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鲍鹏山 《各界》2011,(5):3-3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的陆虞候;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的鲁智深。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那一天鲁智深为他的泼皮粉丝们表演禅杖,林冲正好陪夫人去岳庙上香,途经菜园,见鲁智深一根禅杖,端的使得好,便跳过围墙相见,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的职业军人落草为寇,各有不同的路径.后期的呼延灼、徐宁、关胜、孙立等人是在宋江的极力招揽下,半推半就.前期几位武官中,杨志落草的原因和家破人亡的林冲、抱打不平的鲁智深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划清与贼寇的界限,甭说泄漏国家机密的宋江没法和他比,就是鲁达、武松这些公人,对国家的忠贞都不如他.  相似文献   

3.
春节期间和元宵节,山东、四川、湖北、广东等省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电视连续集《鲁智深》。在我国,把古典文学名著搬上电视屏幕,山东电视台可算是第一家。前不久,当我走进这个电视台的摄影棚,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准备下雪!”“林冲,出来!”随着导演的喊声,双眉紧锁,英俊威武的“林冲”从王家酒店走了出来。“快下雪!”站在高凳上两名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陈仓 《各界》2008,(12):2
王伦是梁山"匪业"集团的第一任老板,林冲火并王伦是梁山"匪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般论者仅仅从王伦的才具、林冲的尴尬处境和晁盖七人聚义冲突等微观层面看问题,流于肤浅.从梁山"匪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看,从林冲落草到"七星聚义"的新阶段,王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梁山集团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形容林冲的形象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豹头环眼",是多么凶狠威严的一种表情啊.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出场时,形容张飞的话就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不过貌似张飞的林冲,却"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手里边还拿着一把纸折扇子.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特权感知是认识官场特权现象的特殊视角。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于官场特权现象感知强烈,具体表现为:特权思想严重、特权行为多样、特权关系复杂、特权危害严重。特权现象具有寄生性、虚假性、垄断性、不平等性和扩张性等本质属性,在官场中呈现出特权群体广泛、"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特权现象明显、制度性特权明显的特征。调查对象认为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的不足是滋生特权的关键因素,他们认同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强化监督等治理措施,并对中央开展特权治理充满期待,但对治理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龚令民 《党政论坛》2011,(16):59-59
因为在延安府替卖曲儿的金翠莲父女讨还公道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智深先是投了五台山,把五台山闹得鸡飞狗跳之后,又被智真长老转荐到了东京的大相国寺。鲁智深的到来给大柑国寺的管理层们出了一道难题。一面是鲁智深那些伤痕累累的前科,  相似文献   

8.
孙韵 《学理论》2010,(19):194-196
官场小说是当下文坛的一朵奇葩。从内容来说,主要分为反腐小说、文人官场小说和乡土官场小说三类。官场小说的兴起,主要有社会现实的需要、大众文化的推动和知识分子的反思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沧州铁狮     
吴象 《瞭望》1995,(48)
位于环渤海区冀鲁两省交界、扼京沪铁路要冲的沧州,是个拥有30多万人口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整个辖区包括17个县、区,630万人,总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春秋属齐,战国属燕,西汉高帝五年(公元202年)开始置县,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改称沧州,距今已经1477年了.但沧州闻名遐迩,与其说是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不如归功于《水浒传》.林冲发配沧州,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的悲壮故事,使林冲成为家喻户晓的梁山英雄,沧州也就随之广为人知了.其实,沧州还有更值得称道的去处.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什么时候官场兴起了一股"大排大比"的话风,一些领导讲话报告如没有几个排比句,便顿感逊色,而用上几个,则似乎身价倍增。这里,就有最近某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两位领导的讲话为证,请看看他们对排比句的应用熟练到了何等地步:市委书记:"调动一切积极因  相似文献   

11.
因为在延安府替卖曲儿的金翠莲父女讨还公道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智深先是投了五台山,把五台山闹得鸡飞狗跳之后,又被智真长老转荐到了东京的大相国寺。鲁智深的到来给大相国寺的管  相似文献   

