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的“去理性化”行为是相对于媒介的理性行为而言。媒介正常的行为即理性行为。媒介行为可以界’定为对信息的采集、制作以及传播。正常或者说理性媒介行为正确、真实、公正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制作以及传播。而相对理性行为,“去理性化”行为是指:大众媒介在其运作中有意识、无意识地采用夸张、曲解、捏造等手段,对信息片面性的采集、制作、传播,形成有悖于公正、真实等原则的媒介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我国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大致发展历程,并着重对现阶段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解构,即娱乐元素、“真人秀”元素、话题性元素、情感元素、服务元素以及表演元素,以此为基础,文章对这类节目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  相似文献   

3.
张冬冬 《党政论坛》2014,(21):41-42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 Lit eracy)是一个舶来词汇,这一概念被引介至我国已有二十余年,被学界与业界广泛的使用。“媒介素养”有时又被称为“媒体素养”、“新闻素养”、“媒介素质”,有时还会被冠以“媒商力”的称呼。随媒介形态的演进,这一概念又催生出“网络素养”与“新媒体素养”等富含时代气息的复合词汇。从概念的稳定性、能产性等方面对这些复合词汇进行辨析,我们可以容易地发现,以“媒介素养”这一词汇来携领以上提及的诸多概念变种,应当是最为恰当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感知之间互动的结果。现代社会形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化趋势、主观意义世界的变化,共同催生了不确定性的流行。不确定性在风险事件和风险传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与情感的生产之间关系密切。数字媒介在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风险感知、风险传播中的“事实”建构、风险知识以及情感流通的后果等方面都加剧了风险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并带来显著的情感后果,如恐惧、恐慌、焦虑、愤怒等情感的形成和扩散。应对风险传播中的情感问题,我们需要情感治理的理念。在不确定性的框架下,对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既需要应对消极情绪,减少负面后果,同时也要培育积极情感,建构以信任、希望为核心的情感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周宣辰 《理论导刊》2022,(9):123-129
青年集体记忆建构是凝聚青年群体力量,树立青年群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面对网络场域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视觉、情感、价值三重向度实现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视觉向度以短视频视觉修辞为路径,借助短视频的视听叙事书写、议程设置引导、符号意义建构,强调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作用;情感向度强调短视频的情感空间建构、情感动员建构、情感仪式建构、情感共同体建构,以实现青年集体记忆情感“连接——凝聚——认同——记忆”的发展演变;价值向度是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框架和内核,能够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推动青年“强国一代”的记忆刻写。  相似文献   

6.
张林 《理论导刊》2023,(5):79-87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的情感动员主要包括“悲情式”情感鼓动、“抗争式”情感激发、“闹大式”情感渲染、“狂欢式”情感宣泄等主要模式。通过“苦难”叙事激发普遍同情和愤怒,形塑“人民—他者”二元对立的话语空间,借题造势制造“民意至上”舆论审判,戏谑化表达煽动象征性“大众反叛”,是网络民粹主义情感动员的惯用手法。面对网络民粹主义多元化的情感动员及其潜在威胁,应该采取系统化、制度化、差异化、协同化的疏导策略,以社会公平正义消弭网络民粹主义负面情感,以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吸纳网络民粹主义自发性话语热情,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网络民粹主义情感动员进行针对性情感导引,建构“技术—法律—道德”相结合的复合式情感规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庞瑜 《理论导刊》2023,(7):87-92
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智能融合是提升新时代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政治信仰、共同体共同价值的重要向度,也是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和提升民族工作成效的工作重点。同时,智能技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深度融合也引发了共同体意识建设过程中的内部互动场域、对外传播场域、技术媒介场域、伦理技术场域及共同体情感场域等方面的变化,衍生出“信息茧房”“木桶短板”“尖叫效应”“过滤气泡”及主体边界等问题。针对智能技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智能融合问题,未来应从人本主义和技术规制的视角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发展路径,强化对数据使用的权力规制,回归主体性地位,强化主流思想引领,增强共同体成员互动,优化人工智能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文章认为,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民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国民媒介素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分“建构多样化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和“探索多样化的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媒介素养教育路径”两个层次进行。对于后者,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个案监督话是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 《瞭望》1999,(36)
“四川省华盖市人大常委会在评议法院工作中注重个案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司法个案监督办法”;“辽宁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分四期播出一个由省人大常委会及抚顺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个案监督的节目,引起广泛关注”……’‘个案监督”这个以往是行内人关注的;司题经过媒介的越来越频繁的传播,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已不再是陌生而遥远的事情。然而,自人大开展个案监督以来,人大系统、司法系统以及法学界人士对它的认识、评价并不统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计划六月份例会审议有关个案监督办法草案并未如期…  相似文献   

