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8月30日至9月1日,北约空军总共出动了500多架次飞机,对波黑塞尔维亚族的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严重破坏了波黑塞族的一批防空、雷达和导弹基地以及指挥所、弹药库和通讯设施.这是北约成立46年来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行动.与此同时,多国快速反应部队也向30多个塞族目标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北约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的由头是8月28日在萨拉热窝发生的流血惨案.据报道,一颗炮弹在市中心爆炸造成37人死亡、85人受伤.联合国维和部队经过调查后认定炮弹发自波黑塞族阵地,但波黑塞族军方一再否认,并说这是波黑穆斯林使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多月来,波黑风云多变,举世关注.偶尔虽露和平曙光,但更多的时候是战争阴霾笼罩.这一切,与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幕前幕后的种种干预直接有关.美国在进行外交斡旋的同时,力主并已实行以武力打击波黑塞族,试图用这种双管齐下的手段打破波黑冲突久拖不决的僵局.北约对波黑塞族历时两个多星期的大规模空袭,实际上是美国一手导演和操纵的.担任北约南欧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将军史密斯充当了北约空袭行动的总指挥.在北约飞机对塞族目标进行的3500多架次侦察、轰炸和监视飞行中,2/3是由美国飞机执行的.当北约的空袭因气候恶劣和遭到塞军地对空导弹的威胁而受挫后,美国竟然不顾国际舆论的指责,动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巡航导弹袭击波黑塞族目标.之后,美国又要向波黑派遣先进的F—117A隐形战斗机,只是由于盟国意大利坚决不同意为美机提供基地才被迫作罢.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波黑冲突三方在美国特使的调解下已在日内瓦达成和解原则协议,塞族已基本接受北约提出的停火条件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力主北约恢复对塞族目标的轰炸.  相似文献   

3.
8月末,美国以萨拉热窝平民遭到炮击为由,促使原本对动武意见分歧的大国态度暂时趋于一致,北约于是以猛烈火力空袭了波黑塞族阵地和重要设施.西方传媒透露:美国在干预波黑冲突中,采用了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在海湾战争中所使用过的战略战术.美国和北约出动了3000多架次飞机,并大量使用了最新高精尖电子军事技术,把波黑当作西方高科技武器的展示台和试验场,以检验其在情报搜集、准确轰炸、信息传递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性能.这次空中打击使塞族军事设施受到重创,许多塞族控制地区供水、供电和电讯连络中断,并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与此同时,穆一克联军乘机夺取波黑西部塞族近五千平方公里土地.  相似文献   

4.
王森 《瞭望》1994,(18)
贝尔格莱德电 继4月10日和11日北约连续两次对波黑塞族阵地空袭后,4月22日,北约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军队立即停止对联合国保护区戈拉日代的进攻和炮击,必须在24日零时前撤至离戈拉日代市中心3公里以外地区,并把重武器撤至20公里以外,否则,北约飞机将对塞军阵地进行全面空袭。 北约的最后通碟使本来就紧张的波黑局势立即变得险恶起来。最后通牒是在联合国安理会4月22日晨作出关于要求塞族和穆斯林双方立即在戈拉日代停火并要求塞族立即撤军的决议后发出的。这一最后通牒得到美国、联合国乃至俄国的支持。一场灾难似乎即将降临到波黑塞族的头上。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在波黑越陷越深徐坤明在5月下旬北约空军再次轰炸波黑塞族和塞族军队将联合国维和人员扣为人质后,西方国家纷纷向波黑附近海域增兵。美国表示必要时将向波黑派遣地面部队,西方15国国防部长决定组建多国快速反应部队进驻波黑。这表明实际上巳出现了波黑塞族与...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授权北约从4日10日起空袭波黑戈拉日代塞族阵地,使波黑局势骤然更加紧张。22日北约又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24日前将其武装撤至戈拉日代市中心三公里之外,否则要遭到空中打击。经过连日来各方频繁外交活动和斡旋,联合国特使23日同波黑塞族领导人达成了停火协议。 人们从北约空袭戈拉日代到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得到了什么有益的启迪呢? 首先,确凿的事实说明:外界使用武力无助一国内部争端的解决,空袭并非灵丹妙药,也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据报道,波黑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云层的妨碍,使飞行员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技术,瞄准目标,先进飞机无用武之地。4月10日,美国两架F—16战斗机首次向塞族阵地投掷4枚炸弹,结果其中3枚没有爆炸。还有一颗误投到戈拉日代市中心,造成穆斯林族居民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飞行员若是低空飞行,又使飞机极易受到伤害。法国一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在15日第三次空袭中被地面炮火击伤。翌日,英国一架“鹞”式战斗机被塞族部队导弹击落坠毁。  相似文献   

7.
黄泳 《瞭望》1995,(44)
10月12日波黑又一次停火生效前夕,记者前往其首都萨拉热窝采访,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民期望和平的迫切心情.从陆路前往萨市从记者驻在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前往萨拉热窝,正常情况下可以搭乘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运输巩10月9日,飞机都已飞临萨拉热窝上空,却因地面机场关闭而被迫折回.后来了解到,萨拉热窝机场之所以关闭,是因为那天北约轰炸塞族阵地,维和部队担心塞族报复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次日,在维和部队新闻官员的帮助下,记者先乘坐联合国的飞机抵达克罗地亚港口城市斯普利特,住了一夜,再搭美国广播公司的越野吉普车从陆路前往萨拉热窝.10月11日凌晨3点,吉普车就出发了,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瞭望》1995,(24)
国际要闻(5月29日─6月4日)波黑局势更趋紧张自北约飞机5月25日、26日空袭波黑塞族军事目标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5月2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莱克宣布,美国已派出一支由2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组成的快速反应特遣部队前往波黑附近的亚得里亚海...  相似文献   

