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当前国企经营者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创新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 ,按贡献分配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构建国企职业经理人事制度 ,使国有企业经营者选用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单阐述国企经营者对国企经营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目前在国企经营者任免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没有统一的任免标准、没有规范的任免制度、政企不分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 ;任免时实行政企分开 ;通过市场配置 ,公正、公开、择优录用国企经营者等。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采取了经营者持大股的国企改制方式。记者最近在四川省乐山市调查发现,由于改制不转机制,国企职工身份没有了断,一些企业改制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经贸委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讨会,与会同志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国企经营者的劳动价值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国企经营者的劳动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他们的劳动报酬应与政府官员、企业职工分开,是不同的序列。企业经营者与一般职工的劳动有五大区别:①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②无限劳动与有限劳动洞风险劳动与非风险劳动;④创新劳动与非创新劳动;③决策劳动与非决策劳动。特别是第5点最为重要,因为决策正确是成功的一半,决策失误是最大失误。要把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栗姜凤 《各界》2007,(6):57
会计委派制是指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企业的所有者委派主要会计人员的一种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即主要会计人员的任用不是由经营者任命而是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预。会计人员委派制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解决目前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有效举措,并  相似文献   

6.
四、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市场机制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行政机关任命出来的,真正的企业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勇拼搏,历尽艰辛磨炼出来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应采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方法来进行,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一)选拔机制。 选拔经营者,实际上是体现财产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委托,即通过选拔任用企业经营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营才干,来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显然,传统的单纯由行政机关任命企业经营者的办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方闻 《党政论坛》2001,(1):36-37
随 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税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若干发展阶段 ,国企经营者也经历了从党委分管生产的领导 ,国家计划的执行者 ;到承包经营责任人 ,再到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的总指挥 ,直到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经营者等一系列的角色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国企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这就迫切要求国企经营者综合素质迅速全面提高。国企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应当包括政治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法律素质等主要方面和相关…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别于其他经营者或企业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他不仅是一个能够谋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同时还必须是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能够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政治人”,是“经济人”与“政治人”的统一。国企经营者的“人格二重性”来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人格二重性”,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国企腐败是中国最大的腐败。政治与经济双重体制的逆向挤压是国企腐败高发的动因。一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依旧是以行政化手段为主,自上而下的公权力对国有企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国企正是依赖这种公权力,获得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超额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在国家监管、社会责任与公益目的极度弱化的情况下,多元化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方式又成为其谋取私利的重要途径。瓦解国企强势既得利益集团谋利行为在于分类监管。公益性类企业的监管模式应当摒弃市场化监管手段,实行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民主监督为辅助的监督模式;对竞争性国企应确立“非禁即准入”原则,建立国有资产退出机制。从根本上说,国企腐败治理关键在于瓦解国企腐败所依赖的制度环境,以全面改革代替局部改革,以制度创新代替制度修补。  相似文献   

10.
潘旭 《瞭望》2000,(17)
如何调动国企经营者的积极 性,是影响目前国企改革取 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与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可以看出,中国的国企改革,最终绕不开收入分配机制的建立这道坎儿。 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企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究竟如何实现呢?找到一种能把经营者的责任、风险与利益结合起来的机制,更加有效地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在目前就显得至关重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现在,在上海等沿海地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企业的经验而…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解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与工业化和市场化密切相关,"三农问题"可以被解读为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挤压的结果,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工业化的完成和市场化的充分展开。无论是劳动力结构方面的原因,还是工农比较利益变化的原因",民工荒"要求我们反思目前的政府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12.
国家标准应具有规范经营者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经营者按照国家标准履行了其义务,消费者仍然主张权利受损的案件。根据法理分析,设立经营者的义务是为保障消费者权利的实现,经营者的义务不以国家标准为限,因此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权利造成损害的经营者不能免责。然而,在当今风险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都对风险的产生和加剧负有责任,仅仅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是不公平和非理性的,对于消费者的损失,经营者应承担主要责任,而政府和消费者自身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叶檀 《瞭望》2008,(24)
分红年开始之际,应对垄断企业利润大幅下行之说倍加警惕中国经济的基石之一是大型国企。国企利润下滑,是中国经济下挫的前兆——这是个与市场化进程相左的结论,却是事实。目前,我国重要行业的主要骨干企业都是国企,国企与国有大型项目是银行贷款主流,资本市场70%以上融资归国有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14.
都是经营者,但在民营企业和在国有企业肯定感受不同。如果一个人先后承担过上述两个角色,对这种差异的感触相信会更深。本期的两位叙述者;一位从民企迈进国企,虽不乏信心和魄力,但种种出人意料的问题让其感慨良多;另一位从国企来到民企,顿觉如鱼得水。虽属个人感受,但颇具代表性。这种角色互换带来的落差。从一个侧面提示着深化国企改革的诸多要旨 拥有千万资产的民企华光蓄电池有限公司的老板闫杰生,在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经营者的尝试中,成为濒临破产的哈尔滨蓄电池厂(简称“哈蓄”)的新厂长。在上任9个月…  相似文献   

15.
吴俊峰 《学理论》2013,(17):103-104
企业家的形成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企业领导人(经营者)任免权问题;二是官本位"问题;三是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四是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五是经营者约束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风险抵押是合理授权条件下人们的自愿选择经营者于企业如同舵手于轮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能否利用各种信息规避风险、乘风破浪、趋利避害、预防亏损、增加盈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分析能力、预测决策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低。这一点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授权经营也正是应“借他人之长,改善经营”之需而产生的。万事有利亦有弊,授权经营条件下,经营者经营的是所有者投资兴办的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的利益均系于企业,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由此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正在由事项利益群体转向身份利益群体。身份意识在结构上可细分为身份认同意识、身份利益意识、身份排斥意识和身份抗争意识,它们会对身份利益群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冲突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管理身份利益型冲突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方式有别于事项利益型冲突,其管理目标应当定位于利益相关的各种身份群体间关系,促进各身份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政府的角色应当居于中立地位,不偏不倚;管理机制和策略是设计公平和公开的身份群体间协商程序,并使协商过程和解决方案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以便形成能够在各身份群体间达致广泛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管理者收益报酬的激励性报酬制度.它一般由基薪、风险收入和年功收入三部分组成,将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同普通员工的利益分离开来,直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以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这一方式.我国从1992年开始年薪制试点,至今全国实行年薪制的国有企业有6700多家,占国企总数的3%.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持大股,经营层控股,不提倡职工人人持股”作为深化中小国企产权改革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地方经营者和政府官贝推崇,并在实践中广泛运用。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坦言,只有实现“经营者持大股,国企才算真正完成改制!” 一些经营者和政府官员之所以认为“经营者持大股”比较好,是因为“职工人人持股”等于“人人不持股”,是比“大锅饭”强不了多少的“二锅饭”,起不到增强经营者和职工风险意识、责任感,吸引其关心企业的目的。而且在  相似文献   

20.
张爱香 《理论导刊》2006,(10):95-96
一、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