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鞋内足迹特征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和挤压以及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脚面足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及鞋帮内侧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青年人正常行走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与传统足迹理论中的步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利用步态特征进行足迹分析、检验的科学性。方法:选择青年男性20名、女性10名作为测试对象,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和传统油墨捺印法进行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数据和步态特征数据的采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处理,找出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而后将处理结果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底峰值压强变化较稳定的区域,与捺印足迹出现率较高的步态特征所处位置基本一致。结论:依据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所呈现的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区域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所处位置的相似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青年人行走步态特征出现的科学性,为足迹的分析、检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4.
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检验是足迹检验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制作的鞋底表面所形成的特征不同,正确地剖析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的形成和利用价值,是准确利用该类特征服务于足迹检验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特性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指出该类特征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研究能否将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用于赤足迹与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将数据量化分析后得出检验结果,分别收集200名受试的赤足迹和穿鞋足迹样本,并按足底压力轻重(鞋底磨损轻重)分级,再把各压力中心(磨损中心)连接后测量距离并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特征在赤足(穿鞋)足迹中出现的概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对赤足迹与穿鞋足迹对应特征进行比较,相关性越大,则司法鉴定中证据效力越强。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用于赤足迹和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6.
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鞋底磨损特征,它是对个人行走运动特点的形象反映,也是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鞋底磨损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利用鞋底磨损特征进行足迹检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收集到的鞋印样本中的磨损特征进行了详细标化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研究同一人不同时期的鞋底磨损特征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同一人左右足之间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及联系,不同人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情况。希望能为足迹检验鉴定技术走向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使用粉末刷显、小偏角定向反射、"502"熏显染色、DFO涂显、多波段光源法等多种方法对两种不同材质皮鞋鞋垫上的汗潜足迹的显现进行了研究,并考查穿着时间对于鞋垫上汗潜足迹显现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人造皮革鞋垫上汗潜足迹的显现相对简单,猪皮鞋垫上的汗潜足迹显现相对困难;随着穿用时间的增长,鞋内底上的汗潜足迹显出概率会变大,...  相似文献   

8.
压痕是人在行走过程中由重力和肌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步态特征之一。本文运用了Foot 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动力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更科学地对足底压力进行分析,为论证足迹检验科学性、服务侦查办案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准确稳定地实现对人体运动留下足迹进行分析与识别,以压力传感器捕捉得到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图像中肉眼可观察的轮廓、形状特征并加以运用,实现对体重、年龄和性别等人体生理特征的区分和对不同个体差异区分。对一些不易观察的足迹图像局部区域位置结构特征,加以运用实现对不同生理特征和不同个体的区分实验。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27个不同测试个体按每人5次行走状态采集数据,获取得到了大约400张单足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整体足部周长、足长、足宽和结构化特征等对于个体的生理区分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起实际案件现场足迹分析意见和检验结果失误情况介绍,科学客观、入情入理地剖析了在依据足迹进行性别判断、异鞋认定、形象结论等鉴定活动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心理因素几方面存在着造成差错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避免足迹分析、检验出现失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足迹鉴定中,对于一些因某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不正常的步幅特征的鉴定,除了运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检验外,还应该运用一些定量检验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对具体案例中级差检验法的实验,分析研究了由于心理因素和步行速度的影响使步幅特征中各量值的变化情况,为此类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足迹是刑事案件现场常见的犯罪痕迹之一,它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证据。然而,目前在各类刑事案件勘查和检验鉴定中,由于足迹档案库管理机制不畅,刑事技术人员证据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量化检验手段等问题,导致犯罪现场足迹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偏低。为强化犯罪现场足迹的应用,应提高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足迹检验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足迹检验专业队伍建设、增强足迹检验设备的科技含量、加快足迹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鞋的种类对步法特征的影响,对赤足行走和穿用两种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鞋行走时足底压力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赤足和穿用不同种类鞋行走时足底对地面的压力参数有明显不同.从理论上证明穿不同种类鞋行走时步法特征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从而为研究足迹中步法特征的变化提供帮助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常见足迹鉴定工作中关于确定特征性质,实验样本性质、,实验样本制作,足迹特征变化因素,寻找确定特征方法和原则等诸方面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足迹检验技术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从实战部门办案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无论是足迹的发现提取率还是检验鉴定率,与手印、枪弹痕迹相比都相差甚远,一些痕迹技术人员在现场勘验中不认真提取,检验鉴定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足迹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物证,但其运用被不断弱化,原因主要在于现场足迹提取合格率不高、样本足迹制作不规范、鉴定方法未被广大技术员所掌握、足迹档案管理方式老化等方面。足迹检验鉴定如果能与压力分布系统、运动捕捉系统等科技有效结合,将使鉴定范围更宽广,结论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足迹的步法检验、动力形态检验、磨损检验等刑事技术鉴定方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各种检验方法在特征上运用了许多新名称.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足迹的认识不断地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引入足迹的动静态特征,谈谈足迹的步法检验、动力形态检验、磨损检验的关系及内在本质联系,从而对足迹检验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公安和司法部门所重视,这是由足迹本身具有的重要证据作用特点所决定的。通过赤足足迹的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人身。而足迹的检验鉴定也可以间接认定人身。但不能把足迹的鉴定结论绝对化而排除其他证据,只有把其鉴定结论摆在适当的位置,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鞋底各区域分区的方法,分析了由于足底压力分布的不同而在鞋底花纹设计上的一些原则,并对鞋底各个区域花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实验,找出利用鞋底花纹分析足底部位的方法,从而统计出鞋底花纹所对应的足底相关的部位的比例范围,为直接利用鞋底花纹检验残缺足迹和区分足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计算机推算身高是《足迹检验科像处理系统》的子系统,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痕迹图象处理;2.足迹图像检验鉴定;3.鞋样鞋底图文库管理。本文将介绍足迹图像推算身高的子系统的原理、功能、特点及远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