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7)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伟大的作品里,莎士比亚以天才真诚的诗人激情,携带着时代的烙印,坚持文艺"反映自然"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使得主人公性格鲜明,感情自然流露,悲剧中的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自然对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悲剧情节的发展进程。他以青春的力量,美丽的爱情批判中世纪野蛮而腐朽的道德伦理,揭示封建势力顽固、保守、落后的本性,从伟大、美丽、真挚、纯洁的爱情与残酷、丑恶、流血的私仇之间势不两立的冲突中,赞美了爱情、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3.
张乃良 《学理论》2010,(23):188-189
杜十娘故事的套路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习见的“士妓之恋”,宋元杂剧中就已经开始在舞台上盛演这一类故事了,这类故事的结局常常走向悲剧。对悲剧成因的探讨在以往的解读中,更多是挖掘封建礼教的罪恶,忽视了明代中晚期后崛起的金钱势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杜十娘的悲剧成因除过礼教的巨大潜因之外,就是金钱对杜十娘爱情的毁灭。  相似文献   

4.
姚春海 《学理论》2010,(25):183-185
曹雪芹钟情于《西厢记》,并将其融入《红楼梦》的描写。通过其中众多人物对《西厢记》的评价,《红楼梦》描写了一段有悖于封建礼教的高贵爱情,刻画了一大批恪守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当前人们主要认为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导致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反封建性格使爱情走向了幻灭。通过与《西厢记》的比较,我们发现《红楼梦》爱情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了一个《西厢记》中"红娘"式的爱情"擎天柱"。旨在从《西厢记》的角度,阐述《西厢记》之所以成为喜剧,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6)
《黄连厚朴》是叶广芩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龚晓默是文本中的主人公之一,他外表虽光鲜亮丽,但实际上悲剧色彩贯穿其中。主要呈现为爱情、婚姻悲剧和性格悲剧,导致其悲剧性后果的直接原因便是其缺乏男子的担当与胸怀,这也是中国男性的根本弱点所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便是"黄连"与"厚朴"。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安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的描写,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中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安娜深刻的内心体验、强烈真挚的情感和激情活力令无数读者感动,她悲剧的命运结局也令世人扼腕叹息.旨在分析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好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锦 《理论导刊》2007,(1):111-112
劳伦斯的《逾矩的罪人》用象征化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一个“自然人”的悲剧故事,主人公西格蒙德的不幸遭遇和心理感受以及他作为“自然人”的代表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张荣刚  娄红艺 《学理论》2009,(15):168-169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誉他为清初第一词人。其所作爱情词最富特色和个性,人称其“哀感顽艳”。本文就其爱情词中的部分悼亡和小令,试分析其爱情词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7)
唐人在诗歌中多次提到对杨贵妃之"恨",不同时代的诗人虽心态各异但都可以用"恨"来概括。盛唐的杜甫极力批判杨贵妃的祸国殃民,他的恨缘于儒者的使命感。中唐白居易之恨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为爱情遗憾,为由爱情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晚唐的小李杜之恨更多的是借古讽今,对国家将亡的恐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霸王别姬     
尔东 《学理论》2008,(6):91-91
“霸王别姬”历史根据何在,真实程度几何,这是历史学家关注的内容。我们关心的是虞姬和项羽凄楚的爱情悲剧,英雄末路,虞姬只能在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血染帐下,这是惟一归宿,必然结局。京剧艺术再现这段历史,便有了《霸王别姬》。  相似文献   

12.
菁菁 《各界》2012,(10)
1865年每月14日,林肯被刺杀,终年56岁。对于他的死,美国人民都认为是美国的不幸。而对于林肯,其一生中真正的不幸,则是他与玛丽·托德结婚后23年的家庭生活。在美国的书籍中,凡是谈到林肯的家庭生活,都会出现“林肯的悲剧”、“苦命的林肯”、“大人物在结婚上的魔障”等字眼。  相似文献   

13.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议题则十分重大,重大而无解,所以马克思自己标明这是一出“悲剧”。如果仔细地研读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受欧洲人文经典和浪漫派思潮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其中无疑也包括了他当时对人性矛盾和人生“悲剧”的独特理解。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他思想起源期的真实状态,也奠定了他以后思想走向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4.
戴茂林  赵晓光 《各界》2011,(7):76-78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他是陕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死后,他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5.
杜自用 《学理论》2010,(14):147-148
关于《骆驼祥子》中祥子堕落成因之分析,向来众说纷纭,如个人主义末路鬼的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本文站在现代文明的圈子对祥子的堕落做了一点思考,着重从祥子的出身和爱情方面谈起,从偶然性在人生命中的作用做了浅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女性形象具有极大的悲剧色彩。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些女性内心十分痛苦,悲剧无以复加。在创作中,张爱玲对女性传统意识中的盲从与自贱进行了深刻反省,也揭开了“母亲”神圣纯洁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传统对它的解读是,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焦母的潜意识常常受到压抑,加之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的斗争导致畸变的心理,这种心理被称作寡妇心态,兰芝和仲卿对焦母的这种心态全然不知,然而他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最终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郑溢涛 《各界》2010,(2):36-36
前些日子,听到不少人在看了《大明王朝》后,都在总结海瑞的“教训”,大意是:“海瑞是个悲剧。为人处事,万不可像他那样,最后弄成孤家寡人!”心里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9.
编余琐记     
《瞭望》1992,(28)
一口气读完了胡洁青的这篇回忆,周恩来与老舍间的深厚友情令人心醉神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遥想当年,老舍对周恩来定是作这般想的。 作为伟大的戏剧家,老舍自己的人间喜剧却是以悲剧作为收场。但是,因为有了周恩来,使人在悲剧的阴霾中见到了亮色,在哀伤的氛围里感到了暖意。 周恩来的确不凡。他的功绩自有史家去评说,仅看他给亲者、疏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各界》2014,(9):32-32
读郁达夫的《沉沦》,你不会忘记作品中那个留日学生苦恼的样子他想为国家做些事,却不知从何做起他希望拥有浪漫的爱情,却没有异性亲睐他渴望经济自立,却总是贫困潦侄4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处处找不到生活的位置……郁达夫将这个人称之为“零余者”。我不知道沈从文先生看没看过这篇小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沈从文充当的就是这样的“零余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