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两种调节机制。民商法是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包括多个部门法规范的庞大系统工程。该法律体系的内容构成,包括经济主体和社会经济结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市场及其他外部环境、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处理共四个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大力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立法;改善和完善各种微观经济立法;应将立法区分具有稳定性的基本性立法与过渡性立法,前者是直接构造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大厦的工程,后者是为最终建造大厦的材料加工制作。  相似文献   

2.
论刑法规范谦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规范谦抑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合理根据,即:它是由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是刑法人道化的要求,是刑法有限性的使然,是刑法经济性的体现。它包括必要性原则与最后性原则两个派生原则。前者要求刑法规范是社会调控确实必要的手段,后者要求刑法规范是在其他法律规范不足以进行社会调控时迫不得已才发挥社会调控功能的手段。其判断标准包括犯罪圈与刑事处分量两个方面。在犯罪圈方面,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在刑事处分量方面,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非刑罚化与轻刑化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目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加强宏观调控,根本问题在于建立和健全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转机制。宏观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宏观调控系统中,法律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和削弱了法律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功能和作用,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当前应着重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立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今后,深化我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取向是在土地、经济、环境综合决策的理念下,将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及其发展模式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倪正茂文中国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构成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其一,它已形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1它包含有国家根本大法及其统驭下的行政、民事、刑事、社会和诉讼法以及国际法,与当代各国的立法相比较,主要的和基本的法律法规已大体齐备。2.它的内部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宪法统驭着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后者是前者的原则与规定的具体体现;所有的实体法都有程序法予以法律程序的支撑;所有实体法之间存在互为基础与互为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诉求表达机制在社会行为中的诉求表达往往与社会个体需要在社会中实现的权利相关,而一个个体的权利总与一个或者无数个其他个体的义务相关,由于这种互为权利、义务的特殊关系,社会诉求的表达往往在表达方式以及实现途径上有特殊的限制。在司法体系中,受这种特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法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法调整是指经济法以其特有管理、调控功能作用于特定领域的社会经济关系,从而使之按照法律设定的目标发生和展开的机制。有效的经济法调整,能够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法律秩序,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经济法调整的内容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由政府调控社会经济运行活动而直接生产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便构成了经济法调整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中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或者完全不能由市场调节的至少包括以下领域:(1)国民经济总量的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世界各国都将社会保障看作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定了社会保障是基本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由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五大支柱。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既是社会保…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过去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失误,是在强调微观搞活的同时,忽视了综合平衡和加强宏观调控。为此,《决定》提出治理整顿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由经济计划机制、经济杠杆机制、行政管理机制和法律调整机制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法律调整机制亦法律机制,是宏观调控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调节和控制各宏观经济总量、结构、比例关系,实质上就是确定和变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对社会关系有效的调整,是对人们的一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作的调整。在宏观调控机制中,无论是计划的引导性、行政的权威性、或经济杠杆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法治在台湾地区已成为社会调控的基础性机制。历经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司法体系日渐完善,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和在现实法律践行中种种问题的困扰,其又呈现司法改革方面的不足,体现在民主制度的法治化上,可谓"五味杂陈"。透过"扁家弊案",管窥台湾地区法治的多重视界,使我们对台湾地区的法治又有了更多认识,就是:其法治建构是一个不断总结、反思与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智化逻辑是人机互融、虚实同构、算法主导。数智化社会关系的架构化和建模化,彻底改变我们认识、把握和干预世界的方式。数智化后设机制统御一切行为及关系,法律与法学作业理念将由"如何修复和恢复社会"转向"如何规训和塑造社会"。法律对社会的调控应由"裁断行为后果"前移为"塑造行为逻辑",由事后处置转向参与建设社会关系"架构",由赋权与救济转向责任与义务的加载与规制。法律算法化自动运行将成为常态,法律人工操作将成为非常态。数智化逻辑摧毁权利本位和司法中心主义法律法学观,权利主义法学势必为规制主义法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立法评估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而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法律系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通过运用要素量化评估法,并辅之以法律解释学的价值判断,可以有效地发现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法律体系的问题和缺陷,进而提出完善该法律体系和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纯 《北方法学》2011,5(2):80-89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应对环境问题,巴西确立了体系完整、规范细密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由于受历史因素和旧制度惯性以及官员腐败的影响,由环境行政和环境司法构成的法律实施机制未取得较好成效。为此,巴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环境政策。但其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经常受到经济发展政策的干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今后,巴西环境诉讼有待完善,环境行政执法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法律实施机制的基础性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建湖 《政府法制》2014,(26):32-33
本文即以黛玉的这一具有典型性的身份为切入点,来分析清代继承法律制度。 父亲有无财产可供继承 清代继承法律制度秉宗法等级为指导原则,虽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并行,但重身份而轻财产。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界限不明,在很大程度上两者互为混同,后者是前者的附随,前者决定了后者。  相似文献   

15.
惩治腐败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呼声。从对各地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从社会因素来看,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及惩治腐败的法制机制。我国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反腐败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法律体系远远没有形成。我国现行的涉及廉政的法律、法规,还有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在:法律滞后,调控功能弱化;现行的法律及党纪、政纪规范相互之间不配套;现行的法律、党纪规范和政纪规范在规定上过于抽象、笼统,尤其是党纪政纪规范可操作性差;还有的制度由于缺乏全局性…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风险社会,管理风险、预防灾难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依法管理风险,法律调控范围向未来扩展。预防原则在法律制度中的引入,将法律防卫线向前推置,对传统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产生了挑战。在解构传统法律制度的同时,建构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风险法律制度是依法风险管理制度安排的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预防的全新法律调控视角;不可能预防所有社会风险,要对重大危险进行预防并关注相关法律措施成本;确立嵌入概率论风险评估机制的风险归责原则;重新审视因果关系、实际损害等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商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商人的活动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活动方式和势力的消长又受到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制约。因而,传统法律思想对中国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的调整,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关注的对象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对明清晋商活动兴衰的全面考察,可以揭示古代商人阶层与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古代法律是如何调整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后者又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影响到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区划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社会转型,传统的以行政控制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行政区划制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重新进行界定和功能定位,将其纳入法律调控的范畴。行政区划管理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如行政区划的设置主体与权限、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与等级、行政区划的设定标准、设置程序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对行政区划实行法律调控需要相应的立法保障,既要确立行政区划管理须遵循的法律精神,也需要建立法律调控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佃"在近代法律转型中纳入到西方民法体系之中,但由于中西法律概念的差异和中国特殊的法律背景,中国传统的"佃"在法律上游离于物权和债权之间,从确认为物权制度中的永佃权到逐渐被适用于债权法中的租赁契约。"佃"所涉及的押租和转租由于已成为地方习惯广泛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故虽为法律所禁止,但在司法实践中则被基层法院所默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