12.
平白 《瞭望》1998,(43)
牛二在东京天汉州桥耍横,着杨志“防卫过当”,一刀砍了——虽说落了个充军发配,也叫人扬眉吐气。高衙内欺辱林冲的老婆,林冲“防卫”也不敢,更不用说“过当”。气汹汹赶了去,一看是衙内,“先自手软了”,顾着“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该出手时不出手,结果被害得家破...  相似文献   

13.
“作秀”,表演是也。这里所说的“作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秀”,而是讲的政界中的“官场秀”。 “宫场秀”,就是善于、精于在宫场里表演。这种“官场秀”,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 比如,抓这“工程”那“工程”,办这“会”那“会”,搞这“节”那  相似文献   

14.
在<水浒传>里,水泊梁山以"替天行道"为"形象广告",以"四海之内皆兄弟"为"招聘广告",团伙内部不分贵贱,兄友弟恭,大家称兄道弟,情同手足,熟人之间、圈子内部温情脉脉,疑似奉行天理、人情中的仁义慈爱准则.换了陌生人,梁山好汉们则变成心狠手辣,毫无人道的冷血动物. 王伦担任梁山"一把手"的时候,立下一个拿人头做"投名状"的恶法.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要求林冲拿一个人头来当见面礼.  相似文献   

15.
夜雨 《各界》2008,(3):2
梁山泊上的众好汉,如果也像现在一样建立人事档案的话,在婚姻状况一栏中填未婚的为数不少.不少好汉奉行独身主义,像鲁智深、武松、李逵、晁盖、公孙胜、吴用等好多人.都说如今处男难觅,梁山泊上却是随手一抓一大把.……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初德、奥、俄等国,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和德国的哲学家阿芬那留斯.由于他们声称要对经验进行“批判”的研究,所以马赫主义又叫经验批判主义.他们对经验的“批判”,就是要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他们的所谓经验不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感性知识,而是把经验理解为世界唯一  相似文献   

17.
周末晚上聊天,谈起北京某县机关干部下基层,要乡村干部让他们吃"敲门饭",就是工作到哪儿就在哪儿吃饭,碰上什么就吃什么的话题.有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拇指连称"好!新鲜事"! 吃"敲门饭"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在编写某市军事志的时候,见到一份材料里就记载着,解放初期的干部下乡都是吃"敲门饭".当时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事先不把招呼打,饭时碰啥就吃啥,加双筷子加个碗,不是一家胜一家."采访一些老人,他们都记得:"那时候,老百姓管干部吃饭是件光  相似文献   

18.
蒙上欺下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5,(12):39-40
古今弄虚作假的事情甚多,撮其要者,不 外是蒙与骗。就人事而言,为了想得到的东西, 为了保住既得的利益,为了赢得上司赏识,为 了笼络下级的拥戴,惟有使出蒙上欺下的手 段。这往往是一些官员混迹官场,得以升迁的 不二法门。他们口口声声对领导负责,为人民 服务,实际上他们是既蒙领导又欺群众。可话 又说回来,有时候又不能完全说他们品质有问 题,官场的规则常常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不 然就无法“生存”,甚至想做好事也做不了。但 此种蒙上欺下成为官场流弊,并成不可遏止之 势,却十分危险。上下其手,效尤者众,这是非 常可怕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领导到下边搞 调查研究,这本来是下属该极力促成的事。可 下边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计,总不免要玩一些 糊弄和蒙骗的伎俩,使领导们想了解的情况走 样打折,使调查研究走入歧途,以至得出与事 实完全相反的结论甚至最终影响到决策。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官场存在一种突出的逆淘汰现象,不仅致使德才兼备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更迫使"新官""清官"为保生存或晋升而屈从潜规则,造成"劣官驱逐良官"的恶性官场生态。科层失灵是官场逆淘汰酿造发生的组织基础与制度逻辑,它主要表现为支撑选人用人科学化的四大关键机制发生系统性障碍,即"命令机制不统""评价机制不实""激励机制不正"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强"。"关系"从积极、消极两个面向内嵌于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并强势介入到科层制的选人、用人过程中。作为中介机制,"关系"裹挟酿造了机制异变,引发科层失灵,进而导致逆淘汰现象频发。在中国的党政体系之下,治理官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使命,执政党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政治手段和积极领导法治建设来规制关系主义,努力重建官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以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场"圈子文化",它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又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对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和管党治党不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三是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四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