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6,(5):94-94
2006年2月26日,由法制早报、lenews法薪传媒主办的“蚁力神杯中国律师·风云榜(2005)”在法制日报社举行隆重颁奖,11年前为佘祥林“杀妻”案作无罪辩护的何大林律师、代理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的钱列阳律师、代理日本掳役中国劳工“穴居人”刘连仁对日索赔案的中日律师康健、傅强、高桥融等荣获“十大风云律师”奖。  相似文献   

2.
权利与权力的碰撞交织几乎无所不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激烈。2005年被媒体曝光经法院确认的“佘祥林杀妻冤案”即是最好的证明。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权利与权力”之争中,佘祥林侥幸存活了下来。回忆佘案的整个审理过程,京山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何正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几乎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公正的。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5,(11):4-6
佘祥林杀妻冤案真相大白后,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郑州、西宁、福州等地的1500位公众进行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7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对佘祥林杀妻冤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68%的被访者对“您是否一直在关注佘祥林案件”这一问题给予“肯定”答案;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祥林杀妻冤案”,一经媒体披露即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人们在深深同情佘祥林遭遇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佘祥林能得到多少数额的国家赔偿,是否会遭受“麻旦旦处女嫖娼案”的无奈与尴尬。不少法学专家和司法工作者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断言发生在麻旦旦身上的悲剧,将在余祥林身上重演。因为,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可依。其实,全国又何止一个余祥林、麻旦旦,法学界所熟知的云南警察杜培武“杀妻案”、黑龙江史延生“举家被抓案”、河南三门峡高铁钢“杀人喂狗案”等,悲剧不断地发生,而一次次获得精神赔偿的合理请求被驳回,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一处空白正日益凸显出来: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震惊中国的湖北农民佘祥林“十一年杀妻冤案”被改判,让含冤的佘祥林终于洗尽沉冤;而当初余祥林一审被判处死刑后,要不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农妇,出于良知和道义出据了一份“良心证明”,佘祥林也许就已经含冤九泉了。这位大义的农妇就是湖北天门市的聂麦清,因为那份救了佘祥林一命的“证明”,她原本幸福平静的一家却命运陡转直下,从此而陷入悲惨境地……  相似文献   

6.
游伟 《检察风云》2010,(12):62-63
“佘祥林”、“赵作海”,已经成为中国冤案的代名词,而被写入当代法制史。“赵作海”与“佘祥林”蒙冤,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湖北警方在水塘发现,疑似佘祥林媳妇的尸体,河南警方在水井里发现疑似赵作海的仇家——赵振裳的尸体;受害人都曾经遭受警方的刑讯逼供,佘祥林的鼻子被多次打破之后,警方竟将他的头残忍地按到浴缸里,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26日,由法制早报、lenews法薪传媒主办的“蚁力神杯中国律师·风云榜(2005)”在法制日报社举行隆重颁奖,11年前为佘祥林“杀妻”案作无罪辩护的何大林律师、代理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的钱列阳律师、代理日本掳役中国劳工“穴居人”刘连仁对日索赔案的中日律师康健、傅强、高桥融等荣获“十大风云律师”奖。时下法制新闻律师声音或无或微,统计法制新闻中出现律师的新闻,分析该新闻的见报率、阅读率、转载率、网友点击率,以传播率高低排定新闻人物座次的“中国律师·风云榜”旨在放大律师声音、平…  相似文献   

8.
佘祥林被无罪释放了,法律终于给了佘祥林一个迟到的公正。当我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无辜的佘祥林,拷问滥用刑罚对佘祥林造成的伤害时,还应看到一个死不瞑目的被害人——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堰塘里的那名“女尸”。随着佘祥林妻子的出现,那名女尸已不再是被佘祥林“杀死”的“张在玉”。她到底是谁?杀害她的凶手又是谁呢?想必大家和我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法制与经济》2005,(5):5-5
因“杀妻”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法律终于还佘祥林清白。  相似文献   

