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远夫  白红义 《小康》2004,(6):32-34
一个人的生命中,或迟或早都 会遭遇某种可以称之为"冰火两重 天"的境地。"美女市长"瞿素芬就 在2003年发生了这样的重大变故。 作为台州市长,这一年,瞿素芬 以她的工作颠覆了固有的长三角城 市群概念。在去年8月南京举行的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四次市长 会议"上,台州被接纳为该协调会的 新成员,从而使人们说了20多年的 长三角15城市变为16个。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可称为集传统禁毒理论和禁毒实践之精华,是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更为科学、更为现实、更为简约的全新禁毒法。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依据包括:世界毒品主要产地就是个"金三角",毒品犯罪是犯罪中的"精品",犯罪中的三角,三与三角之本身的特性和功能。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设置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元素的设置,方法元素的设置,客体元素的设置。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方法、客体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多极、多层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地区,随着长三角概念的趋热,人们心怀超越行政区划的“一体化”梦想越来越强烈。白领对交通的梦想是: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江苏或浙江某个秀丽小城;企业主希望在这个区域中,能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更方便找到产业的上下游配套;普通民众早就梦想凭本地市民卡游遍长三角……长三角扩容在即3月27日,建设部下属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一行,抵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都市圈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产业同构"现象和已具雏形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特征,本文提出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特殊地理平台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文章从概念、意义、条件、效率等各个角度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认为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是长三角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费潇 《今日浙江》2012,(4):31-32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地域政治和经济地理概念,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长三角核心区,应该是上海、苏锡常,以及杭嘉湖宁绍,后来又加上南京、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及台州、舟山等区域,实际已经是一种泛化的划分方式。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原经济区 助推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狭义的中原,专指现在的河南省;广义而言,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但主要是河南省。现在提出的"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包括晋东南、冀南、皖西北、鲁西南等周边地区,是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  相似文献   

7.
正吴江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地区,承担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的历史使命。吴江政协坚持以高站位、高视角、高"言值",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吴江坚定走在示范区建设最前列注入"政协动能"。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03,(5):66-67
要构建人们理想中的长三角,而不是一个地图拼图、数字总相加的学组合,各界政府、企业及学者正积极努力.未来的长三角给人无限希望,但同时又让人感到路遥任重,须要冲破许多阻力.具体说来,必须清除的"十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7)
正正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安徽省,将在2020年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行动计划,参与编制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新时代。去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认安徽全域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全域"入长"的安徽省,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是什么? 现在,人们一提到长三角,便说出一连串数字.简单的,会概括为--"是一个由15座城市组成的以上海为旗舰的联合舰队……",或者--"一个仅占中国总面积1.1%,但GDP却创造了全国的20%的地区",或者--"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6大中心城市圈",或者--"是以上海为圆点的××小时交通圈"……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5,(8)
<正>每年春节结束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企业陆续上演"用工荒",且近年此情况更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从全国产业总体情况分析,今年传统制造业"用工荒"与往年相差无几,但服务业用工需求则出现猛增。近年来,每到春节结束后,传统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都会出现一个让企业"头痛"的现象——"用工荒"。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系列专场招聘会,只见外来务工人员熙熙攘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5年浙江文明旅游工作中,浙江将试水推进"长三角信用奖惩机制",与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共同正面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浙江省旅游局自2015年开始与浙江省发改委合作,有计划地推进"长三角信用奖惩机制"建设试点项目。所谓"长三角信用奖惩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发展一直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明确要求。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也给江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合作机遇、市场机遇。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览全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间角力的关键。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唯有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城市群,才能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分工中赢得战略主动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长三角地区重视,同时也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下旬,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马鞍山召开,这既是对马鞍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角色、地位的肯定,也对马鞍山能否借助长三角这一平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出新的考量。如何做好融入长三角这篇文章,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马鞍山产业发展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性课题。马鞍山工业对长三角的融入,不能仅体现在跻身长三角城市群这一"名片式"融入,关键在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16)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对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区位上既可以向东呼应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也可以向西辐射带动西长三角地区。同时,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特大城市,在区域联动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马以 《政策瞭望》2008,(10):18-20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经济运行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从当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等现实机遇来看,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通过开放带动、内外互动,促进存量改造和增量提升,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12月8日,中共盐城市委六届二次会议报告中专门指出:"市政协就加快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建设等重大议题开展专题协商,有效推动了市委决策的实施。"2009年,面对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盐城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叠加机遇,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盐城建设成"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金融高地的建设,事关盐城沿海开发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事关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今年6月份换届之后,市七届政协决定将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问题列为常委会议专题议政的开篇之作,进行重点调研。  相似文献   

19.
正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探索实行统一的环境准入标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一是统一环境准入标准,科学制定"三线一单"。长三角示范区在统一规划、严格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将保护区域生态作为  相似文献   

20.
黄建钢 《今日浙江》2013,(15):32-33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批复》明确了舟山群岛新区要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定位。增长极,一般是指某地经济总量占该区域15%以上,但目前舟山经济总量仅占长三角地区的1%左右。如何理解科学新定位,推进科学新发展,使舟山群岛新区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仅关系群岛新区的未来,更关系着长三角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