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日,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公布了20件2009年年度网络热点事件,位列前十位的事件为: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重庆打黑风暴,云南晋宁县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咬文嚼字》公布了经读者推荐,并由语言文字专家多次讨论评议后选定的2009年年度热词。它们是:不差钱,因2009年春晚赵本山等演出的小品而在全国  相似文献   

4.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化依托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亚文化,在继承政治文化基本内质的同时,也表现出诸多的新特征。网络政治文化主体‘实与虚’的双重身份,形成过程的‘多元-无中心-互动’模式,决定了其独有的特征与影响。为此,有必要对其内涵、形成过程、特征及影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文化主权是一国在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 ,是维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力量。当前 ,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主权提出了新挑战。在文化日益开放和网络文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 ,民族国家既要积极参与文化开放和文化全球化 ,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张雨薇 《学理论》2014,(8):217-219
在我国高校教育的众多学科及组成部分中,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始终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尤其伴随着科技及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巨大影响导致高校艺术类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和特点,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习惯是保证教学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情感化教学的能力,也成为新时代高校艺术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文化,因为其自身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冲击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必须扬长避短,搭乘网络文化的便车,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晓晨 《学理论》2009,(6):58-59
网络文化凭借其开放性、兼容性、超时空性的特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辩证关系、与先进文化辩证关系、以及网络文化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就能深入理解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发挥的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作用、教化作用、提供和谐环境的作用以及塑造民族心理的作用,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别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宝 《理论探讨》2005,(3):125-126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新的文化范式确定和社会秩序的规范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现实与虚拟、烦琐与简便、前喻与后喻、天理与人欲等一系列的区别。正确地认识这一区别,有利于张扬具有民族个性的共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期,“偷菜”游戏正风行网络。有人因为玩偷菜游戏忘了工作,有人因此和父母、子女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对此,《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偷菜游戏正在催生和鼓励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小则影响个人生活作息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变化,它具有多元性、挑战性与创新性。网络文化无所不在,正在或极大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观念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也不可不注意网络文化存在的负面效应,在发展网络文化中特别注意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曾永丽 《学理论》2012,(14):174-175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极大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为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既创造了条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通过探讨网络文化的特征、产生的双重影响及其解决办法,使人们更好地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既给和谐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一方面,网络文化有力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信息时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和谐文化建设起了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必然与高校网络文化紧密相关。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兴起,高校教育一方面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冲击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并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网络文化可以区分为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两种文化在表现形式与影响方面略有不同,但是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网络文化语境下为大学文化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技术文化,在语言形式、价值观念上和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以至发生冲突,网络文化中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冲突也会时有发生。分析来看,存在方式不同、目标指向相异、依存基础有别,时代价值偏差等因素是造成二者冲突的根源所在。同时,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又各有长处,各取所长、融合发展是二者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学理论》2009,(15):148-149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不良现象的影响,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和谐、健康的青少年网络文化有助于构建健康、文明、充满活力、没有污染的网络文化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柯婷 《学理论》2015,(6):136-137
詹姆逊站在批判的角度,审视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点和表现,这对认识我国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具有相当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拓展了阵地,网络成为新兴而又即为重要的领域。运用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有利于我们辨析网络文化中所出现与后现代相吻合的特点,从而更全面地看待网络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秀敏  丁静 《学理论》2009,(31):102-103
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有逃避功能、攻击功能、替代功能、建设功能;其中前三种是消极的心理功能,后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功能。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化的建设功能,能够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网络心理教育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充分条件,应围绕心智模式、情绪管理、意志力、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殷鹤 《理论导刊》2020,(2):57-61,106
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理论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技术、文化、安全的重要论断与中国管网治网经验的融合。互联网传入中国20余年,党和政府通过思想引领、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之路,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不足。为此,要不断推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研判,消除治理的滞后性;总结国际治理经验教训,寻求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科技与人才双突破。  相似文献   

20.
童锡骏 《求知》2012,(10):32-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号角.开启了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必须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