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韩非子·说林》一文中讲到伯乐教相马一事,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千里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意思是说,伯乐教他所讨厌的人识别千里马,教他所喜爱的人识别普通马。千里马难得一见,所以获利缓慢;而普通马则每天可售,获利反而快。  相似文献   

2.
相马不如赛马陈有芳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流传了不少相马高手的故事。伯乐之外,尚有九方皋等,甚至还有郭隗讲述重金求购千里马之骨的记载。似乎少了伯乐,千里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因此人们把伯乐捧得很高,跟着鼓噪、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  相似文献   

3.
俞德友  恒均 《现代领导》2004,(11):26-26
“伯乐相马”的典故,早已耳熟能详。唐朝的一位身怀绝技、擅长相马的智者伯乐,面对成群的良驹,独具慧眼,能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4.
和人才话题相关常常被引用的一个典故就是“伯乐相马”。说的是古代一位身怀绝技、擅长相马的智者,即使面对成群的良驹,也能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千里马。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曾提到“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典故引喻至今,“伯乐”之名成了“慧眼识英雄”者的代称。甚至许多中介机构、猎头公司都以“伯乐”命名,可见伯乐作用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伯乐”不以相马为业.而以拉车为荣,这种伯乐拉丰、舍本求末、大材小用、用非所长的现象.实在是伯乐的不幸,要是千里马的不幸。  相似文献   

6.
《艺山伐林》中有一则寓言故事,叫做《按图索骥》,说的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年老以后,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这项技术继承下来,于是把伯乐手写的《相马经》背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  相似文献   

7.
唐朝的韩愈在《马说》中有如下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借马来说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定义,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不过,比起人才的重要,发现人才的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今之世,炒股票,炒房产,炒地皮,下海经商办实体,此热彼热,不断升温。然而,真正该“炒”而未被“炒”热的却是人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炒”人才有三难:史书云:伯乐过虞场,有千里马伏盐车下,见之长鸣,伯乐下车泣之。倘千里马怀才做物,见到伯乐不肯哭丧着脸“引颈长鸣”,伯乐会不会驱车而过呢?我想会的。“傲物”固然是缺点,但与它的千里之志与千里之才比起来,终归是小股。因小饭而失大才,岂非伯乐之咎乎,此其一难也。伯乐在虞报遇到的,肯定是匹“千里马”,但它却为什么伏于盐车之下呢?力不胜重也,倘若换上一头“…  相似文献   

9.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常我们认为掌控权在企业手中,作为职场一员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期望能有更多的“伯乐”来发现我们这匹“千里马”。反过来讲,如果得不到晋升与提拔的机会。我们就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之类的感叹。摆出一副无辜受害的可怜相安慰自己。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引进了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素质能力全方位进行评估。所谓“赛马识能。相马识德”。目的就是要尽量接近客观、逼近真实地去评价每一个人。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慢待一位真正优秀的人才。与其自怜自叹,不如行动起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并学会运用自己手中一半的主动权。去争取企业手中的另一半掌控权。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正确的路线、方针确立之后,关键是干部。培养、选拔、激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不断充实我们的队伍,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发现人才的宝,但这种宝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局限性,而科学、合理、稳定的选人、用人机制,才是真正胜过无数伯乐和千里马的无价之宝。有了这样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确保我们伟大事业常葆勃勃的生机。 早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