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人彩照     
《正气》2001,(1)
张满元:富裕村中“穷”支书  碱滩坪村在兴县甚至在贺家会乡都算不上大村,然而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满元勤政廉洁、兴村为民的事却在兴县广为流传。  57岁的张满元,从 1976年入党后,一直担任碱滩坪村党支书记。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不贪吃、不多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多年来,来客下乡,他从没有吃过一顿陪客饭,抽过集体的一包烟;到城里出差,常常是步行 20多里,尽量找便车,万不得已才坐班车;就是到乡政府开会,他也没有用公款上过一次饭店。 1996年,儿媳不幸去世,不久后儿子也因打井挫伤…  相似文献   

2.
奇才中的带色隐患张天成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铜锣寨后村,父母是卖菜的,家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却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张天成很聪明,虽不太爱说话,但遇事时鬼点子特多。在学校,张天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前3名。从小学到高中,他只有一件事让父母烦恼,并因此被父母吊起来暴打过一顿。有女孩找上门来,说怀上了张天成的孩子!女孩说天成又和别的女孩好上了,她不想活了。父母苦求加花钱终于摆平了此事。事后,张天成被父母打得死去活来,他却没哭一声,也没认一句错。父母便断言:“你小子早晚要栽在色字头上!”也算一奇,张天成从初一到高中,日记上已…  相似文献   

3.
农民计大伯与退休小学女教师魏华是再婚夫妻,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近年来,计大伯因为年纪渐长失去了稳定收入,魏华便离开计大伯,和自己儿子一起生活,并对他不闻不问。无奈下,计大伯把魏华告到法院,要求她对自己履行扶养义务。法庭上,计大伯说,魏华身体一直很  相似文献   

4.
一名村干部的儿媳想生育二胎,但还不够生育间隔年限,提着东西上门请求木里县茶布朗镇计生专干陈厚强手下留情,被他顶了回去,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罚;他的一个亲戚因结扎手术失败意外怀孕,想生下孩子,经他再三做思想工作,最后只好引产后又重新做了手术。  相似文献   

5.
正李先生与魏女士结婚后按揭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因魏女士是外地人没有北京市户口,房产证上只有李先生的名字。现在李先生要求离婚,魏女士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确认自己对房屋的共有产权。在法庭上,李先生说,房屋首付款是他父母出资的,该房屋登记在他名下,是对他个人的赠与。魏女士说,买房的首付款是由李先生父母支付的,  相似文献   

6.
初到伦敦,因为人生地不熟和语言问题,洋儿媳说给我们请一部出租车接送我们并兼向导。车篷子古典,车身坐两人也舒适,但却是人力脚踏,车主是壮实的小伙子。他戴着礼帽,很有风度地请我和夫人上车,让我惊奇的是,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7.
见过他的人都说:伍斌是不幸的,刚刚出生20多天,就因患急性脑瘤导致全身瘫痪;但了解他的人却说:伍斌是幸运的,有一对慈祥的父母42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让他在这个家里生活得很幸福。这对伟大的夫妻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团园十二连退休职工伍祥付夫妇。  相似文献   

8.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11,(11):43-45
我一直跟着妈妈长大的,20多年从未看到过爸爸妈妈之间红过脸,吵过架,他们是模范夫妻。 “跟着妈妈长大的”,有什么了不起,还用着说?可是在战争年代“跟着妈妈长大的”孩子是少数,多数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寄养在老乡家里。哥哥海渊就是这样,他生在战争残酷的1942年初,刚过满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妈妈将他放在老乡家,穿过封锁线,到后方山西兴县。  相似文献   

9.
此房在租     
/一/ 老陈在南市的那处住房,两室一厅70平方米.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老陈一家三口搬到了孩子姥姥家住,这处住房便闲置起来.妻子陆老师主张出租,老陈没同意:除了对老房有感情之外,他不想承受"收租人"的角色.夫妻二人都是高校老师,骨子里挺清高的.妻子说孩子上高中后,补课费高了.还说,在父母家住总不能太节省,开支越来越多.老陈...  相似文献   

