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填空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认识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的理论 自己的旗帜上 科学总结 伟大旗帜 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人民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最早形成于1956年。当时的提法是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但他从1956年开始的对走中国自己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的贡献,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早开拓者。探讨和研究毛泽东在这方面的历史成就,对加深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能否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概括,关系到正确判断我国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正确规定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用心地研究了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思考刘伯勋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个命题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199...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以“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在经济领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为逻辑主线创立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 ,这一思想体系不但内容博大精深 ,而且极富理论特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理论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一、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立足点是 ,从本国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三步走”战略理论等 ,是这一理论特色的集中体现。邓小平认为 ,中国当前…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而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7.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核心思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并不是太清楚,结果在实践中绕了弯路,吃了亏。今天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内涵作一番辨析,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我们不但要在学习理论中紧紧抓住这个精髓,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坚持贯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贵州怎样加快发展,赶上兄弟省市,一定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9.
《唯实》1987,(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的开卷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这个基本结论,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围绕这一指导思想,邓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在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大前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许多见解是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良好开端,含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量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被列在九个问题的第一位,“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不仅仅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主题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对特色理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也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  相似文献   

15.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6.
有的同志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十二大开幕词)这个结论也是我们党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举国上下正在学习《邓小平文选》,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全面、系统、完整地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正确把握两个关系,即《邓小平文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与基本特征的关系。 一、《邓小平文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何苗 《湘潮》2016,(1):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是有益于我国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是有一定的实践依据的,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本文将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谈话强调的中心问题,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来之不易,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智慧和创造。坚持还是背离这一结论,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我们今后几代人的任务,就是要坚持这一结论,发展这一结论,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为了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经历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非常准确地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对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将当代的与经典的社会主义观作一比较研究,以求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