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意识一直很淡薄.公民作为社会基本成员,其公民意识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年一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多种途径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一词是个舶来品,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出现在启蒙思想运动中.公民是由宪法赋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概念,它既不同于"人民",也不同于"群众"和"老百姓".公民意识主要体现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公民意识的提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性因素.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是一个创新,为我国行政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行政改革.作为一种理论它还有必要进一步地探究和完善,作为行政改革的一个目标它应是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主体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今社会涌现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主体意识的消极样态难免影响到这一特殊群体内在潜能的有效生长.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健全的主体精神,对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主体,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体成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还比较淡薄,亟需改善.立足我国社会实际,应当注重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完善政治体制、构建文化体系、贯彻依法治国、确认公民身份和营造国家公民意识氛围等途径增强农民的人格力量,培养其公民意识,使农民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促进乡村社会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参与意识较差,参与主动性不高。增强农民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秋霞 《学理论》2014,(5):274-275,288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也是青年一代实现理想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认清时代责任,培养存亡意识;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培养锐意进取意识;开拓创新,培养艰苦奋斗意识;锤炼思想品德,培养严于律己意识。这四种意识的培育与养成将使青年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同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要扭转这种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栋梁之材,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孕育、在严格的日常管理中培植、在各学科教师的示范作用中催化、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修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获得新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通道和参政议政的平台。如何发挥出网络对公民的正面影响,利用网络舆论的正能量对网民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的政治、民主、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3)
公民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民整体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是高职院校要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全面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加快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认同,不断完善并丰富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加大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公民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培训青年农民工的现实性与重要意义1、青年农民工是城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学者实地调研证实,农村外流人口中35岁以下青年人超过八成(熊培云,2011)。现在,外来务工人员以18-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外来务工人员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于小艳  鄢圣利  宁镭 《学理论》2010,(10):246-247
大学生公民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人格依附强烈、民主平等意识肤浅、法律意识淡薄、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这与现代性、传统文化及高校教育特点相关,需加大高校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义务和责任缺乏自觉认识,高学历犯罪和违法现象似有增长趋势。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社会期民众公德伦理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社会期部分民众道德水准下降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现代公共生活传统的国家,市民在公共意识形成和公共生活能力的发挥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公民公德伦理意识欠缺,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加强以“公民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公民素质的培养,是新的历史时期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民众新的德性素养历史性生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公民和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公民意识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化进程中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结果,是由臣民变成公民,臣民文化逐步走向公民文化在人的观念中的体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生成对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法制的完善和宪法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 提及“问题意识”,笔者不由想到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秀丽 《学理论》2010,(4):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就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促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推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在宏观制度上要消除歧视农民工的体制性障碍;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政策的落实力度;三是用工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城市社区要充分发挥接纳功能;五是青年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