10.
七年前,王春华家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家人乐开了花。不过还没高兴多久,大女儿萍萍的前额就长了一个瘤子。到了一岁的时候.瘤子几乎覆盖了孩子的整个面部。医生诊断说.瘤子里全是脑液,一旦瘤子破裂,孩子将危在旦夕。要想治好,必须马上做手术。可那时王春华刚下岗,妻子也一直没有工作,数万元的医疗费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夫妻二人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11.
淑环 《党建文汇》2002,(16):24-24
广东乐昌棉纺一厂职工罗幼凤近80岁的丈夫刘伟椒说,罗幼凤原是童养媳,2岁时被父母卖到刘家,生活一直异常艰难。1944年的时候在当地党组织的引导下当上农会主席和民兵队长,解放后又到华南团校学习,此后还当过区委副书记,一直到退休她都没有离开过党组织。  相似文献   

12.
基辛格堪称上世纪的谈判大师。据说,有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中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3.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早有姻缘,我们老两口同两亲家(儿媳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都同时退休到同一地方过退休生活。他俩是退休工人,到青白江区儿女身边度晚年。我们四人常聚会,一见面往往就谈党事、国事、家务事,很是投入很是亲热.但是,只要一谈到组织关系方面的事,我们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退休了挨在儿女身边,可这组织关系又在异地,随人转来吧,又没有哪家接手——这里老协中的老党员们都是到时回原单位过  相似文献   

14.
在农二师二十一团一连,提起陈玉亮和刘秀凤夫妻,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可是致富路上的模范夫妻。"陈玉亮家庭是一个祖孙三代的五口之家,父母现在都已80多岁了,但他们的身体却始终是那么健康,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夫妻对老人的无限关爱。虽然老两口年事已高,但为了子女们他们依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农忙时,帮助打理菜园,打理门庭。  相似文献   

15.
职场寓言     
《党建文汇》2014,(2):59-59
【夫妻】夫妇逛商场,套子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一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了。他说的是:“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有一位96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大家都感叹老人有福气,摊上了一个好儿媳。王凤仙就是人们口中的好儿媳,王凤仙今年57岁,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结婚以来,她从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争吵,虽然公  相似文献   

17.
选择     
表弟高考分数下来,还不错,上了一本,中等偏上的学校都还可以选选。要填志愿了。爸妈也这几天也开始干着急,既想帮孩子动手填写,又害怕没有照顾孩子的想法。于是他父母不断问他,你到底想上什么专业,他回答"不知道";再问他,毕业后想做什么工作,他回答"还没想过"。原来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埋头苦读语数外、理化生之  相似文献   

18.
少年的夫妻老来的伴儿。从青葱年少到入暮夕阳,夫妻能一直相伴到老是所有人眼中最浪漫的事。但是,“老伴儿”在最初却不是指配偶。“老伴儿”这个词起源于明朝。明宪宗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  相似文献   

19.
“来,认认我们的老祖宗。” 中南海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的忙碌。每年总有些时日和父母的分离,更属司空见惯。 从到毛泽东身边至1962年的10余年间,毛泽东对田家英十分信任与重视,亲点他起草重要文件,出巡带着他,调查指派他、大事托付他。因此田家英没有多少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次,毛泽东出于关心,对田家英说:“出差时带上你的爱人一起走吧。”田家英回答道:“我可带不动她。”毛泽东不明其意,问了身边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3,(6):30-31
提起张淑珍,津南区八里台镇刘家沟村的村民们都会为这个“80后”好儿媳竖起大拇指。2004年2月,张淑珍嫁到刘家沟村家境殷实、生活宽裕的陈俊穆家。张淑珍在娘家时是姊妹三人中的老大,从小就很懂事,对父母也很孝顺。结婚后,她对丈夫说:“我们已经是大人了,现在父母年纪都大了,做晚辈的应该想法儿让他们享享清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