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凤 《求索》2010,(6):220-223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既是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也堪称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家,其读者反应理论是实用主义思想在文学思想中的反映。他驳斥意义客观先在论和符号论,反映了实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对文学与语言二元划分的颠覆以及语言价值判断特征的彰显,与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和行为效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为说明人们的阐释从未脱离语境的限制,意义符号与社会制度相连,费希提出了阐释群体这一概念,来寻求阐释的一致性与规约性,这恰好与实用主义的理论立场相同:否定以语言、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现实作为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主张从社会、文化、语言共同体内部寻求理论、知识的最后根据。费希把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实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实用主义与文学批评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2.
宋斌  闫星宇 《求索》2013,(6):92-95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巨大.有着鲜明的美国民族特性。即重视生活实践、实用功利而疏于形而上的理论思辨。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实用主义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本文就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进行了审视,认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的社会历史观,反对消极自由,弘扬人性等都对当代中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实用主义的出现是美国民族文化趋于成熟的标志,是美国人成功的实践在理论上的升华。实用主义以个人实践主体取代了传统哲学中抽象的理性主体,以个人实践作为观察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础,其方法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是注重独立自主的思考或自由探索的精神,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实在论突出个人对立探求真理、改善实在应有的作用、权利和责任,而以个人实践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必然是一个多元的整体。这幅多元论的世界图景,正是美国文化模式和社会情景的写照。总之,实用主义表现了一种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实用主义在百年来的西方哲学东渐史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外对实用主义研究也保持着良好势头,基于此,关注和思考实用主义研究的视角和维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语境中去思考,从中勾画出实用主义的路线图,在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定位中展现实用主义的风貌,确定实用主义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实用主义在百年来的西方哲学东渐史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外对实用主义研究也保持着良好势头,基于此,关注和思考实用主义研究的视角和维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语境中去思考,从中勾画出实用主义的路线图,在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定位中展现实用主义的风貌,确定实用主义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一是教条主义的思想误区教条主义在党内有着较长的历史,其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绝对化、教条化,脱离具体实际和具体社会环境,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通过科学地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除教条主义的思想障碍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是实用主义的思想误区。实用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为己所用。教条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奉为迷信,实用主义则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恣意使用的“工具”。三…  相似文献   

9.
杜威哲学在现当代思想界的理论定位日趋重要。近年来他的学术地位已经由“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即思想领袖,逐渐上升为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并驾齐驱的“本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并被誉为“以杜威为其主要倡导者的实用主义传统,是美国对人类精神生活所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妙珠 《前沿》2014,(9):157-159
目前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课程开设时间与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等原因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入了困境,难以实现应有的实用价值。笔者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从实用主义的视角对如何提高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达到学以致用、以服务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3.
当强调纪律秩序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亚洲学校逐渐转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时,素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美式教育却开始重视考试的功效。美国人虽然对亚洲人机械记忆和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不以为然,但对亚洲人数学和自然学科分数始终高居榜首十分艳羡。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开始把加大考试力度作为改善教育质量的手段。对此,有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教师强迫学生提高分数的功夫本可以用来把孩子培养成有创建、判断力和好奇的思想家。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也提醒国会,学校应避免把考试分数作为升学和毕业等重大决定的基础,并要求对高代价考试的利弊进行深…  相似文献   

14.
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邰恒智撰文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去,必须坚持做到“六个立足于”。一要立足于坚持党的领导,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完善和发展好。人大制度既是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们党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把坚持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充分尊重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态度,把精心培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真诚服务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责,把善于激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把真心关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杜威的“实用主义”复旦大学教授刘放桐对杜威其人,中国知识界本来并不陌生。作为本世纪上半期在美国盛行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的情况早在世纪初就由一些中国学者作过简单介绍。他不仅被许多美国人当作美国的精神象征,在整个西方世界也被公认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7.
真理观是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在谈论真理问题时,通常把价值问题撇在一边,否认真理有价值内容。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本文从“真理的发生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方面详述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从一种反分析、反逻辑、反传统哲学的立场出发,重申并发挥了实用主义思想.主张在置弃传统哲学和分析哲学提供的镜式映现图画的同时,坚持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论行为主义立场,倡导实用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客观主义和反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强调知识和真理的证明是个社会问题,认为离开社会实践探求真理是没有意义的,并在此基础上主张一种以协同性为主导精神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文珍 《求索》2012,(5):146-148
在本体论上,马克思不仅继承了费尔巴哈把感性的人和感性的自然当作两个独立存在的本体的自然主义思想,而且继承了费尔巴哈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的人本主义思想。但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停留于感性直观或只从感觉出发来理解感性的人和自然,而是立足于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以及人自身,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局限性,从而创立了一种立足于实践的新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