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五个统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廓清发展思路,全面整合社会伦理价值观,超越以往发展观的传统模式,形成科学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坚持“五个统筹”对建构社会人际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视阈内和谐文化的建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以及传统文化自身内在的作用力和强大影响力要求和谐文化在历时性研究方面抽象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时代性和对文化进步性要求和谐文化在共时性研究方面融合世界文化之精华进行综合创新;文化的社会性和文化自身结构的独立性要求和谐文化在现时性研究方面实现依附性和独立性的统一。和谐文化只有通过历时、共时和现时三个维度的合理建构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有机结构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向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的克隆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以来 ,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 ,在各个领域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尤以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重点 ,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夯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继续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确证提供着新的更可靠的科学依据。跃居 2 0世纪世界十大经典科学发明榜首的克隆技术无疑也为唯物主义辩证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在矛盾转化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物质统一性原理等方面提供了生物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闫海玉 《理论探索》2005,5(3):15-16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为我们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成功运用和深刻论述,对于正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我们,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启迪作用。这主要包括: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肯定和否定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公共管理的根本诉求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应为了实现效率和生产率价值而过多地或仅仅追寻管理趋向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寻求另外一种公共管理模式,即法律趋向的公共管理模式,以开辟一条新的现实研究法。历史地看,管理趋向的公共管理,由于其行政权有不断扩张的倾向,容易造成公民权利受损和公共利益被政府的自我利益所侵占等不良后果。因而,从法律维度考量当代公共管理现象及其本质规律不但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可行性。需要从法律维度考察的公共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公共管理的宪法渊源问题、公共管理的程序性正当和法律程序问题、公共管理的司法审查问题以及公共管理的行政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和谐实践的向度,它含有三层意蕴:一是具有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政治实践、道德实践和精神文化实践等多种实践和谐互动的总体性内容;二是集中表达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本质;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价值指向。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谐实践的视域被遮蔽了。深入挖掘、研究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对丰富和深化实践观理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是重大政治问题,又是理想生活问题。它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是一种与思想活动、生活行动和社会运动相互贯通的总体性和长期性过程。解放思想作为思想意识的形态,说明它不等于但又依存于、倾向于思想解放,它和思想解放融合在主体的生活世界之中。这是基于哲学世界观的认识维度。解放思想作为生活意识的形态,就是主体直面生活的开放态度、是主体从容生活作为发展意识的形态,说明它是推进全社会更彻底的思想解放、更协调的科学发展的社会精神气质。这是基于哲学发展观的建构维度。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在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路径,并呈现出不同的外在属性表征。作为"现代性"基本要素之一的市场经济,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生成的基础性力量。它的进取禀性使它对人们"形而下"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生活结构和人们"形而上"的意义世界,不断地进行着消解和重塑,从而在新的价值逻辑基础上促成了当代集体主义价值维度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涵盖了人际关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国家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严于律己、忠恕待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理念,孝悌和睦、勤俭忍让的家庭亲情人伦理念,“仁”为核心、“礼”为载体的社会秩序道德理念,取信于民、天下为公的治理国家理念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根源,期冀党内和谐、具有善于从古今中外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广阔视野是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解决党内矛盾和斗争的实践探索是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形成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日益严重的现代生态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考察了资本主义利用现代科技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的论断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协调的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亚琴 《学理论》2009,(10):14-15
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要晚两千多年,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让人信服。本文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语境下论述了老子思想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主观源于客观的唯物法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所面临的问题,与国家腹地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可为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和特殊客体。边疆治理特殊客体基于特定原因而形成,是明显表现出边疆区域特征的特殊性问题。本文拟从历史沉淀、现实因素、主观认知、客观条件等四个维度,尝试性地对边疆治理特殊客体的形成原因予以全面分析,试图撬开一道边疆问题原因分析的新视窗。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价值理性的转向.唯物辨证法的价值论原则内涵实践价值论原则、历史价值论原则、发展价值论原则,是实践理性、历史理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全面解放的现代历史运动的实践倾向.其永恒的价值精神是超越价值矛盾,实践和实现人类和人生价值目标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5.
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儒家的和谐思想,是在远古的巫术礼仪的“乐”和“礼”中孕育,在汲取“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中得以形成,逐步深化和不断丰富,最终由宋明理学集其大成而加以辩证发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儒家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共同体是在工业社会造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状态的基础上建构的,其重要努力在于扬弃传统共同体的实践误区,将社会发展确立在人类和谐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当代共同体应该自觉地接受后工业社会的发展理念,将工业发展速度的提升规定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使人与人的竞争在和谐共进的维度展开,以完善和谐的公共空间。当代共同体的和谐实践体现了人对其类本性的把握,反映了人对其类生活的价值探究,当代共同体的价值诉求指向人类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继承并发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中国革命语境使之中国化,从深入认识论与方法论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到发现诸种二元对立思维的非马克思主义根源,包括在认识论层面批评理论脱离实践的错误认识,本体论层面指出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深入历史现实指出分离历史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背离。毛泽东思想在对二元对立思维的批判中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论的正统地位,其实践论、整体论、矛盾论以及辩证历史论的观点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冷梅 《学理论》2011,(27):31-32
如何克服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一回事,人的解放同时就是自然的全面复活。因此,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全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对于今天谋求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礼仪在和谐校团的构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内强素质,和谐人格;外塑形象,和谐人文;增进交往,和谐人脉.因此,要通过多渠道的礼仪教育.培养"明札"的大学生,全面推进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字”,所以,革命的胜利,要靠唯物辩证法指引,同样,改革的成功,也迫切需要唯物辩证法来指导。 一、搞好改革,就要懂得和宣传唯物辩证法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实践,人们已经懂得了唯物辩证法对于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这一重要性,这就是:唯物辩证法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这一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说明:首先,掌握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改革的社会性质,坚持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