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外部的文化因素由于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社会资本是交易的基础;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声望、尊严等非货币因素。中小企业要用好社会资本,信守合作中的传统美德;在商品与服务方面以特色和优越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实现消费者效用和企业产品效用的最大化;综合运用社会文化、消费文化、产品文化,在他们与市场的互动中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以文化创新在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引领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乡村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即研究初始期(2016年以前)、缓慢增长期(2017年—2019年)和快速增长期(2020年至今)。研究热点体现在数字乡村的理论阐释、数字乡村与经济发展、数字乡村与乡村治理、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以及数字乡村的困境及破解路径五个方面。研究演进趋势主要表现为研究热度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研究内容从关注数字乡村经济到关注数字乡村全面发展、研究方法以经验研究为主。研究演进趋势主要受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社会层面的乡村社会转型与发展、个体层面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世界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的评价与判断关乎对整个世界史的把握。以文明的发展演进为线索,以单一文明、交互文明和全球文明为断点。其中,以1500年为上限,标志着单一文明向交互文明的转折,世界从分裂孤立走向联结统一,在地理上连为一体;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其下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世界的联结进一步从有限的地理互联发展为无限的虚拟网络互联,全球冲破地理界限,在更广范围内、更深程度上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文明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这一哲学基础之上,他们围绕社会的未来发展和人的解放这一主题,运用批判的武器叙说了社会文明的演进和未来走向。他们对社会文明的描述不是"冥思式的抚慰",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消除资本主义体系下的文明悖论为旨归,遵循文明演进规律而发现的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形态。他们关于社会文明的叙说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赵金玲 《学理论》2014,(20):230-231
从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内容创新性整合的必要性、意义和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内容创新性整合的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整合的现实要求和整合思路进行论述,为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内容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及其交互变量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度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获得难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在搜寻成本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存在正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降低搜寻成本;在求职结果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的最终求职结果存在负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求职成功的概率,从而降低求职难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新时代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创新上有五层意蕴: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丰富了社会主要矛盾学说;对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新理念,拓展了"两个和解"理论;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内容,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民生问题上提出了新论断,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性理论,对深化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8,(2):5-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生态科学理论和中国优秀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的视角考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体现出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科学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轨迹,分析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对于在实践层面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是难得一见的图文述说。读者从中可以发现,历代城市的性质、功能、结构,以及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拓展形态和分布,竟是中国文明的演进及其在空间拓展过程的写照。本书亦系作者累积三十年教研经验的一次专题总结。他精心研制的百余帧历代城市地图,是全书内容的精髓所在。读者只要图文互相参照,自能领悟中国的历史、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所透露出来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MOOC本土化视野下的课程定位策略以及内容、交互、情感三个关键体验要素在MOOC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讨论其对MOOC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策略如下:基于用户研究的内容设计;立足用户需求的交互设计;满足用户心理的情感设计。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商品的供给者,又是劳动报酬的支付者,以此为纽带来解析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可将供给和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微观角度来揭示宏观经济问题。以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使其严重依赖低工资,企业中资强劳弱使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较低且增长缓慢,是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为此,企业要按照消费者需求供给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劳动者收入,有效解决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的研究与运用,是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通过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理论的分析发现,高校已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大众传媒、管理载体、大学生环保社团为主的五条途径,而教育方法则贯穿于这五种途径的始终。目前对这五条教育途径的运用和开发的程度还比较低,对教育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浮于表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实践性、隐性教育的加强将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鲍雪莲  吕婉 《学理论》2012,(30):73-74
动漫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动漫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时代意义。此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动漫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创新思维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女生对动漫的喜爱程度稍有差别,但不如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相差那么明显;在学习生活方面,动漫能使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并促进其学习效率;在创新思维方面,青少年对动漫的喜爱程度与其创新性思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观看动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少年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俊 《行政论坛》2022,(4):141-146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研究发现,智能技术所具有的数据理性、赋权治理和隐性规训等特质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智能技术权力化引起社会权力结构重塑;二是数字化治理引起社会治理的理念、路径和方式等发生变革。智能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在促使社会治理变革的同时,也呈现出社会权力分化、“数字官僚主义”和集体共识困境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形式和内容发生着深刻变化。个人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和社会阶层贫富矛盾激化,将政府直接推到了解决公共需求,协调利益冲突的第一线,由此导致政府行政权力逐渐膨胀扩张。而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核心,其不当使用的危害及管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焦点,本文在对近年来行政自由裁量权管控演进进行梳理总结后得出,其发展历程呈现为"限权—控权—导权—督权—共权",而将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引入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管控,由程序正义保证实质正义将成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产品消费中的审美活动的考察,引起消费者审美偏好转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求新动机,表现为以追求商品和服务的创新、创意及突破性价值为倾向的消费取向,为研发者引领全新的审美需求潮流提供了条件;第二,新的文化消费事件的影响,即在一个新的文化消费事件诞生和演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引发消费者对一种新的形式内容产生审美价值的认知,启示研发者注重文化符号的价值;第三,技术革新,人们通过对功能概念的认知、功能部件造型形式的感知获取审美体验,产品研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突破性的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是对公务员考核过程中不同要素和资源重新整合以满足特定管理需求的活动。文章梳理了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三个阶段的特征,并根据对网络上公布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文本的分析,从考核的内容与标准、程序、结果和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的特点。研究发现,公务员考核是渐进式的创新,反映出国家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公务员考核体系的空间演化是典型的制度创新扩散过程,尽管现阶段的扩散已基本结束,但仍旧存在重新启动的可能;综合来看,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形成了情境依赖的演进模式,深受科层体制的影响,同时具有地域差别和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洁 《理论导刊》2019,(4):26-30
质量提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建设极为重视的一项内容,其中质量预判既是对党的建设现状的有效检查,也是对党的建设质量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距离的科学判断,在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警示作用。但由于党的建设质量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当前质量预判需求并未在更深层面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导致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预判面临关键控制点识别困难、预判结果存在差异性、民主程序渗入受阻的困境。为了化解党的建设质量预判困境,加快构建和完善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事实、标准、价值等在内的质量分析技术和理论,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提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一级的文明,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界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首先,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们树立新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20.
王玲 《理论探讨》2004,38(2):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的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创新性决定了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能够超越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具有当代性。它的当代性表现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具有校正功能;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各种文化思潮碰撞中具有理论优势。目前,围绕着一系列重大的社会课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多层面多向度的探讨,由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趋势:一是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的趋势,二是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