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累积了许多的文献。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公共行政学仍难以消除学科移植的痕迹。因此,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展本土化研究,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要从提高研究者的素质;深入实践,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具有国际视野;建立民主、开放的学术环境等方面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行政学建构路径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学中国化”是中国公共行政学建构路径的一种理性选择。它的重心是从中国公共问题的原生性背景中解读公共性,应当体现出一种对公共性的中国关怀。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公共行政学将是“行政学中国化”可预期的学科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行政学方法论视角下,行政伦理制度化是涉及公共行政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两大领域的一种公共行政学方法,它包括行政制度创新方法、行政伦理管理方法和行政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这一角度开展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对于创新政府行政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政府伦理管理能力、探索伦理行政和法治行政相结合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行政哲学: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共行政学界存在的关于行政哲学的知识品性、知识功能以及行政哲学研究的必要性的怀疑态度,文章论证了行政哲学在何种维度、以何种方式,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何种知识基础。行政哲学在公共行政学的前提性、支援性和引导性的知识维度,构成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基础。从行政思想史以及行政哲学的发展状况来看,行政哲学至少能够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价值观、方法论、思维方式等类别的知识基础。行政哲学主要通过反思思想前提以及一系列范畴和原理,为公共行政学提供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行政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之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行政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必须做到古为今用,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的精华思想,全面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行政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建立起中国化的公共行政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做到洋为中用,学习借鉴世界公共行政研究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紧跟世界公共行政研究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从而不断推进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6.
行政学史中存在一个威尔逊悖论,即长期以来学界尊称提出"政治一行政二分"的威尔逊为"行政学之父",但威尔逊本人却在被誉为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中将创始人的桂冠授予他人。这一悖论折射出既有的行政学起源史观的建构性特征以及"管理主义"研究路径的"霸权化"。本文尝试揭示既有起源史观遮蔽了的历史事实,并通过还原真实的学科发展进程,以此为学科多元化的研究路径提供反思视角。最后,本文对中国学界对行政学起源问题缺乏足够反思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行政民主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民主化是当今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我国也正开展民主行政的改革。治理理论为我国民主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治理理论的背景下,我国行政民主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可以通过职能转变、还权于民、公民参与、放松规制、组织变革等方式在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行为法治化、政府组织弹性化中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关于公共行政学“大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份危机一直困扰着公共行政学,由此也产生了诸多关于什么是公共行政学大问题的争论。对公共行政学大问题的回答并不主要依赖于我们的知识视野和理论建构,相反它可能更依赖于我们的信仰,依赖于我们如何认识公共行政在社会中的身份和角色。依据范畴(boundary)、焦点(core)、关键词(key words)与论题(issue)等四个要素,公共行政大问题可界定为三个维度:制度层面的合法行政大问题所回答的是,公共行政始于何处;组织层面的有效行政大问题所回答的是:公共行政自身如何运行;价值层面的责任行政所回答的问题是:公共行政归于何处。公共行政学大问题之所以是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答案,而是因为这本身可能就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答案。公共行政学能否回答这些大问题,与公共行政学的知识获得模式紧密相关,也与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有关。  相似文献   

9.
西方行政生态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行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生态学和行政生态学的含义,继而对西方行政生态学理论的提出、形成和主要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和总结,最后探讨了西方行政生态学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以达到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放 《理论月刊》2007,(6):63-65
随着行政管理学这一学科的普及与发展,与这一学科密切相关的行政哲学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很多学者对这一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观点。本文将就行政学领域关于行政哲学的学科定位、逻辑起点、基本问题、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等理论问题中的主要观点,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云城 《广东人事》2000,(6):44-45
作为一名把行政学作为自己“精神家园”的青年学者,李绥州同志一直耕耘在中国行政学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领域,新作《应用行政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正是他在这一领域不倦探索的最新成果。“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习惯了众多行政学教科书的面目相似和内容雷同,在中国尚为数不多的行政学研究著作中,《应用行政管理》犹如公共行政研究花圃中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行政学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新公共行政学是行政学发展的一次范式转换,它突破传统行政学政治———行政两分法的思维局限,以社会公平为核心价值观,以民主行政为学术识别系统。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应从中得到启示,推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向公共行政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学中国化与行政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行政学是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随着政治学的恢复和重建而恢复和重建起来的。此后不久就有专家学者提出并关注行政哲学问题的研究。如欧阳雄飞在《中国行政管理》1 987年第 6期发表的《试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一文中构建的“十字网络型”学科体系 ,其中就提出“行政管理哲学”概念。《中国行政管理》今年第 1期发表了张康之同志的《发展行政学要重视加强行政哲学研究》、杜刚建同志的《构建行政哲学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吴刚同志的《行政哲学的定位与架构》 ,这组文章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今年 4月的首次全国行…  相似文献   

14.
建构行政哲学的路径探讨——以行政学科发展史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当前行政实践的发展、行政理论的积累与行政哲学建构的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提出了对行政哲学的建构路径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而行政学科发展史则为我们从新的路径探讨行政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行政学科发展史的视角建构行政哲学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我们研究行政哲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式和范式转换是20世纪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规范和主要的方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责任行政范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规范分析方法和理论视角。第一,责任行政是当代公共行政基本的价值信念,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授予、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责任行政秉持的最基本的价值信念。第二,责任行政在行政活动实践中有着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权责一致、责任法定、公共取向就是责任行政所遵循和恪守的行为准则。第三,责任行政的实现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经发展出许多有益的构想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中德性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学术支持,是公共行政和行政伦理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人性的多重性,为考察行政人的德性提供了可能。行政人员的德性及其实践是行政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着特定的内涵、深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行政国家建设,并以此为主导探求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其历史路径表现为政治导向、市场导向、社会导向三个阶段性特征的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与公民社会。合法性的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经验的方式总结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自我求证,有利于未来公共行政合法性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方法”是一种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方法论。在建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时引入这一方法论,有助于明确和确立主体意识、丰富和拓展研究视角、反思和重构衡量标准。在此方法论观照下,可以发现中国行政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以世界为中心”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转变,即从学习、模仿、套用西方行政学理论,转向立足中国场景、突出中国问题;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到“以中国为方法”的转变,即越来越强调以中国为观照,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我们要探讨一条“以中国为尺度”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让中国行政学讲“中国话”,也要努力使行政学的“中国话”变成行政学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建构论视角,行政学理论是在社会过程中被建构而成的。行政学理论是回应特定情势下的行政问题的知识生产;多元行政文化间的行政学理论具有差异性甚至不可通约性;行政学理论反映行政场域中的特定利益诉求和力量对比关系;行政学理论生产会受到时代文化精神的影响;人文主义行政学相对科学主义行政学的颓势,原因在于行政科学易于以主客二分的方式予以实证,而行政伦理需要人们基于亲身实践予以亲证,由此实际表明行政世界中的人们道德实践勇气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李超超  李耀庚 《前沿》2013,(16):39-40
公共行政的精髓和体现是公共行政精神,它作为一种价值和使命贯穿于行政过程中。公共行政精神引导行政机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行政精神贯穿于行政主体与组织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资源中,同时,无形中影响和提高行政机构和行政人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质。引导行政机构和成员之间的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分析行政精神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行政精神的乏弱,立足培养和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精神,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精神和公共行政学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