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芬芳 《传承》2012,(20):42-43
在近现代实践方式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发展困境和生态困境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迫切需要遵循马克思实践观,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对实践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态型变革。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为以往实践方式注入新内涵,低碳经济时代生态实践和环境保护在构成和发展实践中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2.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深化了人类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和创新价值,是对国际生态文明理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5.
王经北 《前沿》2011,(9):173-177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低碳概念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些契机:可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可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以帮助扭转伦理观。但另一方面,低碳社会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低碳对减少环境污染还存在疑问;低碳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低碳在实践中面临不少困境。因此,我们应该对低碳作细致深入分析,以求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功能和缺陷都孕育在当时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背景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这种生态文明意识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批判和吸收,必须通过转变实践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的新和谐。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 《前沿》2011,(3):168-170
在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便显得更加重要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要求必须做好对已经受到破坏的部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当前,中国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积极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依靠整个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既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革命",又是一场公民社会权的"深刻变革".这场革命和变革,要求人类由过去对资源环境的征服者,转变为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维护者和尊重者.生态文明权益作为一种动态平衡的环境友好社会权,实质上是高级文明形态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权,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的协调发展权.  相似文献   

9.
马勇 《人民论坛》2013,(10):105-107
当前,农村城镇化浪潮正在冲击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农村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在农业城市发展进程中,能源短缺和能源浪费问题并存,因此,研究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和政策调整对建设生态文明型农业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伴随着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发展局面中占据日益突出的位置。通过总结提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各种观点可知,我国对于生态文明观念的构造和理解相比于以往有了质的突破,从主观认识到客观实践都产生了新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12.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或新民主主义国家当成一种总体的文化形态来研究,用真正文化学视角把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定性与文化间关系的讨论转换成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来具体分析,进而结合现代化理论加以拓展和深化,是本文分析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本概念依据。足见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基于比较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民族性表象下的时代性实质,具有世俗化时代走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观是我国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生态文明观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辩证性、全面性、开放性。深刻分析生态文明观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观的深刻了解和把握。这不仅在理论意义上,而且会在实践意义上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息息相关.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古老的政治文明向近代转变;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促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立;当今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一、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由低碳经济派生出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时代的节约型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琦 《前沿》2010,(15):99-104
在当今世界,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同问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全球正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文献,从中分析了低碳经济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联系,详细阐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协商文化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表达,研析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建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协商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色彩和价值取向决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商因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传统”、民主实践,是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探索及其文化创造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体现在其领导主体、理论本体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对协商民主价值理念的系统集成性上,其诉诸协商民主实践中文化生态系统的科学营造。新时代培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须直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加强领导保障,深入开展研究、宣传、运用,达到学理与实践、文化与政治的意蕴合一。  相似文献   

18.
李柏武 《理论月刊》2004,23(10):40-42
建设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司法文明包括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文明。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司法文明之间有着梯次包含的、不可缺少的相互关系。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使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改革的先导在于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同样道理,司法实践也丰富和推动着理论创新与制度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