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开放条件下政府能力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政府公共行政的影响是双重的。对政府公共行政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这表现在对传统公共行政能力,即政府的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强制能力和合法性能力等向度的挑战上。全球化并没有消弭民族国家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但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政府必须重塑自身的能力基础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必须从理念上重新理解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行为上调整政府国内国际行为方式、从制度上改革政府体制以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的能力。这一行政工具理性的转变和建立将使民族国家政府成为顺应全球化时代的公共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政府的模式选择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汝华 《行政论坛》2009,16(2):19-22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构建生态型政府.生态型政府的公共行政模式创新与选择包括,生态优先: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生态管理: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可持续发展:公共行政的核心能力;综合协调:政府生态管理体制的显著特征;生态咨询:公共行政决策机制的重要构成.生态型政府的推进策略是:确立生态效益的价值取向,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增强政府的生态管理职能,强化生态效益考核,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社会公共行政主体的政府其行政行为也必将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而将行政范式概念引入政府行政行为理论,以此切入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政府行为为合理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同时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三个全新的概念。究竟何为政府治理?初步来看,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是政府治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关于西方政府治理理念、模式与手段等的一整套理论,它是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理论依据。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我国政府有必要借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并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其积极性与局限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行政哲学维度来看,价值与技术的分离奠定了行政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但亦成为当下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源。我国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分割导致的困境集中反映在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调整公共权力边界与运行方式;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重建公共行政伦理,实现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行政文化作为社会化、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一种文化类型,是一种精神文化,是政府公务员在一定的经济、政治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和。它是社会文化在公共行政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行政文化是政府成员在行政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是行政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渗透于政府公务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具有稳定或变革行政体系,规范、引导和调整公共行政行为的作用。在当前新一…  相似文献   

8.
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及其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式转换时期 ,地方政府不仅要履行一般经济职能 ,而且承担着替代市场、加快市场化的特殊的职能。在积极评价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必须看到政府危机、政府行为经济化的消极效应。为此 ,必须要发挥地方政府供给制度、调节经济活动的职能 ,界定和划清政企、政资、政社界限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江 《行政论坛》2011,18(1):1-5
2010年7月,第28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公共行政:限制性、创新性和持续性"。共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有70多名代表在各种类型的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这次会议的基本特点是:亚洲学者与官员参与程度高,政府职责、能力与治理模式是研讨重点,实证研究成果是主体,更为关注国际比较,公共行政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的互动明显。会议主要观点是:政府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民营化需要重新评估,公众回应性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与能力需要重构。各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教训是:权力的合理有效行使是权力下放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有效途径,政府能力建设是提升公共行政质量的基础保障。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是:深入研究行政改革理论,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强政府职能配置与治理结构建设,关注行政方式的优化和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行政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政府行政的基本趋势是形成一种治理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即政府、公共组织、私人机构及社会个人协同承担公共事务。作为传统统治型公共行政的替代物,治理型公共行政是政府对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回应,又是政府管理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尚有待完善,我国公共行政学界在追踪西方学术前沿,致力于进行管理主义和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继续重视并阐发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如果我们立足于从宪政视角完善有限政府的制度框架,公共行政发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依赖于管理主义或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则会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就宪政视角的公共行政规范看,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诚信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多元治理模式与政府行为的公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12,(2):139-143
政府行为的公正性是政府有效行使公共权力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性条件,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组织,其行为的公正性体现了政府的本质特征.人类本性中的公共性,构成了政府行为公正性的内在根据.人类本性中也有自利性的一面,在其作用下可能导致政府行为公正性的弱化,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势在必行.政府行为的公正性主要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精神的弘扬和公共领域的建构行为表现出来.政府、私人部门、民间组织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多元治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政府行为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县乡政府行为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内容.县乡政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承担者,只有切实从县乡政府行为的现实出发,促进县乡公共行政行为方式由消极应付型向积极谋划型、由效率型向公平型、由浪费超前型向节约精致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县乡村网络治理型、由封闭自主型向开放参与型转变,公共服务均等才能逐步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15.
郭泽保 《行政论坛》2004,25(2):10-12
政府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演变过程。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模式为传统管理、集权和人治。近代社会是公共行政的起点,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主要体现为“守夜人”的角色。到十九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使“行政国家”出现,公共行政学也随之产生。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公共行政学,使公共管理模式成为以后政府治理的基本范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行政改革,导致了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出现了公共管理的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模式、参与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和解除管制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内涵,现代公共行政的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公共利益——现代公共行政的诉求对象;公共服务和公众满意度——现代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公平、公正——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民主、透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9.
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的公共职能有 :公共行政管理、经济调节、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等等。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体制的对策是 :进一步削减政府权力 ,切实解决权力部门化问题 ,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打破行政垄断 ,加快电子政府建设 ,制定政府组织法。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治理体系中 ,政府是直接担负着社会治理使命的组织系统 ,政府中的公共行政状况 ,对于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何提高公共行政的质量与能力的问题 ,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张康之的新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以下简称《寻找》)一书 ,通过对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两种“后官僚制模式”替代性方案的全面剖析 ,进一步提出了伦理化的方案。一、关于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论方案2 0世纪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一批年轻的行政学家们发起了“新公共行政运动”。这一运动对主流行政学发起了挑战 ,试图清算主流行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