10.
任炯 《理论视野》2013,(11):55-58
【提要】通过对“美国梦”的兴起发展和变迁的回顾,以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逐而梦想幻灭的故事为例,展示了美国文学家菲茨杰拉德对于“美国梦”的实质和走向的思考。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在构建“中国梦”的当下,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并利用系统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在参与认知方面,与研究者主要从民众影响政府决策角度的界定不同,民众多从其与政府互动的双重视角理解政治参与;在参与情感方面,民众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都偏低;在参与认同方面,对公民行动、接触型参与和沟通型参与的认同度较高,但对抗争型参与的认同度较低。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方法,验证了民众参与观类型学的理论模型,发现同时存在“传统臣民”“依附主义者”“潜在抗争者”“准公民”“模范公民”等五种观念类型。总体而言,参与型文化正在中国民众中形成,但与政治参与观发展的理想状态仍有落差。这些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观、推动政治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发表以后,陆续发现了四处错误(其中第一点是高宝柱同志提出的,第四点是季定洲同志提出的)。现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页次更正如下: (1)15页2至3行:“而应该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这里的“经济学”应译为“经济”。 (2)27页1至2行,“专门追逐个人利益”后面的“(所谓‘商品拜物教’、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等等)”应删去。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为了描写人们由于不理解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关系即人们的社会关系而误认是商品的天然属性所采用的一个比喻。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13.
痛心疾首之余不能不再次大声疾呼了!国人超越实际生活水平与购买力的“洋”消费实在太甚、太强、太烈、太火,真是“‘洋’风熏得国人醉,直把番邦比玉宫”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长,大众的生活水平与集团购买力成倍提高。然而,“洋”消费这罡风烈焰吹晕了国人,令人忧国殷殷、伤时愈甚。士。果说合资企业或个体户的老板们有了钱,想买几辆富豪级的进口轿车,还勉强说得过去(但也要有限制),问题是一些非盈利性的机构尤其是许多党政部门竟然追逐、攀比洋车还嫌不足而要不断升级,“林治”已属豪富,又欲以“…  相似文献   

14.
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反“左”反右的思想,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c最近几年,有人极力把邓小平的思想和实践解释为只反“左”不反右,说什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为止,“防‘左’与反‘左’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反‘左’的成果是逐步建立了一套理论。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c”“反右则是搞运动多,搞理论少,虽有不少理论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5.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一个标识性成果,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性问题,而前提性问题的解决,是准确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些前提性问题包括对“共同价值与共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真实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与抽象的‘类’”关系的理解。依据唯物史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而非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依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生产方式下人应有的群体性存在方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不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类,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类。正是这些前提性条件,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6.
黎保荣 《学理论》2010,(20):274-276
多媒体教学在不断地被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地被误解。不少人认为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充其量也就是为了方便,并不能对教学产生多大效果。鉴于此,本文认为用多媒体进行《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就在“多”、“媒”、“体”三个字,所谓“多”重在“多思”,所谓“媒”着重媒介的设置,所谓“体”注重得体与创体,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陇西县紧紧围绕“打造‘示范带点’引领先行,建立‘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完善‘六项机制’强化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一年抓‘带’‘点’、两年建体系、三年上水平”,不断加快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个统筹”,着力构建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城乡党建一体发展大统筹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魏玲丽 《学理论》2012,(35):260-262
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病是情德分离。情感教育在当今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有效德育过程中三大情感因素:媒介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面对道德教育对当代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如下: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丰富和陶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融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教学敏感,善于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9,(2):64-64
《光明日报》1月19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在谈到政府与学校关系时直言,“中央部属学校、省级学校应该改称‘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属’的概念不是一个平等的概念,这个概念过时了。”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针对当时欧洲高等教育中盛行的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功利主义潮流,提出了“自由教育观”。而综观“自由教育观”,它其实是从教育改革中的“‘现代’与‘古典”’、“工具与价值”、“创新和继承”三对双边关系出发,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教授什么知识?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纽曼的答案是经典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今天中国教育界不仅拥有众多回应者,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