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GDP数据中内含政绩玄机,中国GDP增长速度的神奇是因"投资——负债"而拉动的,但是这种借款性质的"行政性投资"一旦疯狂,必然导致货币的扩强及流动性倾泻。尽管中央已经提出"不要以GDP来论英雄",但GDP数据的发布,在我国仍然有着寻乎异常的政治意蕴,其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发布的内容乃至形式都与任何一国不同。这里,存在着上下左右之间的心照不宣。你看,每年公布上一年度的GDP数据时,统计局的官员在聚光灯的照耀下闪亮登场,中外新闻记者们齐刷刷地举起长枪短炮对准发布  相似文献   

2.
王淑军  秦秋 《民主》2004,(10):48-48
作为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仅仅是长长的一串数字,更是国家建设的后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1986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而今年则将迈向12万亿元新台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对GDP的认识更加  相似文献   

3.
潘燕 《瞭望》2022,(10)
惊蛰春暖,又到全国两会时间.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GDP总量114万亿元.这一数字约合17.7万亿美元,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18%;当年GDP同比增速8.1%,中国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 数字是对一年发展实绩的朴素诠释,也标注出当下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坐标位置,其与政府工作报...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好的。20年之后,中国GDP可以赶上美国的GDP,再过25年,中国人均GDP将赶上美国。投资高是优势后发也是优势以后中国会怎样发展呢?我认为,从长期来讲,还是要看资本投入,当然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首先,资本投入的高低主要看储蓄率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9,(18):13-13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字。根据当日发布的数字,一季度GDP增幅为6.1%。尽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率最低的数据,但是,面对全球经济一片惨淡,与各国经济大都是负增长来对比,这样的增长幅度仍然是全球最高的。此外,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度非常稳定,一季度同比增长15%。目前,信贷、货币发行量、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34)
<正> 8月16日,日本内阁府发表了第二季度GDP增长统计速报。而在数字公布的前几天,几乎全球媒体都将报道重点聚焦到了中国和日本谁是"第二"问题上。根据日本的统计,按美元计算,二季度日本的GDP约为1.2883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则达1.339万亿美元。虽然这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对金砖国家、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目共睹。回顾一下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有益。有几个数字值得回味。在35年前,198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大体上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到了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的2倍半。目前,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韩国、东盟、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亚五国GDP的总和,如果加上西亚地区的话,中国的GDP大体已经达到亚洲GDP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是其在认识与把握全球大数据加速发展大势、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总结与升华中国数字生产力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是数字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体系是数字生产力的关键依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数字生产力的价值旨归,打造良好数字生态系统是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深厚的人民情怀、宏阔的战略视野、深邃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中国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21,260(10):52-56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其发展态势愈发强劲,规模与日俱增,已然成为缓解全球经济压力、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驱动。数字经济和数字全球化正在深刻演进,具体表现在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化扩大再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竞争优势等方面。数字全球化面临诸多新挑战,国际数字鸿沟制约发展、数字产业化基础存在薄弱项、产业数字化进程遇困受阻等都不同程度地迟滞了数字全球化步伐。为做好数字全球化新挑战与新机遇应对,国家数字化战略政策着力点应聚焦在融入数字全球化价值链,推进数字产业化基础高级化,抓住产业数字化主线等方面,落实好分阶段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宏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发现、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并积极应对,采取解决措施是道路自信的重要内容。提升党和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心面临一些挑战:中国道路的形象模糊,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道路评价的标准不够明晰,其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凸显;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可以极大提升道路自信。应对的对策有:推进道路理论的大众化;明确评价道路的基本理论工具——唯物史观;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的特征会对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还缺乏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和呈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的数据,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影响城镇青少年成长的邻里效应:单位社区的集体社会化程度高于街坊型社区;商品房社区的社会控制水平高于街坊型社区;这些会导致青少年在自我教育期望和同伴上进程度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社区情境属性,对理解和推动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9)
<正> 眼下,不管是公众对房价涨跌指数变化,还是地方GDP核算数据之和大于全国的疑问,人口数据打架之类,等等,统计机构一时被推到了社会关注焦点的风口浪尖。这一方面标志着社会公众对数据、对统计的敏感和重视,其直接表现就是对数据对统计质疑,甚至批评。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显示了统计专业与社会公众存在的一些隔膜、矛盾。  相似文献   

13.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4.
颜玉霞 《求知》2013,(5):54-55
我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国经济保增长、保稳定和促就业的完成。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重要地位之间的极度不匹配将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专家学者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宾 《理论探讨》2024,(2):156-160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能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推手,数字中国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更广阔的金融创新空间,可从信用体系、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数字中国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4,(6):46-46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必然会面临重大调整。否则,经济运行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投资带动需求增长的势头会继续存在。但消费对需求增长的带动效应会进一步减弱,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字贸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美国和欧盟是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核心引领者。但由于二者在数字产业竞争力、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对于数字贸易治理方面的利益诉求存在严重分歧。通过对比美欧差异化的主张,分析其矛盾焦点及背后成因,着力于回答好3个关键性议题,即"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据存储本地化"和"个人隐私保护",并尝试把握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内需“托举”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不仅是外需放缓背景下保增长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国内突发性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GDP 达20.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在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来之不易,但第三季度9%的 GDP 增速,已相较于第二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低季度增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个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时与纽约市长座谈,面对中国官员们连珠炮式的诸如纽约市的GDP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纽约的社会治安状况及犯罪率等问题,纽约市长的回答是,这些具体数字我不清楚,你们可以去问统计局或警察局。中国的官员们对此回答大惑不解,就打破砂罐问到底,“那你管什么”?“我的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已经见顶,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会出现GDP季度增速跌破9%的次萧条局面,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振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