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其社会融入和社会管理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目前,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不但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也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包括经济适应层面、社会适应层面和心理适应层面几层含义,我们要破除制度障碍、观念障碍和社会障碍等阻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近年来,仅成都市五城区流动人口日平均流量已达100多万人次,其中少数民族人员约占1%。从成都市的情况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的市民民族政策观念不强,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也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成员走出农牧区,进入我省城市务工或者经商,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人口为最多。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就业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政治权利无法行使等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市民化进程造成了严重阻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相关组织体系不完善,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市民化意愿不一、能力参差不齐等。我省应尽快建立城市民族工作一体化联动机制,加快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优化公共服务措施,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就业相关政策,积极培养和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认同、社区认同和市民认同,大力提高我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经历了历时性的发展,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得以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少数民族政治素养的不断提高,各民族成员将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进行民族政治参与和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没有取得所在城市户籍,但又生活在所在城市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非当地城市户籍的少数民族人口。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稳定宽松的市场秩序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前来务工、经商。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一方面为贵阳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在其生存、发展及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当前贵阳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及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各级党政部门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深入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在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幸福感,促进民族平等、消除民族歧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员进入我省城市务工或者经商。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就业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业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也加大了相关部门管理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促进我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少数民族人口13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9%,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40万人,主要分布在主城五区。2017年,昆明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8年被国家民委列为"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多年来,昆明城市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融荣与共、同心同行",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创新引领,从工作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入手,精心、精准、精致、精细推动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入诉讼程序的法律案件不断增多,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司法机关因司法资源有限,各方面准备不足,影响了《宪法》及其他法律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一权利在侦查、检察和审判的过程中的严格实施,并存在制度的、结构的和法律技术的严重缺陷。着力解决当前缺少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律人才、少数民族法律翻译职业化不足、少数民族法律翻译用语统一标准难等问题,亟待从制度、程序和组织上,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法律翻译、法律双语人才引入机制、法律翻译职业化的政策法律,建立起双语法律人才库的培养机制,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法律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敏 《理论月刊》2003,(12):90-91
改革开放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它既为城市及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仅就城市民族工作中最棘手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并给予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团结就是力量,同心创造奇迹.近年来,浙江作为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省、设有华东地区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省份,全省各级党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共同体意识,全面开展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持续擦亮民族工作"金名片",推动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顺市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安顺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较低,当地政府对本民族发展关注不够,在遇到困难时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利益受损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他人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并就安顺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发展存在民族文化的固守与坚持、特色民族经济的尴尬与欠缺、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单一、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日益突显其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农村人口一样大量进入城市寻求发展,这给城市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既有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稳定,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大局。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梳理和思考。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不具备城市户籍,但又在城市居住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它有别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和城市新进少数民族。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一般是指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4.
有230个姓氏的世界名城 从历史上看,丽江古城是个典型的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创家园的边城.据历史学家研究,在明代以前,云南人口以少数民族占大多数; 明朝实行军屯制度,大量汉族士兵携带家属来到云南,于是很多居住在平坝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汉族人口慢慢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云南原住民和汉族移民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明清两代,丽江也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吸纳着无数来到这里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移民,逐渐走向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参保比例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值,究其根本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社会保险权的认同是建立在满足自身民族特性的参保条件之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享有社会保险权的民族观念障碍、民族语言障碍以及民族制度障碍,强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保险利益表达,主张创建社会差序格局中的民族文化纽带,基于法定责任和商业义务共同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权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最有效工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马列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权利贫困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权利贫困、社会权利贫困、文化权利贫困、政治权利贫困问题,认为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问题不能纳入到政治框架中去理解,而是一种伴随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密切,权利贫困问题的产生与制度性社会排斥以及自身能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互嵌”备受关注。南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各民族间语言文字交流困难,造成南疆社会和主流社会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区隔较为明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南疆来说意义重大。“全方位嵌入”中强调经济互嵌,说明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离不开经济动力的支持。南疆地区大力发展产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大量流动人口到南疆创业、就业,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利益的联结下积极进行社会互动,突破血缘、亲缘,密切接触、沟通、交流,在社会、文化、心理各方面逐渐开始嵌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南疆民族互嵌式社会。  相似文献   

19.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普学旺 《今日民族》2021,(11):49-52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硕果.云南自古就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云南各民族先民就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由于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在族源上具有诸多渊源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一直未曾中断,中原王朝也很早就关注对云南的经营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