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雪 《学理论》2010,(19):176-176
文章从整体上叙述了在罗马帝国最为繁盛的安东尼时代的宗教状况,以及探讨宗教对当时的艺术、社会生活和哲学方面的影响。罗马在安东尼时代逐渐成为帝国臣民共有的神之圣殿,政策上宽容的宗教信仰吸纳多方神明,允许人民自由信奉,提升有关市民的荣誉利益。罗马强权通过自由宽仁的宗教政策,统一的法律制度,宏伟的建筑艺术降服民心。行省人民可以信奉祖先的宗教,同时可多神信仰。罗马的文人贤士和哲学家们针对科学精神和神学进行深入地探讨,经由哲学大师们的倡导,呈现出众多学派。在容纳性极大的宗教自由的环境下,因各种宗教的发展对当时国家经济的促进,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修明的内政,宗教的同化力以造就当时整个时代的物阜民康,成就了整个罗马帝国时期最为繁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问题的思考中央党校科社部龚学增如何认识和处理同宗教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人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宗教一直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人生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阶段。这个层次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关系远了些,是不是它不重要?不是的。正因为它最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把生命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上来。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在“生命”这方面有伟大的创造、有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否则,它不容易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这种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可分为道德宗教和非道德宗教两类。在道德宗教这一类里,古史有个文明的轴心期,那时期世界上就产生了几个大伟人。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遥远的古代,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一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和多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况。宗教信仰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①宗教是抵御同化、维持民族存在的感情纽带;②宗教是区分民族差别的重要标志;③宗教促进了某些民族文字的形成。然而,宗教信仰对民族的影响也有清极的一面:①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成为产生民族矛盾、冲突和斗争的重要因素;②宗教信仰成为分裂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因素;③宗教能为人所用,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煽动民族敌对情绪,造成民族仇视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43宗教,它的信仰和哲学,当然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习惯从“人类文明哲学”的眼点去看宗教。如果说,只有人才知道自己将死;也只有人会有自杀行为,追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目的,以及世界的起源,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那么,宗教哲学便是从这些紧迫追问中诞生出来的。人类文明是先后从两处诞生的:先是生理(物质)的迫切需要,后是心理(精神)的迫切需要。宗教则属于后一种需要。至少,在促进东西方哲学、建筑、雕塑、绘画和音乐的发展中,宗教信仰有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在我头脑里便摹地出现了一个课题:“宗教…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5)
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信奉各种宗教,并在他们生活的各领域皆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在古代新疆各部落、族群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有时一个族群也信仰不同宗教,进而出现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最近,新疆社会出现了全盘否定新疆前伊斯兰教时期的各宗教及其文化的现象。本文主要利用新疆各地考古发掘所出现的资料,试图证明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相似文献   

7.
社会整合关系到国家稳定、政权巩固、区域和谐、人际和睦,体现着人们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推进历史进步的共同诉求。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如何适应社会转型及时转换社会整合机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经典社会学整合理论指示了现代性危机之上的社会整合趋势,即有机整合对机械整合的超越,柔性整合对刚性整合的互补,交往性整合与制度性整合的融合。现代宗教的整合实践也为我国社会整合机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同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宗教赖以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消失,但还有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在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还会存在,就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0):44-44
当俄罗斯因格鲁吉亚问题与西方发生正面冲突时,全世界对美国“丧失国际领导地位”的讨论仍局限于政治领域。然而,华尔街“金融危机”给了这个帝国更致命的一击。德国《世界报》说,在国际政治、金融格局中的双重失控,让还想继续维持帝国身架的美国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
武斌 《侨园》2022,(7):36-41
<正>一7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积极贯彻穆罕默德对外军事扩张的“伊斯兰远征计划”,开始向四面出击的“大征服时代”,帝国版图迅速扩大,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悉数被征服,伊斯兰教走出了阿拉伯半岛,成为世界性宗教。不久,阿拉伯人又长驱东进,大举入侵波斯。波斯是西亚古国,统治着地域广大的帝国,一直是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并且站在与古希腊、罗马对峙的第一线,原来阿拉伯人的故地,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李卉 《学理论》2010,(7):150-151
当前抵制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宗教,认清其本质,引导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树立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起源问题是恩格斯晚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范式出发,在批判总结鲍威尔宗教起源论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指出,基督教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晚期希腊哲学和犹太神学的整合,社会根源在于罗马的统治。恩格斯从思想和社会渊源上对基督教的起源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宗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宗教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民族问题中有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复杂交错;对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什么态度、执行什么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对这个民族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因此,在民族问题中,宗教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因素;在民族政策中,宗教政策也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达洲 《瞭望》1992,(43)
在金元帝国美国这个社会里,金钱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金钱与政治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这句道地的美国式至理名言道破了两者的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清华大学校长接见了一名号称自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重要成员的人。但是很快网上就曝光此人和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毫无关系,清华大学这次是遇见李鬼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字招牌也的确是太过于响亮,难免让人放松警惕。结交黑森王子起家现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枝繁叶茂,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家族性商业帝国的代名词。但在最开始,这个庞大帝国的奠基人,也只是  相似文献   

16.
宁译锐  胡皓月 《学理论》2015,(6):32-33,38
《论犹太人问题》主要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所作,是马克思研究市民社会理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章中,"市民社会"是马克思进行宗教批判、分析政治解放、人的解放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在论述宗教解放、政治解放的过程中从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政治解放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犹太人的世俗生活这三方面对市民社会理论加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研究中,宗教可否与社会主义协调,是一个新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与解决,直接牵涉到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问题,牵涉到如何同广大的宗教信仰者团结起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一道搞四化建设的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研究宗教语言呢?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对当代读者而言,想要阅读一部古老的宗教经典,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会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需要解释或值得研究的语言问题。蒂利希所主张的"象征理论"把宗教语言问题纳入了一个更宽泛的论域——"文化神学",以求放眼于"宗教与文化的基本关系",使"宗教语言和文化本体"重新得以沟通。兰德尔深受蒂利希思想的影响,提出"宗教象征功能论"。将全方位比较蒂利希与兰德尔的宗教象征理论,力图得出宗教语言象征论与宗教象征功能论的同与异,使读者对"象征"(或"宗教象征")概念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白玉 《学理论》2009,(15):98-100
对于司法的过程,应当本着一种认真的态度进行。司法的过程不仅是适用法律的过程,还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进行严密的法律推理,而这一过程中法官需要运用多种法学方法,如规范分析法和社会分析法等。简言之,每一个案子的司法的过程都应当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法官正是在司法具体化过程中展示了法律真正的意义。所以法官对每一个案子判决的形成都应当正确运用法学方法,同时使判决呈现出具体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