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九郎》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卷三中的第十一篇作品[1]13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渐渐开放,人们对这篇曾经被无意或故意忽略的故事渐渐产生好奇并加以关注。试图通过比较《黄九郎》与清代其他涉及同性恋的小说,以及与其他以人狐同性恋为题材的故事的不同,进而分析《黄九郎》一文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双宾语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动词+之+名词就是一个双宾语结构,即动词后面的之为直接宾语,名词为间接宾语。如,文公与之处(《孟子.许行》)。但是,这种结构中的之并非都作间接宾语,它或为单独的宾语,或为宾语的定语。这样,就出现了貌似双宾语的其他语法结构。就动词+之+名词结构中的之的句子成分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这些短论以《之江新语》为名结集出版。最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选登其中四篇短论,读来让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各中央企业宣传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纪念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0周年,回顾、宣传和展示中央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国资委宣传局与中宣部主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老照片·共和国长子的历史印迹”栏目。现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老照片·共和国长子的历史印迹”栏目征稿启事》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3)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进行分析研究。从"序言"中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国情,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宣言》作了必要的补充,我们从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等三方面了解"序言"要表达的思想,这些思想使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学习观。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4)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开始提出儒道互补概念,并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华夏美学》中做了进一步的阐发,萧萐父也在《道家·隐者·思想异端》一文中对儒道互补思想有所论述。目前,儒道互补已被认为是中国思想的一大特征,自其提出以来不断引发学者的聚焦和探讨,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探讨是极为必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郑若麟 《党政论坛》2012,(18):32-32
法国著名学者伊格纳乔·拉莫内在一篇影响甚大的文章《量身定制的民主》中有这样一句话:“华盛顿一贯以‘非民主体制’来贬低其敌对国家……而惟一能够逃脱这一‘诋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明白人”     
宏图 《瞭望》1990,(34)
《文汇月刊》今年第六期,刊载《作家书简》(特辑),收俞平伯、巴金、胡风、柯灵等诸位老作家书信,弥足珍贵。其中,沙汀先生《致高缨》附笔云: “还有,你希望我再写一、两中篇,盛意可感,可惜我已经84了!精力过差,作为一个小说作者,《红石滩》将是我最后之作。”  相似文献   

9.
紫衣 《瞭望》1998,(21)
“牧师”与“神父”不同紫衣读一勺先生《苏曼殊·章太炎·陈独秀》一文(载《望》98年17期),获益甚多,知道了本世纪初这三位名流之间还有如此这般一番关系。但文中有一处可能是笔误,由于这种笔误在报刊上屡见不鲜,所以觉得有必要说几句话。文中提到曼殊聪颖绝...  相似文献   

10.
我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有幸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结缘。从在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到现在已有近20个年头,期间有四五篇文章得以刊载。它改变了我对政研文章“晦涩难懂”的看法;它成为我写作的“航标”,指导我撰写并发表过无数的政研论文、调查文章、经验材料、申报材料等;我也以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为骄傲和资本。  相似文献   

11.
柳作林 《各界》2014,(1):76-79
读叶贤恩先生著《黄侃传》、潘重规先生著《黄季刚师与苏曼殊的文字因缘》、司马朝军等著《黄侃年谱》等书,深为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治学精神及个人独特气质所感动,情不自禁,乃作此篇,以窥豹先生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西域传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篇论说佛教的专文。通过剖析《后汉书.西域传论》及其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到范晔的佛教思想及其他与佛教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是一位佛学理论家,而非一名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14.
正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2005-2006年,任东京大学人文学部特任教授(讲授"唐宋以来经典文献选读"),2007-2008年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讲授"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等。  相似文献   

15.
金真 《党政论坛》2012,(11):64-64
“构”与“机关”是公文写作中的两个常用词,意思相近.但是有时差别又很大,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会用错,譬如在一篇题为《我们期待怎样的人大代表》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中和”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刘英,裴桂青关于"和"的思想,在孔子之前论述颇精到的是周太史史伯。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国语·郑语》)的思想,并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同上),即把不同元素的相互配合,求得矛盾的均衡统一,称之为"和",只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18.
裴毅然 《各界》2011,(11):76-77
徐铸成(1907-1991年)长期主笔《大公报》、《文汇报》,名播寰内。不过,真正使他名声大噪脱颖而出的,并非其新闻专业,而是那场满地走石的“反右”狂风中,毛泽东撰写了那篇《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论库》三卷巨著出齐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一项重大的学术成果,值得重视和祝贺。1992年初,我曾就此书上卷的出版写过评介。文章指出:《社会主义论库》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独树一帜的风格,别开生面的编纂体例,展示在读者面前。它具有主题鲜明,现实性强;体例精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特点。编纂者们独具匠心,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构架篇章,使全书成为一个结构紧凑、独立成篇而又紧密连贯的有机整体。全书上、中、下三大卷,包括《开创·飞跃篇》、《本质特征篇》、《并…  相似文献   

20.
徐佰义 《学理论》2022,(10):37-41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建构“学以致圣”的道德实践路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礼”的核心思想。在《荀子》的开篇——《劝学》篇论证了“学”的重要性。该篇论述了“学”的重要意义“、学”的主要途径“、学”的终极目的等重要思想。在“学”的理论奠基之下,荀子批判了孟子“人性善”的观点,认为孟子不察性伪之分,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荀子之“学”是“化性起伪”的重要途径,与孟子之“思”形成了学思结合的致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