>中,作者利用女性弱势地位和非"精英"的大众视角,以俗克雅,以弱胜强地揭示了后工业时代"知识"分子固守自己的"精英"地位,无力挽救逐渐被边缘化的历史处境的尴尬状况,以主体性的姿态向男性"主流"话语挑战,建构了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事话语中,借助他人话语进行叙事,既保持着先前语境中的对话关系,同时也与故事中人物、听故事的人、文本接受者乃至读者进行着对话。文章通过法布拉和苏热特两种形式主义叙事模式的复仇小说对比,分析了两种叙事模式的特点及他人话语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本文简析了薇拉·凯瑟在其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对女主人公的塑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指出作者在小说中的话语有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倾向;并且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妇女的经济地位指出女主人公“迷途”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小说《叶落大地》中的主要隐性主题。土地一直以来象征着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霸权,亦是女性为之抗争的目标。在这种隐性主题下,小说以土地为意象对男权文化导致的女性压抑进行反抗与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伴随着女性由"内"到"外"的转变,凸显了以冬莲为代表的女性抗争中的真实处境。但这种反抗与突围,却最终又陷入了男权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从而呈现出女性突围的困境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从话语嬗变的角度,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特殊的方式介入主题,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小说在话语生态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撕裂、重组中展现生存状态的空虚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个体在话语生活的急剧转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异化进行的后现代深彻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提供话语保障、统一思想行动和凝聚价值共识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却处于与其内容表达失调、与其叙事实践失衡、与其育人效果离散的困境。科学把握其现实困境,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我为主,确立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遵循;坚持有所侧重,明确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容结构;坚持人民立场,掌握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链条;坚持开拓创新,丰富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中大量的风景描写,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自然风景,事实上,貌似“客观”的环境描写只能存在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整套叙事话语中,“自然风景”的自然运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旦歌是壮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先民在历史上与中原王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大量史料和多年的实地田野调查证明,壮汉文化交融背景下古老的旦歌传唱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寻根现象,在当今中越边境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发表初期受到了政治批判。邓晓芒和张清华运用"新历史主义"等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客观分析,传统的社会学与艺术风格的分析在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性别话语"中,主要包括女性和生殖崇拜、女性形象与女性命运、性别政治研究。从邓晓芒的研究到性别话语,这些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延伸并强化了作品的意义,拓宽了我们理解小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姓氏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姓氏与民族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深入研究华夏姓氏文化,认识姓与氏的产生及其不同作用,探索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河洛文化为主的姓氏文化寻根的意义,将促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华夏姓氏文化对中华民族道德规范和民族情结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开放以来,很多海外华人回祖国寻根,深刻表明华人饮水思源,不忘历史,不忘祖先的情怀。寻根活动中的清明节扫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除夕包饺子等民俗推动寻根文化进一步发展,因为这就是“根”--中华文化。有了“根”,中华民族才可以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才可以骄傲。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民族优秀文化也才能被继承、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文化经典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因素,对鲁迅文化经典的解读与阐释,既是文化上的寻根认祖,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缺失的针砭和疗治。鲁迅研究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参与当今时代,自觉地回应新时期现代化的思想文化主题,使其恒久的文化意蕴能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徐訏的小说是最能体现诗化哲学的。徐訏小说中的诗化哲学的动力机制是解决普遍分裂问题,其传感媒介即为他的哲学话语,其精神内核是寻找人生的归依。本文透过对徐訏小说的研究,管窥作家思想中的哲学性,进一步探索徐訏作品中的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18.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是知青作家的一次集体出场,也是民族叙事的一次续接。虽然寻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与其宗旨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还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叙事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尤其体现在现代中国民族关于政治、伦理、理性、审美等话语形态中。然而由于它们本身只是在西方文化叙事影响下的产物,所以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残酷的现代性幻像。中国民族也不可能通过这种非法的文化叙事与现代世界发生真正的交流和对话。在当代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以审美话语为基本代码的后现代叙事,它对于在一个世纪的阵痛中刚刚有点现代性萌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更加危险的  相似文献   

20.
宗亲寻根游是根据某家族的特点引导旅游者对其祖居地进行寻根认祖和审美观光的旅游活动。我省的九牧、阙下林氏家族是支源远流长、支系宠大的名门望族,且具有丰富的家族文化传统与物质遗存,对开辟宗亲旅游,有着不同凡响的优越条件和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