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时,上海人民哀悼他的那面白地黑字旗上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 鲁迅的民族魂,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此,毛泽东曾作出高度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  相似文献   

2.
(一)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生115周年。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在万家墨面、风雨如磐的暗夜中,用手中紧握的如椽大笔·奋战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至今已经60个年头了。先生病逝后遗体上覆盖着“民族魂”的大旗·集中表示了一切具有良知的中国人对先生无限的景仰和永恒的祭奠。(二)毛泽东同志以其横空出世的气魄,博古通今的学识和精辟独到的见解,经常评论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而对于鲁迅先生.他连用了三个“伟大”一个“空前”。这个最高的赞誉,在毛泽东评价的杰出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说,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一位深受景仰的现代文化宗师。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武装的缔造者之一和主要军事领袖,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与敌人生死决战的残酷战争中,但由于他骨子里的“革命文化情结”,心中始终不忘另一条战线——风云变幻的文化战线。在南征北战的枪林弹雨里,他“指点江山”;在马背上、窑洞里,他“激扬文字”,关注“文化同行者”的种种心迹与表现。这个时候,影响毛泽东最深的当算鲁迅。毛泽东说过,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是伟大的革命家,他尊称鲁迅是“中国第一等圣人”。  相似文献   

4.
乐朋 《唯实》2002,(2):79-81
12 0年前的绍兴 ,一个伟大的精灵降生了。他就是“民族魂”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迅翁过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我读到了鲁迅之子周海婴的回忆性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其中有这样一件事———1 957年 ,毛泽东主席到上海小住 ,与周谷城、罗稷南等几位湖南老乡座谈、聊天。当时适值“反右”运动高潮 ,罗稷南先生抽隙向毛主席提了个大胆的设想疑问 :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 ,他可能会怎样 ?对此颇具潜在威胁性的提问 ,毛主席十分认真 ,沉思片刻后作答道 :以我的估计 ,(鲁迅 )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 ,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悬念得解 ,罗稷南先生…  相似文献   

5.
孔庆东 《廉政瞭望》2006,(10):52-52
70年前的10月19日,鲁迅在其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陨落,宋庆龄主持了鲁迅的葬礼,悲痛的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旗覆盖在他的棺木上。“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这是先生留下的遗言。  相似文献   

6.
金建明 《党史文苑》2001,(6):22-24,21
瞿秋白和鲁迅,一个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优秀的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一个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双璧”,在20世纪30年代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结下了诚挚的战斗友谊,在中国革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郭沫若最钦佩的学人之一。郭沫若和鲁迅一样,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然而,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这两位颇有影响的名人陆续发生一些不愉快之事,又始终缺少一面之缘,这些,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成为郭沫若终生“不能弥补的憾事”。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 艰辛探索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和鲁迅生长于同一时代,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斗争中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李大钊把鲁迅看成是“在文化革命的战线中”的“一面大旗”,鲁迅则把李大钊当成“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同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品格”。其实,这种品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而言,延安时期也同样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机遇期,中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全党,并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一场伟大的乡村文化建设运动。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传承宝贵的历史经验,用先进文化塑造"民族魂",用创新精神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对毛泽东与鲁迅思想的初步比较张时浩鲁迅和毛泽东都是出类拔萃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革命的认识,对哲学、经济、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许多观点是相吻合的。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我和鲁迅的心...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王静三·一八惨案是北京段祺瑞政府对反帝爱国群众的一次血腥大屠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往的史学工作者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探讨,但很少有人研究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的关系。而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在文化战...  相似文献   

15.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原创性理论。从生成逻辑看,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条件,形成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伟大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而伟大社会革命是检验伟大自我革命成效的标准,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常态化长效化的集中性学习教育引导全党树立正确的“革命”观,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3,(3):72-73+8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的七大任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继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在践行“三个务必”中不偏向、不松劲、不动摇,深入学习、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鲁迅回顾自己在“五四”时期写的作品时,把它称为“遵命文学”,并且说这也即是当时的“革命文学”。不过,鲁迅又进一步解释道:“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服者的命令","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鲁迅毫不掩饰自己当时写作的立坍,毫不否认自己作品的倾向性这正是由于他对于文艺与政治、作家与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吴杰 《党史博采》2022,(9):22-24+28
<正>李大钊和鲁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李大钊把鲁迅看成是“在文化革命战阵中”的“一面大旗”,鲁迅则把李大钊视为“革命的先驱者”和“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3年赴日留学,1916年回国,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