9.
4月10日和11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两架美国战斗机在24小时内两次轰炸了波黑东部城镇戈拉日代附近的塞尔维亚族军队阵地。这是北约成立45年来首次在其势力范围外出动飞机袭击地面部队,也是继今年2月底击落4架海鸥式战斗机后,在波黑冲突中采取的又一重大军事行动。北约的空袭再次把世界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波黑内战这个焦点上。  相似文献   

10.
北约“最后通牒”的来龙去脉徐坤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月9日晚发出最后通牒,勒令波黑冲突各方,尤其是塞尔维亚族,必须在2月21日零点前将其重武器撤离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市20公里,或者置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控制之下。否则,北约飞机将空袭违反规定的重武器阵地。这...  相似文献   

11.
遥望波黑风云及走势谭东白自北约5月25日出动飞机连续轰炸波黑塞族首府帕莱以来,波黑局势骤然紧张。大国纷纷向波黑地区增兵,不断加强对波黑塞族的军事压力和威胁。波黑塞族态度十分强硬,针锋相对,继扣留联合国维和人员作为人质进行报复之后,又击落美国F-16战...  相似文献   

12.
布鲁塞尔专电 11月21日和23日,北约空军出动数十架战斗机,三次对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的塞族武装实施大规模轰炸,摧毁了克境内乌德比纳机场、波黑境内奥托卡导弹基地和塞族其他军事补给设施。这是前南危机以来北约对塞族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打击,也是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专电 前南危机象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俄与美及其盟国之间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系.调解波黑冲突一直是莫斯科的外交重点之一.俄坚持在联合国范围内政治解决冲突,反对外部势力武装干涉巴尔干内部事务,主张平等对待冲突各方,反对对塞族采取军事行动,力争取消对贝尔格莱德的制裁,俄利用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影响,为调解冲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年曾说服塞族接受国际和平计划,成功地阻止了北约对塞族的空中打击.然而,今年以来,莫斯科的外交努力却连遭挫折,影响政治解决前南危机的声音日渐减弱.最近,俄罗斯与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关系因北约大规模轰炸塞族而陷入了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8)
里约集团举行首脑会议里约集团国家第九届首脑会议9月4日至5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与会各国首脑就地区一体化、缉毒、反对腐败和恐怖活动以及发展同其他地区国家和国家集团关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北约宣布恢复空袭波黑塞军联合国驻前南维和部队总部9月5日宣布,北约空军已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恢复了对波黑塞军目标的空中打击.维和部队司令让维耶9月3日致信塞军,要求他们立即从萨拉热窝撤走重武器,并允许联合国人  相似文献   

15.
贝尔格莱德专电 随着波黑穆克联邦正式全面接管萨拉热窝塞控区的最后期限日益迫近,萨拉热窝塞族居民正在加紧撤离他们的家园,移居他乡。和平协议签署后波黑又出现了一次不小的难民潮。 根据1995年12月14日在巴黎签署的波黑和平协议,原来由塞族控制的5个萨拉热窝市区和郊区将于3月19日正式交给穆克联邦管理,使该市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波黑首都。然而,在与穆克两族打了近4年的仗以后,塞族居民已经不再信任其他两族。由于害怕塞控区被接管后受到穆斯林的报复  相似文献   

16.
来自波黑的报道:萨拉热窝无炮声本刊特约记者杨成明,江亚平萨拉热窝专电2月20日下午,我们乘公共汽车沿着被厚厚一层冰雪覆盖的崎岖不平的山路,向萨拉热窝方向缓慢地前进。我们的心情紧张而又兴奋,因为北约空袭最后期限即将降临。轻松的旅途2月5日,萨拉热窝市中...  相似文献   

17.
波黑和克罗地亚曾是前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战火燃烧在波黑,但与之相邻的克罗地亚也深深地卷入了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首都萨拉热窝和萨格勒布的各阶层人士和舆论对和平协议既表示欢迎,又怀有深深的疑虑,反映了波黑战乱虽已结束,但和平协议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 萨拉热窝:穆斯林 谨慎欢迎 塞族恐慌不安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在巴黎签署时,记者正好在萨拉热窝采访。当天该市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俄罗斯的态度,对波黑塞族进行长时间大规模轰炸,同时加紧向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渗透.西方大国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损害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削弱了它在中东欧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外交部门表示了不满,国家杜马更是对外交政策提出了严厉指责.俄罗斯外交的困惑和走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已持续40个月之久的波黑内战.近5个月来,由于不断升级以及克罗地亚境内克拉伊纳局势的变化使前南问题的解决出现了新的复杂因素.在国际社会斡旋下,波黑塞族和穆斯林领导人于去年年底签署了停止敌对行动4个月的协议.从今年1月1日至3月下旬.波黑全境基本实现了停火.然而,从3月20日起,穆斯林军队在波黑战场上频频对塞族发动全面攻势.塞军予以反击.双方在各战略要地展开激战.从而使停火协议遭到彻底破坏.此后,战争不断升级.直至6月20日波黑塞军粉碎由穆斯林和克罗地亚联军发动的“解放萨拉热窝战役”.接着攻占了  相似文献   

20.
国际要闻     
《瞭望》1995,(51)
为履行波黑和平协议,12月4日,两架运载多国部队的英国皇家空军飞机降落在萨拉热窝机场,这标志着北约正式开始在波黑部署维和部队.这批维和先头部队以通讯和后勤兵为主,而多达6万之众的大部队要在代顿和平协议12月14日在巴黎正式签署后前往.5日,北约16个成员国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特别会议,正式批准了北约多国维和部队即将在波黑实施的军事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