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各类通俗文化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之时,法律文化的研究,却长期沉默失语。其中重要原因是,法学界对“法律文化”概念的把握存有失误,由此造成相关研究不能解释当代各种法文化现象,研究陷入迷途。法律文化就是指制约人们选择与法律相关行为的那个观念体系。从这个概念内涵出发,则易于探寻法律文化的结构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日益显著。结构、实体和文化作为构成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体现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领域,结构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宏观构造、实体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微观组合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而文化则通过对结构和实体施加作用,间接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律文化概念在国内外法学界的不同构建模式作为特定学术个案,通过相关学术史考察,呈现背后的法学方法意蕴。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的变迁历程,然后指出国内学者对于法律文化概念构建的视角、意义、局限,最后指出对法律文化概念进行精确的概念构建并不现实,将法律文化概念作为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也缺乏足够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论法制的法律文化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本位法律文化必然导致人治,是走向法制社会的重要障碍。因此,培育权利本位法律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法律结构的界定不同决定了我们法治建设的发展模式的不同。从法律结构角度进行考查,我国的历史上形成的乡土社会是一种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律二元结构,我们应该在法律二元结构模式下进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怎样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法律文化的移植,融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一直是构建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课题.承认并改造传统法律文化的有益成分以顺应时势,吸收借鉴外来法律文化的先进部分为我所用是我们在继承和移植问题上的应有态度.在借鉴外来法律文化时要注意:移植而来的法律文化要符合本民族的发展特质;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移植法律部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在移植内容上应更为宽泛.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依凭历史理性,可以划分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前者应当发扬,而后者则应剔除。中国法律文化应摒弃其潜藏的诸如专制主义、民粹主义等文化传统元素,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光大,而不是深陷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梁治平法律文化论式的错误解读,从而为回到当下的中国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风格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智 《工会论坛》2004,10(5):100-101
作为法律的载体 ,法律语言必须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述法的内容。由其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所决定 ,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 ,法律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即准确、庄重、严谨、平实。而这些特点又是在确切与模糊、庄重文雅与平易通俗、繁复周密与简洁明快、规范质朴与艺术审美等对立统一体中辩证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论晋商法律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崇重商业、诚实信用、任人唯贤、实行人身股、重视商业信息的运用等法律文化特点,对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冲突。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我国当代法律文化现代的历史进程,指出三个方面的不协调表现,分析了影响和制约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五个因素,并建议通过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律移植“本土化”、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法制宣传教育实效化这五条途径来实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近期有人主张用法律意识概念取代法律文化,这似乎有点儿意味着法律文化一说要销声匿迹。其实,法律文化论只是从某种角度研究法律现象的方法。法律文化是一种体系,有其结构、历史和影响。正如“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形容的一样,美是客观存在的,法律文化亦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从中得出我国法制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现阶段各方面法制现象中的偏轨行为,并从我们自身存在的历史因素上作了分析。俗话说:“以史为鉴,可能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因此,本文主张对中国历史的法律理念作一分析,能为我们指明一点方向,西方社会法制观念和原则的长处则会成为我们借鉴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嵌入在文化之中而发挥其社会控制的作用,法律人类学亦是在此脉络之下而展开其具体的研究。作为文化的法律因此而成为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目标和归宿。从方法上强调一种微观观察到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及基于地方性知识的浓描的文化解释,另外还有作为西方殖民之后的一种法律的去西方中心观的自觉,如此而把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视野真正拉回到一种活态法律的问题意识中去,人类学的法律研究在今天变得不仅必要且及时。  相似文献   

16.
把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当作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进行研究是逻辑思维的错位。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定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法律规范是一个整备的体系,其逻辑结构具有立法体系化表达的方法论意义,但并不直接适用于案件裁判。法律规定是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其逻辑结构兼具立法表达和司法运行双重意义,且可直接适用于案件裁判。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由预设条件、行为指向和法律效果三要素构成,一般通过几个法条结合进行表达。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表现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静态的逻辑结构是法律规定在立法层面的存在形态,发挥着法律规定的指引功能;动态的逻辑结构是法律规定在司法层面的运行形态,发挥着法律规定的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弗里德曼"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法律文化的学者打开了一个视域上的新窗口,但此概念也招致了不同层面上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些质疑与批判从根本上看是对弗里德曼"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所面临的方法论困境的呈现。一方面,旨在考察诸如观念、态度、价值模式等因素在形塑法律制度上的功用时,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概念只是一种"理想类型",其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不尽使人满意;另一方面,作为实证化研究方法的"法律文化"概念又面临价值性功用上的危机,其在满足法社会科学"用法律改良社会"的理想方面以及解释多元性法律文化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各种法律文化类型的生成,受到了地理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民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和宗教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法律文化在各自不同的背景下分别发展的历史到19、20世纪宣告结束,随着西方法律文化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及殖民扩张,非西方地区的法律文化遭受了历史性的冲击,传统社会中的法律文化格局已不复存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法律文化逐渐趋向于以西方为范式的现代型法制。当今世界,全球性法律重构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维护多元的法律文化或者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将是法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人类学发展的逻辑规律直接以文化理论的运动为内在驱动力,文化理论建构的方向引导着法律人类学所关注重点的变化;同时,法律人类学由进化论的文化视角,经功能主义文化观再转向文化的法律多元,最终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法律文化建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奥托曼帝国迫于西方的压力,加上帝国内部的腐朽,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奥托曼法律的固有传统;其次,对改革所依据的历史背景与改革进程做了分析;第三,文章就法律改革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最后,文章就奥托曼土耳其移植外国法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