10.
“疑罪从无”这一司法界特别是刑事司法界早已熟知的词组,在佘祥林杀妻错案被纠正前后,几乎成为被人们嚼烂了的字眼。人们从佘祥林杀妻错案中反思:假如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对死者和张在玉进行DNA鉴定并加以比较,决不会错误地认定死者就是张在玉;假如我们的政法委不对各案进行“领导”,不会发生错判十五年:假如我们的公、检、法三机关中有任何一家坚持“疑罪从无”,不可能发生错判;假如上级法院发现不能确认犯罪后直接改判无罪而不是裁定发回重审,佘祥林错案至少能提前纠正十一年;假如法院能认真地听取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假如……也许有太多的沉痛假如。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月,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其家人怀疑张被佘祥林杀害,4月,在附近一水塘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公安机关遂立案侦查,9个月后,佘祥林被一审判处死型,后因证据不足,湖北高院发回重审,1998年,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2005年3月,张在玉突然“复活”回到京山,至此,一桩惊天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2.
每一起冤案平反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群体——身负新闻传播使命的记者.通过持续不断的报道,他们将蒙在冤案上的神秘面纱一点儿一点儿地揭开. 佘祥林案:记者案情播报的旁白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人,背负杀妻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然而,在佘祥林已经入狱1 1年即将刑满释放时,他的妻子张在玉却突然活着出现了! 2005年4月1日,佘祥林走出牢狱.一时间,佘祥林案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记者们在播报此案的同时,也有了不同于其他事件的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末,《法制日报》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推出“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其中佘祥林等5件诉讼案件因得票最高,依据活动的评选规则已自动入选2005年10大影响性诉讼:余祥林案:马德、韩桂芝、田凤山连环贿案;黄静疑案;中国慰安妇诉日本政府案;顾雏军案。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联合清华大学法学院宪法与公民权利中心,也评出了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06,(3):79-80
1、佘祥林案关键词:刑讯逼供,司法保障人权案情: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辩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2005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2…  相似文献   

15.
倡议书     
《中国律师》2006,(2):17-17
由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协办的“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结果今日在京揭晓,佘祥林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案、马德、韩桂芝、田凤山腐败窝案、顾雏军案、黄静案、杜宝良巨额罚单案、奥拓车撞人案、福建农民环境污染侵权案、郝劲松因发票状告铁路局案、通用大宇诉奇瑞公司案等十个案件成为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2005年12月30日,法制日报与新浪网先后刊登了三十个“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候选案例”,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在公众…  相似文献   

16.
《法治研究》2006,(4):59-59
法制早报报道:由法制早报,leaews法薪传媒主办的“蚁力}巾杯中国律师风云榜(2005)”在法制日报社举行隐重颁奖仪式,11年前为余祥林“杀妻”案作无罪辩护的何大林律师、代理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的钱列阳律师、代理日本掳役中国劳工“穴居人”刘连仁对日索赔案的中日律师康健、傅强、高桥融等荣获“十大风云律师”奖。  相似文献   

17.
陈卫东 《中国法律》2010,(4):6-8,61-64
连日来,河南赵作海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并获得65万元的国家赔偿,遣起冤案才逐渐落下帷幕。冤假错案,这个刑事司法界最棘手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上演着。从此前的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到佘祥林“杀妻”案,再到至今还未讨到说法的河北聂树彬案,诸多的冤假错案轮番登场,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年前,湖北省京山县青年佘祥林的妻子失踪,佘祥林被当地执法机关认定有“杀妻”嫌疑,遂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足二审改判15年有期徒刑。11年后,“被杀”的妻子再现人间,冤情大白于天下,“凶手”丈夫终于洗清了不白之冤。而这时的佘祥林已经在监狱服刑了11年  相似文献   

19.
法律制度是静态的应然,司法活动是动态的实然,实然的状态理应接近或者等于应然的要求。佘祥林一案再次猛然撞响了法治的警钟。  相似文献   

20.
博弈刑诉法     
叶飞 《法治纵横》2011,(20):17-19
十余年间,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相继曝光,不断拷问着中国刑事司法的痼疾。《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一再被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