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12,(3):56-56
1957年9月,毛泽东来到武汉,住在东湖甲舍。他同时任湖北省委秘书长的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问:“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相似文献   

2.
1949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傅作义看似有些恐慌害怕,说话都很不自然。他一见毛泽东,就立正说:“我有罪!”毛泽东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说:“不要这样说。当初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掠了我们多少文物珍宝啊。现在,如果我们自己毁了紫禁城,破坏了那些文物古迹,那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现在北平和平解放了,我们应该谢谢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掉你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3,(19):37-3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宇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4.
近读山东出版社《老干部之家》第8期刊载的《舒同与毛泽东》一文后。获益匪浅,也许是时代的缘故吧,人老了,喜怀旧,类似的遭遇更能引起共鸣,写点所获所思,供来者鉴之。“战地黄花”为何物?毛泽东诗词有句名言: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一直理解为菊花,其实不然,它的出处是在毛泽东与舒同的初次见面中。在1923年春漳州战役之后,在硝烟渐退,打扫战场之时,毛泽东握住舒同的手说:早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地…  相似文献   

5.
1941年夏。   杨家岭掩映在一片浓绿之中。阵阵微风吹过,露出一排镶嵌在黄土山坡上的土窑洞。窑洞内,毛主席正伏案疾书,警卫员领着一个年轻小伙子踏进来:“主席,边区保卫处的小吴同志来了!”警卫员报告完走出去了。   毛主席抬起头,微笑着说:“好啊,请坐!”他放下笔,向前走了几步,握着小吴的手又说:“你就是小吴吗?是你非要拘留那位骂了毛泽东的老乡吗 ?”   小吴眨动着一双天真烂漫的眼睛说:“是,我就是边区保卫处的小吴。”   毛主席笑着点点头说:“那好,请坐,坐下来咱们好好谈谈,可以吗?”   小吴在毛主…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被外国人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一代伟人,他在戎马倥偬之中留下了许多雄奇瑰丽的词章。《沁园春·雪》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围绕此词的发表,还有着一串串鲜为人知的故事。自视甚高的柳亚子称毛泽东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1945年,毛泽东在蒋介石的3次电邀下,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和平,毅然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了启发和帮助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提高认识,认清蒋介石在中国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反动本质,不要对貌似强大的反动派有丝毫的幻想,毛泽东应柳亚子索要诗句之请,把自己1936年2…  相似文献   

7.
刘珍珍 《党史文汇》2013,(11):38-42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任命的。通知下达前,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召见出生于湖南会同县、时年47岁的粟裕。一阵寒喧过后,毛泽东说:“这次找你谈谈,是要向你传达中共中央最新决定,要你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很吃惊,马上表示:“主席,我不能胜任!”毛泽东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8.
一、大将之首──粟裕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目光紧盯着粟裕,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感到确实困难不愿意率1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人去……”毛泽东的话令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948年初的那几个月里,一向果敢坦率的粟裕陷入了沉思和犹豫之中。 起因是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 1948年1月下旬,刚打完沙土集战役的粟裕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军委命令:为迫使…  相似文献   

9.
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毛泽东,字润之。后来又取字润芝。他曾对自己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中国人传统名字从来是互补的,因此取名“泽东”,取字为“润之”。而毛泽东对自取的“润芝”来源,又作了另种说明。那就是在他青年时期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老师杨怀中推荐《胡文忠公全集》。毛泽东说:“我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  相似文献   

10.
自1934年10月10日起,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从红都瑞金陆续起程,开始了战略大转移。离开瑞金的那天,走的同志和召下来坚持斗争的同志依依不舍地相互叙情告别。毛泽东握着但秋白的手说:“钻老师,你身体不好,我们走后,你可要多加保重问!你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湖南农民运动考拉报告》的钟情和厚爱。”毛泽东等称过检自为老师,是有原因的。1927年,毛泽东写下了革命名将《知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书的出版,经历了一番曲折,是回被白慧眼识江金,才使这部已经被打人冷它的书稿得以发表。毛泽东由衷地…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毛泽东给何干之的信中提到的“三个态度”和“两本新书”薛培松在1993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中,收入了毛泽东1939年1月17日关于研究民族史问题给何干之的一封复信。信中说:"你的研究民族史的三个态度,我以为是对的,尤其第二个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4,(4):60-61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也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实、正直……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感慨。 毛泽东:“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子女。” 毛泽东从来都不允许他的儿女以他的名义、地位、权势去为自己谋私利。“工作了,对同志们说时,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毛泽东在毛岸英参加工作时告诫儿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14.
最早对尧舜禅让提出质疑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后脱口而出:“舜禹受禅,我今方知。”在政出于曹氏的现实面前,当了多年政治傀儡的汉献帝。再也无法与没有道德包袱的曹丕并立于世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16.
马誉炜 《前线》2014,(8):118-118
《习仲勋传》中有这样一个令人深刻的细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习仲勋在向毛主席、周总理反映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时,要求秘书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真实事例和真实语言写进去。初稿出来后,习仲勋却发现有些事例并没有写进去,一问秘书,原来是例子中有些话说得比较粗俗,甚至有些“反动”,秘书有些顾虑。比如,当时有人认为食油供应比旧社会还紧张,就讲怪话:“食油四两,想起老蒋”;一位农民为发泄对食油供应政策的不满,竟对着“吱吱”叫的马车车轴撒尿,叫骂道:“我都没有油吃,你还想吃油呢!”尽管如此,习仲勋坚持“要把真实情况报告毛泽东”,让秘书“原汁原味”地把群众意见在材料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毛主席对子女要求很严,对全党干部子弟也是很大教育。要宣传毛主席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在这方面,我们后代人都要像毛主席那样,对子女要求严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特选载了毛泽东女儿李敏最近撰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1,(12):32-32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近期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础,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得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3,(11):60-60
倪德刚在9月23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