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初次审议,我国迎来了民法典编纂的新高潮。虽然我国民法典将努力延续民事部门法的立法传统,但依然要面对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便协调民法典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民法总则(草案)》公布的背景下,民法典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从民法典总则到民法典分则再到整个私法,民事权利要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民事权利要素的讨论通常隐藏在民事权利本质论之中。一方面,民法典总则作为民法典乃至整个私法的"公因式",以民事权利要素为体系基础;另一方面,民法典分则以典型民事权利为基础,要求高度独立性和体系完整性,分则是民事权利要素分化的结果,同时构成了流动性私权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景一片大好。继承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民法典之中,也面临着修订。要想编纂出高质量的民法典,继承编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坚持习惯调研,把握好继承法和社会经济总体发展、个人财富增加以及与民法典其他各编的相互关系,对遗产、遗嘱和继承的具体制度和重要条款进行完善,更好地发挥继承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但是制定民法典的要求和努力一直就有,从195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到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讨论稿)》,民法典总则和分则草案近百。对历次民法典草案流产的原因,论者见仁见智;可以肯定的是,民法典不是坚船利炮的技术,没有现实生活作根基,没有相应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作保障,任何创制的努力注定不会成功。现在,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似乎真正到了必须创制民法典的关口。决策层和法学界都在积极动作,民法学界的重要活动都以制定民法典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部门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而我国现行民法的立法状况却相对落后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被提到议事日程。制定出一部完整科学的民法典 ,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快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典是一国民法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至今尚未制定民法典 ,但制定民法典已被立法机关提上立法日程 ,并且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法国民法典以其通俗易懂著称于世 ,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流传后世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具有什么品格 ,值得深思。我们认为 ,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符合现代民法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贴近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与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未来中国民法典只有实现此品格 ,才能立于世界民法之林 ,成为 2 1世纪民法典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志自由 ,它应体现在民法内容中而非民法典体例上 ;民法典的体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本土法律传统和法律内在的逻辑性 ;我国民法典的体例应为总则、人身关系法、继承法、物权法、债法五部分按序排列构成 ;人格权不应单独成编 ,而应与亲属法组成人身关系法 ;侵权行为法不应从债法中分离。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法典继承法编修改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值此我国民法典草案正在热烈讨论之际 ,针对其中继承法编的修改 ,笔者建议从三个途径入手 :第一、审视继承法现有原则和规定 ,对其本身的缺陷加以完善 ;第二、比较外国继承法 ,设立在他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收效的制度 ;第三、结合新的社会现象 ,对因此新出现的继承法律问题 ,提出立法要求。本文从以上三个角度解析我国继承法的缺陷 ,对新的民法典草案继承法编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同时分析说明了其立法理由。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民法典应否设立债法总则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各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债法总则作为统帅债法规则并指导债法适用的总纲,应当为我国民法典所确立。这既是债法总则的功能使然,也是由风险社会中的民法定位决定的,而且还是我国民法典借鉴域外同类立法经验的理性选择。我国未来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努力修正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及《侵权责任法》总则之间的关系,使后两者适应债法总则存在及适用之需要而做相应的修剪与调整。在我国民法典之债法篇的具体安排上,应当将债法总则作为单独的一章列于债法篇之首,并依次规定各种具体债。  相似文献   

9.
自助行为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一种私力救济行为。自助行为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我国目前的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对自助行为没有设明文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借鉴国外有关自助行为的立法和我国目前各民法典草案中有关自助行为的规定。至于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在总则中设立“权利保护”一章规制自助行为,以建构体现现代民法精神的自助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民法典总则的功能及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民法 (草案 )总则编至少存在六处缺失。在对各国民法典总则进行比较法研究之后 ,我国的民法典总则编应当在坚持德国式民法总则的基础上 ,顺应社会发展对其有所突破 ,构建一个“主体—客体—行为—责任”四位一体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民法文化的逐渐生成孕育了对民法典的强烈需求。民法典为市民社会抵抗公权力不当侵入提供有力的武器。中国民法典当在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的前提下。虑及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在私主体权利本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为中国民法典遴选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在民法典的总则编确认私主体权利本位性的私法自治原则,这是在民法典中实现自由价值的逻辑必然。以私主体权利本位兼顾社会的价值取向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是进化的理性的必然。中国民法典可由总则、权利、权利的保护三编构成,如此规定,不仅民法典层次清楚,逻辑了然,且与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特别契合。  相似文献   

13.
The theory of juristic acts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Code,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legal norms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Code of PR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juristic acts, this paper gave a detailed review of all the legal norms about juristic acts in the new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Code of PRC.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PRC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definition of juristic act, the basic values behind i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tention, and the validity system of juristic a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is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Code still needs second consideration or perfection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erminology, the effect of persons with limited capacity of juristic acts, the rules about the error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tention, the adoption of rules aboutunilateral false declaration of inten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validity system of invalid juristic acts etc.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ncrete and practical perfection plans, looking forward to be usefu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the codification of other parts of the civil law.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体系化是其内在要求 ,我国民法典应体现人类社会开放性与稳定性特点 ,应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为此 ,民法体系应构建如下 :总则篇 ,人身权篇、财产权篇、侵权责任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篇。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是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作用的"场"。民事诉讼法不仅具有保障民事实体法实现之功能,而且具有内在独立之价值。两者在举证责任、当事人等制度上存在着相互交融,民事实体法在法律拟制、诉前禁令上填补诉讼法的真空。对两者在合同案件管辖、个人合伙的诉讼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应当根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各国纷纷制定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掀起了制定民法典的浪潮。然而,在论及制定颁布民法典的原因时,多数学者往往忽视法律的统一这一因素对其的影响。实际上,从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制定颁布民法典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来看,都是基于对已有分散的法律进行统一的需要。基于同样的原因,英美法系的国家也制定颁布了民事单行法。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s been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Punishing Payment to Damage should be put into the Civil Law Code of China in the futur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nishing Payment to Damage conflicts to the Compensation Principles. From the angle of origin of the Compensation Principl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at it should be restricted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Thus we should break the monopoly of public law to punishment, and reserve the space to it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the Punishing Payment to Damage, the civi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full of diversity and manifold, and the happen of damage could be decreased. Putting the Punishing Payment to Damage into the Civil Law Code of China in the future is not only legitimate but also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法律,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同时又符合本国的国情。我国的《公务员法》,在总结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成果,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特点和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法律系统化的传统,其表现为形式上的合理性,内容上储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由、平等为其基本要素,并以此规制着人类的社会秩序。中国一向缺乏私法传统,而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使民法典的制定成为客观上的需求。面对民法价值模式的变迁,确定我们的民法价值观的选择,以实现中国民法典目的和理想。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的编纂引起了学者和立法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在其结构设计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笔墨.在尊重现有学说的基础上,重整既有法律,进行不同程度的吸收和改造,是我国未来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在“总——分”结构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先人后物”的立场,以权利为主线,结合既有立法和学说观点进行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形成六编制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