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蔚蓝 《人民公安》2006,(11):49-49
“南京长江大桥也算是中国文化遗产,就是不通车船,放着看也别拆啊!”专家们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来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在辩论南京长江大桥是否应该炸掉时,一位反方的言论,再次显示南京长江大桥承载了太多与交通运输无关的内涵。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遇到大难题!人民币纸币上印  相似文献   

2.
22层98米高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使用仅7年,但政府决定将其爆破拆除,在原地新建一座250米的高楼。该医院总造价3776.70万元。此事引起各方关注和热议。有市民认为用了7年就炸掉非常浪费。而规划局有关人士称炸掉大楼政府并不吃亏。  相似文献   

3.
月球奥秘     
<正>“离奇”的身世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人类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月球也是如此,月球从何而来,成为人类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关于月球的形成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观点: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是分裂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0-90
2006年12月,美国宇航局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勘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美宇航局称,将加快进度建设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5.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与长江航运罗鹤文长江是我国横穿东西的最长黄金水道,是西南地区物资出海的通道,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长江流域和航运十分重视,在兴建葛洲坝时,明调指出:建坝要以航运为主,若要碍航,宁可炸掉。葛洲坝船闸十余年运行经...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月球探测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还将有助于中国参与月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中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聚焦世界     
《小康》2017,(12)
<正>《华盛顿邮报》贝索斯太空野心:让Blue Origin提供月球快递服务如今距离人类上次踏足月球表面已经过去了40多年时间,多家太空商业公司都希望利用此番美国宇航局(以下简称"NASA")重返月球的兴趣抓住发展机遇。这些公司各自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而他们的终极目标则是在月球建立人类的永久基地。而且,商业领域对月球的兴趣还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主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5,(6)
天文学家在一次月全食过程中拍摄的第一幅月球大气层详细的照片表明,月球大气层与月球表面的距离是原先料想的近两倍,这一发现使天文学家们大吃一惊。波士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推翻了现有的关于月球上空超薄大气层起源的两种理论,他们认为月球大气层是阳光粒子撞击月球表面后产生的原子蒸发形成的。波士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杰弗里·鲍姆加德  相似文献   

12.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4.
9月3日,“智能1号”撞向月球,月表尘埃溅出20多米高的蝶形双翼,宣告人类第二轮探月热潮来临。探月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太空早就是国家间实力的角力场。人类的第一轮探月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也在太空较劲。那时,苏联共发射了32个月球探测器,美国虽然只发了21个,但终因率先登上月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探月热大为消退。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探月欲望再一次被点燃。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球找水;中、俄、日、印度和欧洲也都制订了…  相似文献   

15.
爆炸终于没有发生□朱文熙李淞一1997年8月29日,重庆火车站,烈日炙烤,热浪灼人。“妈的,不让我活,就让你们跟我一起上西天,我要把这里的一切都炸掉……”上午10时40分,路锦食店内,一个三十多岁、身高180米、腰大膀圆的壮汉,酒气冲天气势汹汹,把...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4,(1)
在人类自已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宇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1):84-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11月宣布,我国第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已完成,科学目标、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未来3至5年内,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2016,(5):4
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9.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3):44-45
当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月球就遮住了太阳光,从地球上看,太阳也就缺掉了一块,甚至全部看不见,这就是日食。目全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种,即太阳全部被月球遮掩。能看见日全食的地方叫日全食带,日全食带极其狭窄,也就是说,每次日全食世界上仅有很少地区能够看见。  相似文献   

20.
今天可以这么说,如果用一颗炸弹把联想的硬件、住房、大楼炸掉,你只要保留柳传志这样一支队伍,我想不出几年他可以搞出第二个联想,这就是企业家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